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雾是船舶避碰的天敌,众多的碰撞事故都是在雾中发生的。本文试图从《避碰规则》的角度就船舶雾航问题作为系统的论述,以期对雾航中的船舶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简述船舶雾航的基本知识及雾航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船员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踫规则》相关条款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环境因素、船员素质等对船舶雾航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减少雾航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结合一次雾航时的碰撞经历,运用避碰规则分析碰撞原因,并对船舶在雾航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及对正规了望、安全航速、能见度不良、雾号的鸣放和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等专业术语,提出了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综合评价水面船舶耐波性的方法所得到的数据,结合大风浪中的"之"字航法,将计划航向与操纵航向联系起来,讨论了通过"之"字航法提高船舶耐波性后,量化分析距离的增加和需要转向的度数,从理论上找到"之"字航法的使用时机。  相似文献   

6.
根据舵压力,船桨舵效应横向力和风流对倒航船舶舵效的作用规律,讨论船舶倒航舵效差的原因,提出了船舶倒航操纵方法和操纵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雾中航行多种疏忽和不当行为进行了分析,把雾航碰撞归纳为"雷达观测--紧迫局面"两环节的疏忽.尤其通过对多起两船间碰撞案件评析,以<规则>为准绳,结合船舶避碰理论和多年的操船实践,提出了在"紧迫局面"形成后如何避免碰撞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简要说明规范化安全评估(FSA,Formal Safety Assessment,也译为综合安全评估)的目的、方法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船舶航行安全的需要,结合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和上海港引航管理站船舶安全航行与引航FSA应用研究的具体情况和结果,论述了FSA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就进一步做好FSA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应用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起典型的雾航碰撞事故,分析碰撞原因得出导致雾中碰撞的主要因素是驾驶员自身的问题,进而提出减少雾航碰撞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当前有关船公司、船舶对航行长江中、上游浅滩及船舶枯水期限制船舶吃水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船舶载运量,充分发挥长江水运在西部经济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嘉兴内河作为浙北航区的重要组成之一,提高航运信息化程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嘉兴航区现有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嘉兴航区"船联网"建设的设计原则、发展方向和总体构想,同时就船舶-桥、船舶-码头、船舶-通航环境信息感知系统构架进行分析,提出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杭州航区航道、锚地、码头、船闸等通航环境的调研,分析杭州航区近5年内船舶交通事故的历史数据,并对现有分布规律及其影响航道运输的因素进行归纳,建立杭州航区重点事故及堵航段船舶碰撞、搁浅、火灾概率计算模型,利用风险分析和网格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船舶通航区域的通航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旨在探索一个适于杭州航区的安全运输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海上搜救模拟器为平台,获取船舶航行过程中真实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对同一目标船舶相邻两次动态AIS信息之间的航位进行推算,使目标船舶平滑、动态地显示在模拟器中的电子海图与显示系统(ECDIS)、模拟雷达和三维视景上。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海门过驳作业区船舶的通航安全,需对新设定的海门水上临时过驳作业区船舶通航安全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统计2016年以来船舶交通流量和事故的数据,对作业区交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运输船和分流船进出过驳点的碍航性进行详细的解析,定性评价了碍航性对通航船舶的威胁因素;对风、能见度和水流三个因素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船舶进出及过驳作业期间通航风险、交通船进出及人员登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基于船舶停车冲程和倒车冲程,运用跟驰理论,建立了船舶安全尾随距离计算模型.在船舶交通流分析的基础上,选定黄冈长江大桥桥区水域为目标水域,应用该模型计算典型船舶在目标水域的安全尾随距离.将计算结果与长江干线能见度禁航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比较,认为该计算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为长江干线能见度禁航标准的量化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海水域狭窄,航经水域船舶受海浪和海洋内波影响大,船舶海难事故频发.针对海洋内波诱发海难事故和人们长期以来轻视了在黄海水域海洋内波对航经此水域船舶安全影响研究的目的,采用观察法和SAR图像遥感技术证实海洋内波的存在,分析了海洋内波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黄海海洋内波,论述了黄海海洋内波的基本特性和海洋内波的探测.指出了黄海海洋内波对船舶航行影响的结果,总结减少海洋内波对船舶航行安全应对措施的结论.正视黄海海洋内波的研究,重视海洋内波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制定科学航行计划,采取恰当应急措施,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7.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y System,AIS)数据可以实时体现船舶当前时刻的具体动态,采用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的船舶轨迹分析预测方法,在计算中直接将航艏向数据纳入模型,没有考虑船舶航艏向在零度附近变动时带来的实际方向变动幅度与数据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偏差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Mark 5型船舶主机油雾浓度探测器为仿真对象,以Visual C#为仿真开发平台,开发了船舶主机油雾浓度探测训练仿真系统,实现了该探测器的仿真运行与维护管理训练功能.仿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STCW公约要求,可以完成实训及评估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海商法》中有关绕航的条款,提出了合理绕航的两个条件,阐明了不合理绕航的法律责任。指出船舶发生不合理绕航时,货方并不能因此而解除合同,承运人仍可按有关法律和运输合同享有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20.
船舶通过弯曲航道所需航宽的计算对于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叠加原理,分别计算出在无风流情况下过弯道所需航宽、流致漂移量、风致漂移量、偏航量。然后相互叠加得到有风流情况下船舶通过弯道所需航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