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海事》2007,(8):30-32
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外交大会。会上,各缔约国对《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进行了审议,通过并明确了该公约将在10个国家批准后12个月后生效。各缔约国意识到残骸若不予清除可能对航行或海上环境造成危害,确信需要通过统一的国际规则和程序,以确保船舶残骸及时有效清除和赔付所涉及费用,鉴及1982年12月10日订于蒙特哥湾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际海洋习惯法之重要性,公约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的《内罗毕残骸清除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2007年5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获得通过,该公约填补了国际海事在残骸清除方面的法律空白,为沿岸国清除其公约水域内的残骸提供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今年生效《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当今沉船打捞立法和实践情况,分析出我国目前不适合加入该公约,在沉船沉物打捞立法中可以借鉴《公约》内容,从而有效地保护我国海洋环境和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2007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已于2015年4月14日生效,批约国由生效之初的15个国家,到目前已增加至33个国家。特别是随着中国于2017年2月11日强制生效,批约国商船总吨约占全球商船总吨的63.94%,对船东和船公司的履约影响剧增。公约要求300总吨及以上悬挂缔约国船旗船  相似文献   

5.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改进的SWOT分析法,建立我国加入《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WRC)战略选择的分析模型,采用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具体分析加入公约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及威胁,并提出加入公约的战略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危敬添 《世界海运》2007,30(4):50-53
1背景情况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联合国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办事处召开外交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其目的是明确沿岸国对专属经济区内残骸清除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清除残骸并对清除费用作出补偿,填补国际法关于残骸清除制度的空白。早在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就开始《残骸清除公约》的起草工作,起初是在工作组内进行讨论,经过多年法律委员会几届会议的充分讨论,于1999年法律委员会第79届会议上初步形成了残骸清除公约的草案。当时的草案只有17条,后来经过几届会议的反复,终于在2006…  相似文献   

7.
阐述《2007年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意义,分析该公约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为保障我国沿海水域船舶残骸的有效清除,加强对专属经济区的管辖,维护船舶航行安全和保护环境,提出履约对策:完善我国沉船管理法律法规;加强港口国监督;做好公约实施的相关工作;船舶保险企业应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联合国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办事处召开外交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其目的是明确沿岸国对专属经济区内残骸清除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清除残骸并对清除费用作出补偿,填补国际法关于残骸清除制度的空白。早在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就开始《残骸清除公约》的起草工作,起初是在工作组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4日至1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联合国驻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办事处召开外交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国际残骸清除公约》,其目的是明确沿岸国对专属经济区内残骸清除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清除残骸并对清除费用作出补偿,填补国际法关于残骸清除制度的空白。早在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就开始《残骸清除公约》的起草工作,起初是在工作组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沉船、沉物的残骸影响船舶通航安全和生态海洋环境,《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引入强制保险及直接诉讼制度试图来解决残骸清除费用这一长期困扰着航运界的问题。本文从强制保险及直接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的出发,对它的影响和实施前景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船、沉物的残骸影响船舶通航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2007年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引入强制保险及直接诉讼制度试图来解决残骸清除费用这一长期困扰着航运界的问题。本文从强制保险及直接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的出发.对它的影响和实施前景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召开的国际船舶压载水管理大会通过《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其中对于公约生效的条款规定为:占世界商船吨位35%的30个国家批准12个月之后生效。芬兰于2016年9月8日加入公约,IMO宣布总计52个国家批准公约,约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5.14%,公约达到生效条件,将于2017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第十七次中韩海上安全定期会议在厦门成功举行2016年12月19日,第十七次中韩海上安全定期会议在厦门举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许如清、副局长李宏印和韩国海事安全局局长朴光烈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双方就固化中韩双方PSCO互派交流机制、加强中韩客货班轮安全管理协同、《压载水管理公约》的实施及合作、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工作、加入《内罗毕残骸清除公约》的有关情况、《使用气体或其他低闪点燃料船舶安全规  相似文献   

14.
船舶压载水公约背景、生效条件及现状 为防止外来水生物随船舶压载水传播,2004年2月13日在IMO总部通过了《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公约规定的生效条件为世界商船总吨位不少于35%的至少30个国家批准12月后生效. 截至2015年01月06日,共有43个国家加入了公约,占世界商船总吨位32.54%,离满足生效条件越来越近.为了便于当事国加入并实施公约,IMO先后通过了15个技术导则,包括于2014年10月由海上环境保护委员第67届会议通过的《船舶压载水公约下港口国监督导则》.  相似文献   

15.
8月29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决议。11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常驻代表吴海龙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莱德先生递交了中国政府批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批约文书,标志着中国政府批准加入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该公约将于2016年11月12日对我国生效。那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是什么呢?下面通过一张图帮您看懂《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相似文献   

16.
日前,日本国会批准加入《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简称《压载水公约》),成为第41个宣布批准该公约的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使得所有批准国合计商船总吨位达到32.01%,距生效条件仅一步之遥。随着《压载水公约》生效期的日益临近,压载水设备暗战亦随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海事公告     
A关于我国加入《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97年议定书的公告国际海事组织于1997年9月26日通过了《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97年议定书。该议定书已于2005年5月19日生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6年3月15日向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公告     
正我国正式加入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日前,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向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泽基递交中国加入《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简称《公约》)文书,《公约》将于2019年1月22日起对我国正式生效。《公约》于2004年在国际海事组织获得通过,2017年9月8日正式生效,旨在通过对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控制与管理来防止、减少和最终消除由有害水生物和病原  相似文献   

19.
IALA在《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生效后,正式发布了《移动航标使用指南》(R1016 1.0版),移动航标成为了航标的一种。《移动航标使用指南》为各成员国在处理那些经评估后被认为可能构成危害的漂浮沉船残骸或沉物时,提供了依据,本文将从导助航服务对移动航标的需求和使用现状出发,分析发展移动航标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航海技术》2007,(5):66-66
2001年3月23日,IMO船舶燃浦污染损害责任与赔偿外交大会,各国代表签署了《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简称国际燃油公约)。目前已有11个缔约国批准加入,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