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鸰 《中国水运》2006,4(9):175-177
通过对"闽燃供2轮"案件审理中法律适用问题的评述,对我国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应适用什么法律做出分析,得出结论是目前非含有涉外因素的油污损害案件应适用我国国内法,同时应尽快建立我国相应的油污损害民事法律体系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2.
黄嘎 《水运管理》2007,29(4):20-24
对沿海油污损害赔偿在适用《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商法》等法律、法规时的有关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有涉外因素的船舶油污案件应优先适用国际公约;无涉外因素的沿海船舶油污案件应适用国内法,其中沿海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基础应适用《民法通则》,其责任限额应适用《海商法》及交通部《关于不满300总吨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综合信息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有望明年推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超大型油轮频繁出现在中国海域,船舶溢油事故风险不断加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立刻不容缓。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在2007年上海国际海事论坛新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运作和管理机制,介绍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美国油污损害责任信托基金和加拿大船舶油污基金各自的设立依据和特点,从基金赔付的范围、索赔顺序、对赔付决定异议的处理、代位求偿权制度等4个方面将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与这3个国外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进行比较,从完善国内相关立法、赋予基金代位求偿的权利、确定对我国基金赔付决定异议的处理方式、对油污事故应急处置费用的赔付作出专门规定、加强与油污保险人的合作等5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国际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和正在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对建立我国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的模式以及建立我国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后相关的索赔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13日,巴哈马籍的“威望号”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省海域发生了世人注目的沉船溢油事故。事发后,世人关注的是,如何尽可能地清除污染?污染后的环境该怎样治理?巨额费用和损失应该由谁来支付?设想一下,如果类似事故发生在我国沿海,该如何应付此类事故,事故后处理又能做些什么?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既未加入《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又未设立油污损害国内基金赔偿机制的国家,加之缺乏国家资源损失索赔机制,使得油污受损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赔付,致使受损的海洋环境无足够费用恢复,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建立我国国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掌握国家赔偿这一利器,明确谁是索赔主体和以何种形式进行索赔,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海洋。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船舶碰撞导致油污损害赔偿纠纷中当事双方如何承担赔偿责任的三种观点进行利弊分析,结合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发展形势,提出明确区分船舶碰撞法律关系和油污法律关系,将漏油船作为油污损害的责任主体,并逐步完善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有效发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作用,为船舶油污受害人提供充分赔偿。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完善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即建立完善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建立国内船舶油污损害基金制度,和完善我国的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这三个方面是目前完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入手点。本文将分别对我国在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动态     
《中国海事》2012,(7):73-73
海事系统积极推进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工作 自7月1日起由海事管理机构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目前各海事局正在抓紧落实有关准备工作。组织学习《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征管思路和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研讨,对征管软件系统进行初步的学习,努力推进各项准备工作,采取一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各辖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准时、顺利开征并征收到位。  相似文献   

10.
为维护船舶油污受害人的权益、保护海洋环境,我国建立了对船舶油污受害人权益两个层次的保护,受害人依法可先后向船舶所有人或其保险人以及中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索赔,获得船舶油污损害的相应赔偿或者补偿费用。文章分别介绍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索赔的依据和对象,指出受害人在索赔时需注意两个层次的不同之处:(1)赔付方免于赔付情形不同;(2)索赔损失种类和可赔付范围不同;(3)可赔付的各类油污损害是否享有优先权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海难事故中,海事主管机关组织开展应急处置行动,相关作业费用属于清防污费还是救助费,常有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根据作业目的划分清污费用和救助费用。该规定源自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索赔手册》,是确定救助费用能否作为一项污染预防措施费用在油污基金中获偿的原则。然而,理论界对上述原则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实务中也有法院将其作为区分救助法律关系和清污法律关系的标准。从梳理该原则的起源入手,分析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  相似文献   

12.
坐位全国百强县(市)的温岭,为溢油事故多发海域。本文主要通过对温岭辖区的油污应急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温岭辖区内面临的溢油风险,最后提出建立辖区油污应急资源库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温岭辖区海域船舶油污应急体系,切实加强温岭辖区油污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我国船舶油污基金对船舶油污受害人的赔偿、补偿作用;剖析了其具备自身特点,在征收和赔付范围、赔偿限额、赔偿经济损失的范围和顺序、对无法确定责任船舶的油污事故赔付态度等方面与国际油污基金的不同之处;同时,从监管机制、组织架构、财务管理和索赔受理四方面解读了我国船舶油污基金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提前参与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主体缺席案件的诉讼的可行性,以"山宏12"轮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主体缺席案件审理为例,指出责任主体缺席审判的问题所在及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通过分析国际上有关基金参与诉讼的规定及做法,引出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参与到类似案件的可行性,并对基金参与到诉讼中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通过本文的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也提高基金对类似案件的参与度,进而提高理赔效率,便利油污受害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开发300 m以上的深水海域,传统的导管架平台开发方式已经不适用的问题,对南海某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进行总结,该套水下生产系统已经在南海使用,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船舶油污损害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军 《中国水运》2007,7(5):240-242
针对当前我国海域遭受的船舶溢油污染的一些类型,所面临的面临损害威胁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油污损害立法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现状,以及进行油污损害立法、建立和完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对油污损害立法和完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海涛 《水运管理》2009,31(6):31-34
针对当前日益恶化的环境,检讨我国船舶油污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未完全与国际公约接轨,缺乏配套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不确定等。为减轻油污损害、保障油污受害者获得合理赔偿,提出完善我国船舶油污责任保险制度的若干建议:避免船舶油污责任公法化;制定船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国内油污赔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油轮参加油污保险情况的现状进行了一定介绍,通过对所面临的问题和已有解决对策、思路的分析,提出了需抓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油轮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建议,接着给出了一些基金的建立、管理和使用模式等方面的设想,最后分析了该种基金运作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油轮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选用与建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环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任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为中国国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以下简称"油污基金")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将就基金管理等若干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2,(7):79-80
我国7月1日起将开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为保护我国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将从2012年7月1日起开征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出台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对象为我国管辖水域内接收从海上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货物所有人或其代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