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2013年5月2日首节隧道沉管浮运以来,广州海事局历时1405天,已全部顺利完成对港珠澳大桥33节的海底隧道管节浮运和安装的安全护航任务。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七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六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后,终于安全到达距离伶仃主航道约2.8km、龙鼓西航道约1.3km的港珠澳大桥海底  相似文献   

2.
正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7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6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后,终于安全到达距离伶仃主航道约2.8km、龙鼓西航道约1.3km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放位置实施安装作业,7日8时40分对接成功。至此,历时1 417天,大桥海事处攻克了多项监管难题,圆满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全部33节沉管施工作业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任务,创造了海事部门"零伤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沉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构件,考虑到沉管浮运区域狭窄,为了保证沉管在浮运窗口要求时间内安全浮运,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开发了沉管浮运导航软件。该系统包括1套定位系统和2套备用系统,可以显示沉管位置、姿态、航速、流速、流向、运动趋势等相关信息。经过多次沉管浮运现场验证该系统安全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都满足沉管浮运要求。  相似文献   

4.
自2014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交建的建设者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8万t巨型沉管在茫茫大海上3次浮运,2次返航,终于2015年3月26日清晨6时浮运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已建总长达2565m。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沉管前两次安装先后遭遇基槽突淤和边坡滑塌,为确保大桥120年安全,不留下任何质量隐患,现场指挥决策组果断决定:中止安装作业,沉管返航回坞待机安装。针对异常情  相似文献   

5.
正为降低港珠澳大桥船撞桥风险,保障过往船舶航行安全与港珠澳大桥营运安全,8月31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举行港珠澳大桥防船撞智能管控与研发合作协议签订暨智能管控研发中心揭牌启用仪式。根据协议要求,大桥海事局与大桥管理局将延续港珠澳大桥建设期建设单位与海事系统相互支持、友好合作、共保安全的传统,发挥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大桥建设的关键一役 5月2日,全国人民欢度劳动节的日子.是日,夜以继日推进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进度的关键节点——首节沉管浮运即将进行. 7时许,素有"浪漫之都"之称的珠海,下起了小雨,刮起了风,海边泛起阵阵浪花…… 此刻,广东海事局局长、广东海事局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梁建伟正在赶赴施工现场.梁局长和上万名大桥建设者一样,牺牲了法定休息时间,亲临一线指挥督战.  相似文献   

7.
<正>12月6日,记者从广东海事局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主办,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承办、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协办的《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通航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宣贯活动上了解到,《办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用于管理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的船舶航行、停泊、作业以及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活动。港珠澳大桥横跨的珠江口水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  相似文献   

8.
正4月24日,经过12 h的持续奋战,中国交建岛隧建设者使用12 000 t起重船"振华30",顺利完成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试吊。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位于E29和E30沉管之间,采用"三明治"钢壳混凝土结构。最终接  相似文献   

9.
正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成立于2012年3月,是广州海事局"最年轻"的海事处。近日,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被广东团省委正式命名为2016—2017年度广东省青年文明号集体。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成立于2012年3月,是广州海事局"最年轻"的海事处。6年来,大桥海事人着眼服务世纪  相似文献   

10.
5月2日,在14艘海巡船和1架海事直升机的紧跟护航下,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繁忙的珠江口慢慢地向目的港——西人工岛地驶去。据了解,为保障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浮运顺利进行,海事部门出动包括"海巡31"船在内的14艘海巡船,1架直升飞机和100多名执法人员,在繁忙的珠江口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有项目工程的航道使用条件,依据国内外调研成果及爯内河通航标准爲爯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爲,对有限水域内大型沉管的浮运航道进行设计,得出航道设计的宽度与深度等关键技术参数,并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沉管浮运航道的选择中得到应用,通过对沉管在现场实测应用中分析计算,得出沉管浮运的航迹线.分析及研究成果经过实际应用验证,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继8月12日杨传堂部长作出重要批示后,8月19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来到广东,在广东局局长梁建伟、书记陈毕伍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现场。冯正霖指出,广东海事局构建牢固安全责任链,强有力维护了港珠澳大桥水域环境和船舶航行安全,值得肯定和表扬。希望广东海事局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继续做好大桥建设水上安全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首条大Omega止水带(高水压下120年设计使用寿命止水带)成功安装,安装各项指标合格,安装质量和接驳水平得到外国专家的充分肯定。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水密防护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方案,在不同位置分别安装GINA止水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13日,中国南海海面上,中心风力达14级的超强台风“尤特”正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广东沿海逼近,整个广东省严阵以待。此时在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上,近200名工人滞留岛上等待紧急撤离。而港珠澳大桥水域所有的船舶早已经离开建筑施工水域到指定锚地避台,撤离任务情况紧急。于是,港珠澳大桥施工作业单位紧急向珠海海事局请求支援。  相似文献   

15.
超大型沉管在外海风浪流作用下的稳定定位,对沉管安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施工工况,选择确定适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系泊锚系,并结合施工研究优化了的外海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的快速锚泊定位技术。保障了复杂海洋条件下超大型沉管系泊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港珠澳大桥施工安排,港珠澳大桥CB04标L21—4钢箱梁于2015年11月17日在134#—135#墩之间进行吊装,江海直达临时航路(136#—137#墩)从2015年11月17日0600时起至1400时封闭,开通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139#—140#号墩间作为临时疏导水域,吊装作业完成后,恢复原临时航路。为了配合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保障施工水域通航安全,11月17日,珠海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派遣两艘海巡  相似文献   

17.
海事处是海事现场管理的第一线,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四型海事"建设的切入点,在海事全面履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广东海事局梁建伟局长发表署名文章《海事处是全面履职的前沿阵地》,提出了"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海事处建设,为海事系统提升全面履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012年3月30日,梁建伟在港珠澳大桥海事监管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时,从机构定位、人员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的建设给予了细致指导. 2012年5月18日,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同年6月12日,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到大桥海事处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利用新组建成立的契机,把握机遇、提前谋划、积极探索,确保"五精"海事处建设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港珠澳大桥整体式墩台的吊装工艺进行探讨,研究满足港珠澳大桥预制构件吊运安装的吊点设计和预埋件设置,提出了港珠澳大桥超大型预制墩台构件吊运安装的解决方法,达到安全吊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11月5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第22节沉管安装成功。至此,项目已建成海底隧道总长达3 825 m,完成了2/3的沉管浮运安装施工。10月中旬,"巨爵"台风在西太平洋生成并持续发展,因台风动向不明,项目部从控制工程风险出发,决定放弃10月下旬安装窗口,待机安装。台风过后,第22节沉管安装准备工作再次启动。经过风险排查后,项目部多次开展沉放演练,继续推进碎石基床整平作业,同时综合采取多种防淤减淤措施,减  相似文献   

20.
胡素青  李倩 《珠江水运》2014,(17):10-11
“桥堡”文化是一种艰苦文化,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苦中作乐,于困境中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桥堡”文化是一种精神信仰,支撑着众多海事人在历次航道转换、护航沉管浮运安装的过程中沉着应战,为大桥建设水域的航行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提起“桥堡”文化,广东海事人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以下简称“大桥处”)。2012年3月,大桥处作为全国第一个海上海事处,成立于距离陆地18公里的伶仃洋上,日夜值守在一艘用作办公的趸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