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制单位:中船总公司七○七研究所九江分部七○七所九江分部已研制出 PZ—1型偏航仪自动舵。该自动舵是将偏航仪与操舵装置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偏航仪的功能,又完成自动操舵和自动定位的任务。现已安装于“长江4805”号船上,通过实船试验和试用,性能稳定可靠,完全符合“船检局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国家标准电工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随动操舵仪技术比较陈旧的问题,设计基于ARM的随动操舵控制系统,实现手动操舵、随动操舵、手随动操舵切换等功能的同时,新增与数字显示仪表的接口功能.  相似文献   

3.
《江苏船舶》2016,(6):24-29
在船舶航行中,一般采用自动舵、手动操舵(随动FU和非随动NFU)和应急操舵3种操舵方式来操控舵机。从船舶电气设计工作角度出发,分析船舶上选用阀控型和泵控型电液舵机时,与操舵控制系统连接时在接口信号上的差异,对设备选型和电气系统设计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种在有限航区使用的安全和高效率的操舵新装置已由瑞典马尔摩考库姆(Kockums)自动化公司船用部门(A/B)研制出来。人们至今之所以还不能使船舶精确地按海图上的航迹航行,这主要是受几个可变因素的影响,例如:倾侧、风力的作用、螺旋桨推力的差异、舵角、水上航行的准确航速、偏航速度及偏航加速度等。考库姆公司新设想的径向操舵装置(CRS)专门用来为驾驶员提供选择正确的回转转折点的时机,以使船舶准确地沿着预定的回转半径  相似文献   

5.
船用螺旋桨逆向改型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实现产品的快速创新,将该技术应用到船用螺旋桨改型设计中,突破了螺旋桨的传统设计模式。本研究通过对叶片数字化模型进行整体扭转变形和翘曲变形实现了桨叶的改型,并结合CFD计算发现这种改型方法对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果显示:扭转变形5°,10°,15°,其效率分别提高了4.3%,6.75%,9.42%。再扭转15°的条件下分别对叶梢翘曲±10 mm,发现翘曲-10 mm时推进效率略有降低,而翘曲+10 mm后推进效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舵机的基本要求,其中主要有:对500总吨以上的货船及所有客船均应设置一个主操舵装置和一个辅助操舵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在最大营运前进航速时进行操舵,能够在船舶最大航海吃水和以最大营运前进航速前进时将舵自一舷35°转至另一舷的35°,  相似文献   

7.
机舱阀组是某随动液压舵机的主要器件之一,它为液压件集成结构, 其内部原理如图 1所示。图 1 液压件集成原理图在驾驶室和舵机舱均设有操舵转向器, 可分别进行随动转舵操纵, 并以机舱阀组作无随动电磁阀操舵之用。在电磁阀操舵试验时, 曾出现一次舵转至左满舵位置不能返回  相似文献   

8.
侧推器和控制系统的联合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日本三井公司和海鸥螺旋桨公司研制和设计的侧推器与控制系统的联合装置。侧推器采用TC-200型可调螺距螺旋桨。控制设备采用电子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位置允差小于5%水深,角度偏差小于±10°。该装置非常适用于要求动力定位的船舶。  相似文献   

9.
范邹 《船电技术》2013,33(3):34-35,37
本文针对水面舰船操舵控制中常采用的比例阀或伺服阀控制方式容易卡舵和可靠性不足等缺点,提出采用新的控制方法控制电磁球阀伺服机构提高随动操舵控制精度,同时保留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朱珉虎 《船艇》2005,(1):37-40
( 接 上 期 )4  滑行面扭曲和斜升角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滑行面扭曲对艇性能的影响可由二次大战时的Elco型和Higgins型鱼雷快艇的阻力对比来说明。图2表明Elco型的斜升角从艉板处的 7°上升到舯部处的 18°。从而得出滑行面的扭曲为 11°。Higgins 型的斜升角从艉板处的2°上升到舯部处的21°,从而得出滑行面的扭曲为 19°,或粗略地说是 Elco 型扭曲的二倍。该 于斜升角的变化较为复杂,所以不 Δ的增量是与纵倾角正切的增量相同两设计的平均滑行斜升角(舯部斜升 可能单纯性地评价斜升角变化对阻力 …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89,(4)
DC—85系列通用型自动操舵仪能接收电罗经航向信号及磁罗经航向信号实施手动、随动和自动操舵,适用于300~100000吨各类船舶。由于具有双舵电气同步装置,也可用于双体船。  相似文献   

12.
《航海》1985,(3)
西德汉堡近来推出一种先进的自动驾驶装置。它极为巧妙地把电罗经与自动舵结合起来。这种名叫Navigat Ⅸ的装置除了能够自动操舵外,还会用声音和图像发出偏航警报,并在发射系统上显示读数。装置上有一个航向选择器,专门用于实尺比例的航向改变。  相似文献   

13.
对自动操舵模拟器的编程方法、如何用简捷的汇编指令来实现随动和应急操舵的舵角输入、数学模型的建立等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海况对船舶运动的影响和模拟器实现自动操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康庄  张立  刘禹维  何宁 《船舶工程》2015,37(5):90-93
顶部张紧式立管(TTR)是油气开发必不可少的立管类型。研究了南海1500米水深半潜式干树深水平台TTR的概念设计,使用ORCAFLEX软件建立TTR的干涉分析非线性时域分析模型,基于Huse尾流模型,分析了浪流方向为0°,45°,90°,135°和180°的100年一遇环境载荷下的立管间距。结果表明,浪流方向为0°时立管最小间距小于TTR最大外径之和,发生干涉,其他方向不发生干涉。TTR为阵列式设计的立管群,应当从多方面因素考虑以避免干涉发生的危险,合理安排立管间距、调整TTF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干涉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关于K—T方程类的辨识方法研究——自回归模型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回归离散模型的最小二乘辨识法最终建立了一阶和二阶K—T非线性的连续模型。为提高辨识精度和改善上述数学模型的可辨识性,利用了一组Z型试验(Z10°/10°,Z15°/15°,Z20°/20°),并采用平行数据处理法分别辨识K,T(或T_1,T_2,T_3),δ_0和α。通过模拟试验数据的辨识结果分析,有力地证明了本法简单可行,辨识精度符合一般工程需要。并在Mariner型船模试验中得到了较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所发生的油船事故中,对发生故障的操舵装置特别进行了专题讨论。“阿莫加·卡其斯”号油船操舵装置故障导致该船搁浅并随之造成油污染。哈特拉帕公司所属的于特尔森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近年来正积极地为提高操舵装置的安全性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姚艳萍  林钟明  陈瑞峰 《中国造船》2003,44(Z1):309-316
本文针对BZ28-1单点系泊导管架的结构和载荷特点,采用StruCAD*3D结构分析程序对其进行了结构建模和静力强度计算,并采用适当的许用应力因子对不同工况下导管架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基于结构的对称性,计算中采取了五个典型的波浪入射方向0°,45°,90°,1 35°,180°,每个方向都取最危险的工况,即其他环境载荷与波浪载荷同向.分别针对操作条件、极限风暴条件和极限冰载荷条件,对导管架的杆件和管节点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各杆件的名义应力比和管节点的冲剪应力比,并对桩的承载力做出了评价.本文对于导管架平台的设计以及在役状况下的安全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特殊要求     
第八条要求在倾斜不小于30°的条件下达到静稳性图的最大值,而静稳性正值的极限(图的浸入角)不小于60°,尽可能接近90°。对于考虑结冰而构成的静稳性图,经苏联海船登记局同意,图的浸入角,可以容许小于60°。第九条海洋客船的初稳心高度要使旋客挤在一边(由舷傍至中线可通旅客的上甲板)的实际可能情况而产生的静倾斜角,小于经不完全关闭的开口发生船舶浸水的倾斜角之半,或小于乾舷甲板浸水的或底边露出的倾斜之半,要看那种角度较小而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三桩导管架的结构和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结构建模和静力计算。基于结构的对称性,计算中采用了三个典型的波流入射方向:0°、45°、90°,每个方向都取最危险的工况,即波流耦合同向。针对操作条件,对导管架整体进行了静力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实践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对不可压缩流体中大冲角小展弦比矩形平板机翼提出—个简单的非线性理论。平板系用有限条沿弦向分布的和强度不同的马蹄形渦线来代替。这些渦线的自由部分相对于平板成θ角。问题的求解,系用迭代法。作为第一次近似,将θ角取为冲角的一半,算出渦线强度的第一次近似值。然后在平板两侧缘处运用赫尔姆霍斯(Helmholtz)的渦旋原理,算出θ角的第二次近似值,从而得到渦线强度的第二次近似值,如此继续下去直至第m次近似,最后利用渦线强度的第m次近似值求出平板的举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和诱导阻力系数。作为例子,对展弦比为0.2,0.5,1.0与冲角为5°,10°,15°,20°,25°的平板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和现有其它理论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理论较现有其它理论给出与实验更为符合的结果;同时本理论较现有其它理论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