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着重简述运用短期筛选法,以预測长期健康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以及监測遭危害的工人,以达到预防目的,而不是强调职业性癌症和化学物危害问题。一、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的分子机理某些致癌物和诱变剂,未经代谢途径的激活,与细胞的核酸和其他大分子能直接反应。但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和诱变剂需经生物激活才起作用。外源性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一般为两个步骤:首先,  相似文献   

2.
致突变、致畸、致癌即为“三致”,这是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引起我们注意和积极防治必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外环境起了很大变化,进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而环境中化学物质引起“三致”问题也就不断增加。 (一)致突变、致畸突变即是遗传上发生的变异,这本是自然界一种正常现象。在地壳发生变动时期,生物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保存下来,例如鲸鱼原先是陆生动物,但当环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环境与肿瘤的关系问题,文献报导已经浩如烟海。之所以引起预防医学的如此重视,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二点:一是目前各国家的死亡病例中,约有1/4~1/8死于肿瘤;二是这些肿瘤的病因约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在环境致癌因素中,化学因素是主因。因此,化学致癌作用又是目前环境致癌的探讨主题。一、化学致癌物截至1977年11月止,据美国化学学会化学文摘部门登记资料,全世界化学物质总数为4,039,907种,并正按每年平均增加6000种的速度在上升,其中常用的化学物质为63000种,约有2500种食物添加剂被作为食用和调味品,约有2000种被用作赋形  相似文献   

4.
1废油污染的危害废油,是指各种润滑油在不同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因受杂质污染、氧化和热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理化性能而不能继续使用时被更换下来的油。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对废弃物的某些不合理处理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环境质量。某些废弃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不但具有明显的毒性,而且能导致长期的遗传影响。它们能对人体细胞产生不可逆的“突变”作用而使其丧失正常功能,诱发致癌、致突变、致畸的“三致”效应,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如已证实,使用硫酸/白土工艺对废油进行再生时,在排放的酸渣浸出…  相似文献   

5.
石棉引起人们注意已有5000年历史。由于用途独特,它已成为现代很多工业的重要原料,它对健康的不良作用也逐渐引起注意。特别是1950年以来,对于石棉致癌问题已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社会应如何处理一个已知致癌物,特别是社会本身极为需要的物质。 1.对石棉作为一个健康危害的认识;1906年,一伦敦医生看到一个搅拌石棉14年的33岁男工死于肺严重疤痕改变(石棉肺),他是同厂同工种10人中最后一个死亡者。1924年,另一医生报告一女石棉工全肺有“奇妙的小体”。1930年起,证实石棉是一种致癌物。  相似文献   

6.
umu试验是一种利用诱导大肠菌 DNA 损伤时SOS 反应的简易检出物质致突变、致癌试验。作者采用该试验对150种化学物质的试验结果与文献中的 Ames 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该试验在检  相似文献   

7.
环氧乙烷也称氧化乙烯,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卫生医疗上用作清毒剂。随着使用扩大,人们接触也就越来越多,因此人们也就很关注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环氧乙烷列入对人很可能致癌的化学物质。本文仅就近几年有关环氧乙烷的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隧道空气中柴油车排放碳烟尘的采集处理,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碳烟尘的有机提取物有明显的致微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并可引起肺及支气管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氯乙烯是大量用于合成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单体,至1980年世界产量已达1200~1250万吨。自1971年,动物实验发现其有致癌作用后,各国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关氯乙烯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已有专题介绍,本文仅将近年来的材料作一综述。致癌性研究人体接触氯乙烯引起肝血管肉瘤,自Creeh报道4例后,各国均陆续有所发现,至今巳有102例。遍布欧、亚、美洲十多个国家。氯乙烯致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染色体由于受种种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尤其是由x射线引起的影响,早已引起重视。在最近许多研究者对由各种化学物质而产生的染色体的变化表示了关心。在工业医学方面,对在职业上接触x射线,苯或氯化乙烯基的人们的染色体异常已有报告。进而对铅,镉,汞等的重金属摄入体内时所引起的染色体异常也给予了注意。x射线,苯及氯化乙烯基是明显的致癌因素,最近对许多致癌因子具有染色体切断因子的作用寄于了关心。  相似文献   

11.
多种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不同的化合物均可使肝脏产生病变。大部分外源性化合物不论其毒性如何均需在体内、特别在肝内代谢(或生物转化)并变为其代谢物质,代谢物质的毒性可高于或低于原化合物,部分还可导致畸形,致突变和致癌等。但亦有一些化合物经代谢后毒性并无明显改变。肝脏功能极为复杂;从分子水平看肝细胞恰如一个发生着无数反应的宇宙。现已证实外源性化合物经代谢后可转变为极性更大的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这些代谢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中。内质网为细胞的亚微结构,是一种管状脂旦白网,有光面和粗面内质网之分,而代谢外源性化合物的酶活性主要集中在滑面内质网内,统称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或肝微粒体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  相似文献   

12.
化学物质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引起DNA的损伤,而其损伤的程度与致癌性的强弱有关。DNA损伤后的修复过程首先是由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受致癌物作用变性的位置,使该部位产生裂口;其次是由核酸外切酶将致癌物清除而产生缺口;而后由DNA聚合酶嵌入适当的  相似文献   

13.
化学致癌的发展常常和细胞增殖有关。某些致癌剂,在正常情况下一次给药,对成年整体动物可不引起肝癌,但给动物进行部分肝切除后再给一次剂量,就显示出致癌作用。由于致癌作用是一种多阶段的过程,从起始的靶细胞到最后癌的形成过程中往往有若干新细胞群的出现,而部分肝切除术后的肝脏再生反应,可能在癌诱发过程的一个或几个阶段中具有重要作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对许多组织和器官只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也就是说,MNu对DNA和其他肝细胞大分子虽具有广泛的烷化作用,但对完整的肝脏却不是一种致癌剂。但一旦给动物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给予MNu,它就成为一种致癌剂了。关于给予MNu和做部分肝切除对诱发肿瘤的最适时间关系,实验证明,在  相似文献   

14.
姐妹染色单体互換是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在DNA的损伤部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NA片断的相互交換,它可以反映一般染色体畸变所不能见到的DNA的损伤和修复,许多致突和致癌的物理化学因素和生物因子都能诱发SCE的大量增加,因此SCE检测技术目前巳为遗传、环境中致癌物  相似文献   

15.
化学致癌物在人类肿瘤病因学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供了很多化合物,在接触致癌物之前或接触同时使用这些化合物,对化学致癌作用均具有抑制能力。其可能机制为:1改变致癌物的代谢,包括(a)降低活化作用,(6)增加解毒作用(c)两者兼而有之。2消除各种致癌物的活性代谢产物,防止其抵达细胞内靶作用部位。3竞争性抑制。 1. 酚类抗氧化剂和乙氧奎宁: 研究得最多的是酚类化合物。特别是盐酸丁羟基苯甲醚(BHA)和盐酸丁羟基甲苯(BHT)。根据BHA对雌性小鼠肝微粒体酶对3、4-苯并芘(简称Bp,下同)代谢影响的研究,发现经BHA喂养的实验小鼠,其肝微粒体与DNA、Bp共同  相似文献   

16.
锰的线粒体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过量的锰暴露会导致进行性神经变性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帕金森氏病样症状。锰对线粒体有特殊的亲和力,过量的锰蓄积在线粒体,会引起线粒体形态发生改变。锰可通过阻断线粒体能量转换、诱导线粒体基因组突变和提高自由基产量而干扰线粒体的功能,最终导致ATP产生减少,影响细胞呼吸。因此,探讨锰的线粒体毒性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锰神经毒作用机制,对锰中毒和帕金森氏病的预防和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要加快科学研究的步伐,必须采用现代科研方法来进行。科研方法少不了数理统计技术,医学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在医学统计方法中,许多统计概率分布、统计检验与实验设计方案等都是已经成熟的统计理论方法,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其适用条件与范围,正确地加以运用。近些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过去做不到的事而今有了可能。如判别分析法在数理统计诊断(计量诊断)中的应用;多因素试验的析因设计分析;多元回归在人群疾病分布以及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环境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药物合成和环境监测中的数学质量控制;临床试验,预防接种试验和实验研究中的序贯设计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铁路内四种环境三百余样品进行 BaP 定性定量,并就四种环境样品分别进行全程序回收及平行测定精密度试验,实验结果证实本法简便、灵敏、易分离、少污染,适于不同环境批量样品 BaP 分析测定。人类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多达数十种,其中苯并〔a〕芘(BaP)是有代表性的强致癌物,BaP 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引起世界各国卫生及环境组织的高度重视,已将其列为环境污染致癌物检测工作中常规检测项目之一。检测 BaP 的方法,国内目前多选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我们曾经用该法就路内四种不同环境样品先后检测BaP,实践证实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污染范围小,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普及等优点,现将实验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2,3-三氯丙烷是一种中等毒性的卤代烷烃,主要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人们可以经过受污染的空气、水、食物而受到低浓度的损害,长期的动物实验证明慢性作用可致癌。本文重点讨论:1,2,3-三氯丙烷毒性作用特点,代谢动力学,生殖毒性和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1,2,3-三氯丙烷毒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3-三氯丙烷是一种中等毒性的卤代烷烃,主要损害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人们可以经过受污染的空气、水、食物而受到低浓度的损害,长期的动物实验证明慢性作用可致癌。本文重点讨论:1,2,3-三氯丙烷毒性作用特点,代谢动力学,生殖毒性和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