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渡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的结构特点,可推导出改进的刚性横梁法,并建立横向分布系数空间有限元模型.实例证明,由该模型计算出的横向分布系数是合理的、可用的.  相似文献   

2.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是公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对2座斜交角分别为15°、35°的T梁桥的横向分布系数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应变测试得到的内力横向分布系数与基于挠度得到的横向分布系数基本一致。然后采用平面有限元模型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了计算,比较现场及理论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5.94%,而且平面有限元模型建模相对简单,使用范围广,对于斜桥建议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车-桥耦合振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利用车轮和桥面的位移协调方程将车辆振动方程和桥梁振动方程联立求解并对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规律进行了动力分析.结果表明:T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动力规律与静力规律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时间的动态变化函数;车-桥耦合振动对于跨中挠度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很小,对于跨中梁底正应力横向分布系数、支点剪力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则不可忽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与车辆行驶速度之间虽无明确的变化规律,但是车辆行驶速度对跨中梁底正应力和支点剪力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路面不平度等级对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用铰接板(梁)法计算有损伤桥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给出分析有损伤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的铰接板(梁)法模型和一般方程,讨论了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对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并针对某病桥的实测数据,运用遗传算法对损伤位置与程度进行识别,其模型计算的横向分布系数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此模型和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浇桥面板的T形组合简支板一梁桥结构特点,采用平面模型(偏心压力法、刚接板(梁)法)和空间模型(有限单元法)计算该组合简支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运用通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将该组合板——梁桥离散成空间有限元,分析该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变化规律,并将刚接板(梁)法及ANASYS解法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偏心压力法不适于计算该类组合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刚接板(梁)法全桥各截面采用同一横向分布系数并不精确,而ANSYS计算结果能与实测值较好的吻合;同时提出了适合该类桥型的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并建议了更加准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桥梁荷载横向分布修正法,运用模型计算通用程序建立桥梁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实测挠度与模型计算挠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反复迭代,最终求得不同刚度的在役桥梁各片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经过模型桥试验的验证分析,该方法可较准确地求解桥梁在使用阶段的荷载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7.
以佛山市南海区五斗大桥为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箱型肋拱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荷载试验,对横向分布系数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杠杆原理法与空间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杠杆法计算的偏载系数远大于空间有限元法,偏于安全,但过于保守、经济性差;而空间有限元法横向分布系数和结构实测吻合良好。建议引入修正系数对杠杆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抗力衰减函数系数、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和荷载增长系数对服役期间的刚架混凝土拱桥可靠度的影响,将抗力衰减函数系数、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和荷载增长系数视为随机变量,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和荷载增长系数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较大,抗力按不同的规律衰减导致结构的可靠指标降低趋势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此应根据结构的实际服役环境来确定抗力的衰减规律,从而利用可靠指标的变化规律对结构制定合理、经济的养护维修及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9.
党利民 《交通标准化》2014,(21):122-126
选取桥梁结构中的典型T梁桥进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模式的研究。将梁格法和刚接梁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作比较,得出刚接梁法能够作为拓宽T形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有效计算方法。同时将有无横隔梁的新旧梁桥拓宽前后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作比较,结论为有横隔梁的连接方式对旧桥提载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空心板桥由于其施工的安全、快速、工艺成熟等优点,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结构分析多采用单梁模型,因此横向分布系数的取值成为计算准确与否的关键。为了研究不同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对装配式空心板桥的适用性,分别采用杠杆法、刚性横梁法、刚接板法等,计算了不同片数主梁组成的空心板桥横向分布系数,同时以梁格法建立全桥模型作为基准,对比了不同计算方法更加适合的主梁片数,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库伦摩擦模型模拟管土接触面上的法向和切向行为,建立了管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管周土压力的分布、大小和管土相对刚度.结果表明:管土相互作用对管道受到的土压力分布和大小有重要影响;管道竖向和水平向土压力在管径宽度和高度范围内大致呈抛物线分布,当管座地基与同填土刚度不同时在交...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入口下塔式曝气池气液两相流动规律,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群体平衡模型(PBM,population balance model),在对计算域网格及气相分布与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四种距离曝气池底部中心不同位置处的入口对曝气池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影响,探讨了气含率、气泡数密度、液相水平速度等流体动力学性质,以期为塔式曝气池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欧拉双流体模型耦合PBM的模拟结果优于单一气泡尺寸的欧拉双流体模型;曝气池内气含率、气相分布、旋涡强度、液相水平速度均受入口位置影响;当入口位置逐渐远离曝气池中心时,气相分布逐渐呈之字形,旋涡强度增大,气含率及气泡羽流周期则先增大后减小;入口位置对气泡数密度无明显影响,气泡数密度在气泡直径5.95 mm下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3.
依据钢桥塔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建立钢桥塔节段的板壳有限元模型,对索塔锚固区进行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出索塔锚固区的应力分布特征,通过减小塔壁与横隔板厚度、在锚固区支撑加劲肋间加水平加劲肋等对锚固区的结构进行优化,使上横隔板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且传力较流畅。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知的线路起终点和研究区域内人口分布情况,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平面设计方案。以轨道交通车站的布设数量、位置及线路平面线形为决策变量,考虑实际地理条件、站间距、换乘预留及线路平面设计等约束,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平面优化模型,实现客流吸引量最大,以及包括建设投资、运营支出和环境影响在内的线路综合成本最小。设计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与A*算法的混合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选取国内某城市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算法可求得模型帕累托前沿,提供不同客流吸引量下线路综合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此外,与实际平面设计方案相比,帕累托最优方案能够在不降低客流吸引量情况下减小约 4.4%的线路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15.
推导出分层导电媒质中顶层极低频时谐电偶极子在绝缘介质半空间中产生的电磁场分布的索末非积分表达式;以海床-海水-空气三层模型为例,水平交流电偶极子位于海水中,采用汉克尔变换及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值计算了空气半空间中的电磁场分布.结果表明极低频时谐电偶极子在空气中产生的电磁场有可测量的量级.  相似文献   

16.
隧道开挖过程中,隧洞围岩的应力应变场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由应变构建的时变本构模型,运用位移反演方法,依据各步开挖后拱顶及水平收敛和深部测线量测位移,对隧道开挖引起的时变应变分布进行辨识.通过构造应变分布函数直接反演洞周应力分布的时变过程,尝试用增量法实现动载荷动态分布参数的反分析.  相似文献   

17.
铁路新线平面纵断面同时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优化设计的新方法。文中建立了设计线的递推关系模型;用广义简约梯度与梯度投影相结合的技术,藉助数字地形模型与计算机实现线路平面与纵断面同时优化设计。为了考验本方法的可行性,作了几个算例,都令人满意。文中举出了其中的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板对接焊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不同厚度钢板的对接焊缝横向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得出了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分布与板厚关系的一些简便的数学公式,以便设计人员在进行焊缝设计时进行残余应力的估算.  相似文献   

19.
采用db8作为小波基函数,对石龙山隧道同一炮次下垂直向、水平切向和水平径向的原始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尺度为7的一维离散小波变化。通过MATLAB程序分别计算了原始信号、各层小波的功率谱及能量比例;详细分析了各层小波的幅值特性、频谱特性及能量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向、水平切向和水平径向的优势频率分别为78.125~2 500 Hz、39.062 5~312.5 Hz和39.062 5~625 Hz。该分析方法在频率及能量分析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爆破振动信号所带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安全注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高速公路设计与运营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人-车-路协同过程中的驾驶员视觉注视特征,选取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453个线形组合路段,对13名小客车驾驶员在路面范围内的动态视觉注视点位置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运行速度下驾驶员在不同线形组合路段路面范围内的注视点分布规律,得出驾驶员受不同运行速度和线形条件影响时在路面上的注视点集中区域特点,提出基于驾驶员行为特征的驾驶期望视距概念,并建立了不同运行速度下驾驶期望视距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期望视距与车辆运行速度和平曲线半径相关;当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800 m时,驾驶员的视野会随运行速度的提高受到限制,需采取适当限速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