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FFS法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碰撞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一般CAE分析技术判别汽车保险杠碰撞吸收能量性能精度较低的问题,首先通过某轿车前保险杠结构低速碰撞法规试验对其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之后采用快速精细仿真分析方法对上述试验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对比表明,快速精细仿真分析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汽车保险杠碰撞CAE仿真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Ls-dyna软件的自冲铆连接整车耐撞仿真方法,结合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试验及有限元分析,求解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自冲铆连接的失效参数,从而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同时提升仿真计算效率。在基于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铆接接头的精细仿真模型,并利用*CONSTRAINED_SPR2建立了简化的仿真模型,以试验与精细仿真结果的提取值作为简化参数输入,可极大提高整车耐撞模型的运算速度。该方法通过与试验结果标定分析,可实现自冲铆连接失效力峰值仿真精度达90%以上,可应用于整车级耐撞分析。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澄浪桥主桥是一大跨度坦拱桥,其主拱拱肋在主跨跨径1/4处由1个封闭钢箱分叉为2个封闭钢箱。分叉处拱肋节点构造复杂,需要精细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构造设计的有效性。利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主拱分叉处节段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分析模型利用与Midas梁单元分析结果的比较得到验证。利用仿真分析模型,计算得到拱肋分叉处节段的应力分布,并分析其局部屈曲效应。仿真分析结果为验证与优化拱肋分叉处构造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G325国道九江大桥(重建)为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梁为叠合梁结构,由工字型主梁、车行道横梁、小纵梁、钢检修道悬臂梁组成的平面钢梁格,再与其上叠合的混凝土桥面板构成。由于该桥主梁构造复杂,采用普通梁单元无法精确获得其应力分布,基于以上原因,利用块体单元及板壳单元组成的组合模型对该桥进行精细有限元仿真分析。介绍了如何制定仿真分析的建模方案,并对建模细节进行介绍,最后给出了该仿真分析的结果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城市高架桥梁建筑景观的需要,大悬臂弧形扁平多室箱梁断面在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多。经典的梁单元分析方法不能全面分析此类结构的力学性能,必须借助更为精细的有限元三维仿真分析法。以宁波机场路高架的一联3×30m标准段箱梁结构为例,利用ANSYS的三维实体单元对整个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分析得到了经典梁单元分析法所不能得到的计算结果,为标准段箱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606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失效行为仿真方法进行研究。考虑焊缝及热影响区性能降低的规律,提出对接头不同区域进行精确划分的建模方法。对不同区域赋予不同材料力学性能,建立了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拉伸样件的精细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精细模型的有效性。为保证在整车碰撞模型中的计算效率,提出将精细模型转化为等效简化模型的方法。将精细模型的材料属性、区域划分简化后赋予等效模型,其仿真峰值力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良好,表明该等效模型可以表征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行人交通仿真模型与相关软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描述行人运动行为的尺度和精细程度出发,行人交通仿真模型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和微观模型3类。总结了常见的格子气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社会力模型和磁力模型的原理及算法,对比分析了其仿真效果。论述了如何运用Legion、STEPS、SimWalk和AnyLogic软件建立行人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和评述了上述软件的技术性能。研究表明,充分、合理利用已有软件,可实现快速有效的行人交通仿真建模。  相似文献   

8.
武铭 《汽车知识》2011,(11):95-95
精致的仿真车模,将真车的神髓植入模型,必须是真实的车型、精准的比例、精细的制作以及原厂的授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车迷,已逐渐成为一种风行全球的收藏项目。  相似文献   

9.
在合理的理论假设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精细的牵引车-半挂车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应用此模型,针对6×4牵引车拖挂2轴半挂车列车的折叠、甩尾、倾翻及转向瞬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并对各工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车辆在各种危险工况下的运动状态,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牵引车-半挂车列车的性能特点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高性能计算机群完成了桥梁防撞护栏创新设计的模拟碰撞研究,对其护栏设计进行优化比选,最终优化方案达到了PL3级防撞性能,所完成的新型桥梁防撞护栏已经在南京至太仓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段)得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LabVIEW对摩托车减震器外特性模型进行模拟与仿真,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摩托车减震器测试系统,既能实现实际测试功能,又可对所建立的减震器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为减震器外特性测试和模型仿真提供了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随着现代测试与仪器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技术必将成为设计复杂测试系统和测试仪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汽车燃油泵的振动噪声进行分析与控制,文章结合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实验与仿真模拟分析,通过NVH实验(Artemis/LMS)调查引起车内噪声振动的机理,利用仿真模拟(AltairOptiStruct)分析搭载燃油泵的车身结构动态特性,仿真关键路径精细分析车身工作变形模态(ODS)与节点贡献量(GPA),为燃油泵振动噪声的优化提出可行性方案。NVH实验与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车辆怠速鼓噪声@100Hz与拍频噪声机理:燃油泵工作频率与整车怠速发动机八阶频率耦合发声;2)车辆常用电动燃油泵转子动平衡控制方法不完善,导致动平衡精度缺失,常引起燃油泵工频及谐频振动;3)通过试验与仿真结合快速定位车身薄弱位置,优化车身振动传递灵敏度3 dB,改善整车怠速燃油泵鼓噪声5dB(A)。文章详述NVH实验与仿真模拟结合分析方法,提出了抑制汽车燃油泵振动噪声的有效方案,提高车辆驾乘舒适性,研究结果为汽车电动燃油泵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利用AVL CRUISE搭建某款旅游客车符合国标要求的燃油经济性仿真模型,并进行C-WTVC工况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与转鼓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精度影响因素,并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已成为路网容量的瓶颈,优化相邻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对城市交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文中提出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对相邻交叉口进行信号协调的研究方法,以西安市长安中路与小寨路交叉口及雁塔路与长安南路交叉口为例,根据调查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现状,并对两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优化协调。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信号协调对交叉口进行优化效果显著,平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平均行程时间下降明显,能较好地改善交叉口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对其进行随机振动分析。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电机控制器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再进行模态试验,并与仿真结果对比,确保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对电机控制器仿真模型进行频响分析及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最后制作样机进行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仿真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柴油机振动信号的噪声干扰,提取有用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空间追踪算法和同步压缩小波变换相结合的组合降噪方法,利用压缩小波对主频信号精细重构的优点与零空间追踪算法的自适应分解的特点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该方法相比 EMD 更加适应柴油机振动信号特点,仿真和实例信号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采用一体式制动主缸总成的电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AMESim/Matlab联合仿真平台上搭建液压制动系统模型。通过对液压制动力调节特性的理论分析提出数表插值算法,并通过仿真试验分析轮缸制动间隙对压力调节的影响,运用分段控制的方式,用阶梯法对数表插值算法进行改进,在不大于3个电磁阀开关周期的调节时间中将压力调节精度控制在0.5 MPa内,实现了精细快速的调节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产品的创新性研发过程中,为了加快设计开发速度,节约产品试验成本、缩短研制周期,仿真技术开始成为强有力的支持工具和手段。随着仿真分析持续深入的应用,仿真技术已经从单纯的设计方案验证逐步转为对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支持。在此过程中,研发机构面临着如何利用已有的仿真方法,快速重组各仿真任务,如何有效利用仿真经验和控制仿真流程等新问题。为解决仿真流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仿真数据的异构性以及仿真对象  相似文献   

19.
汽车响应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又群  郭孔辉 《汽车工程》1999,21(3):134-139,183
本文将精细积分算法推广应用到考虑轮胎非线性的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组的求解,推广后的算法原则上可用来求在计算机精度范围内的精确解,以转向盘角阶跃为例进行了非线性的仿真计算,对汽车的动态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双横臂悬架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MSC.ADAMS建立某车型的前悬架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调整悬架结构尺寸,并对调整结果进行评价。实现了在汽车设计阶段对悬架性能进行分析、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