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合资企业是指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代表了其拥有者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母公司,其中至少有一家母公司的总部设在国外经营的合资经营企业。当今世界普遍认为国际合资企业是最有活力的战略选择。虽然国际合资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有关研究指出,大约有66%的国际合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停业注销。如此高的停业注销率证明国际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本田汽车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GHRD)一成立,该公司就宣布他们开始了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战略。此后,关于我国合资企业相继发布“自主品牌的发展计划”、合资企业均开始创建自主品牌的舆论,在各种形式的传媒上广泛传播。其实除了广州本田等寥寥几家,至今难觅还有哪些合资企业宣称搞企业“自主品牌”汽车的。舆论宣传上的混淆,将不利于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将延误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人体免疫理论谈合资企业文化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合资企业文化与人体免疫理论合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是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对合资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而又繁琐的变量,文化因素对合资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1.中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情况概述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新签约成立的中外汽车合资企业与合资项目有27家,其中签约成立中外汽车合资企业有12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3家,摩托车整车企业1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5家;涉及技术、与高校合作、汽车能源等领域合资企业3家),签订的中外汽车合资项目有15家(汽车整车合资项目3家,  相似文献   

5.
本田公司近日说,它将把其在印度生产轻便摩托车的合资企业51%的股份出售给一家当地公司,这表明本田将退出这家合资企业。这家摩托车生产合资企业是本田与印度Kinetic公司联合投资的,总资金额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几年来乘用车合资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本文在对目前乘用车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乘用车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政策和市场驱动因素,最后对汽车行业和相关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每周新闻     
<正>康迪泰克全权接管中国合资企业日前,康迪泰克公司对外宣布,公司全权接管旗下位于中国宁海的合资企业康迪泰克捷豹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接管前,康迪泰克持有该合资企业60%股权,宁波捷豹集团持有40%股权。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员》2010,(6):8-8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和标致雪铁龙集团于5月4日在重庆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孰将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成为标致雪铁龙集团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按照意向书,双方将各自持有50%的股权。合资企业将生产环保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支持下,多家合资企业内部酝酿已久的自主品牌研发计划在2009年或者2010年集中发力,由此,将对我国的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合资企业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如何看待和认识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研发意向和行为,关系到如何正确看待自主品牌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合资企业研发自主品牌的热潮进行了理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中外合资企业(以下简称合资企业)里能否存在自主品牌汽车,能否出新的自主品牌汽车。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2007年7月19日,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GHRD)正式成立。作为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GHRD的成立引发了媒体有关合资企业创立自主品牌以及进行自主研发的讨论。接着上一期"广本市场竞争新思维"的探讨,本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自主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国内汽车企业之间合资的整车企业10家、整车合资项目3家,合资企业数同比增长86%;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10家,合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5倍。其他领域与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的有13家,合资企业数同比增长近3倍。资产重组企业27家,重组企业数同比增长3.38倍。2003年国内企业之间合资与  相似文献   

13.
吴迎秋 《车时代》2011,(5):18-18
那么合资企业的血肉是什么呢?长期以来,缺乏核心技术和语浯权是合资企业屡受诟病的两大“旧疾”,产业人在舆论圈也总在批评说,如果没了外方的“给养,”合资企业就生存不下下去。言下之意,所谓血肉就是内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7月6日.菲亚特集团股份公司和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设立50:50合资企业的基础协.合资企业将在中国生产轿车和发动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经营业绩好的合资企业的外方,在合资企业后续产品技术输入前,往往都提出必须增股的要求。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投资的合资项目,尤其是涉及到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在谈合资时外方也都要求控股。合资企业中外资要求控股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老总论语     
中国必须有自主汽车制造工业中国必须发展自主的汽车工业体系。中国的合资企业没有发展自主的动力,而且现在合资企业没有正确的态度发展自主  相似文献   

17.
韩世永 《时代汽车》2008,(10):120-121
从国有企业企业整合成中、日、美三方合资企业,5年的融合与发展,今天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车桥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8.
事件     
《时代汽车》2010,(2):75-76
华晨中国欲与丰田汽车建立合资企业 据路透社报道,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不久前表示。目前正与丰田汽车就技术合作以及成立生产迷你货车的合资企业事宜进行会谈。  相似文献   

19.
汽车行业中的合资企业有近千家,但真正成功的有多少,恐怕没有人统计过,但是我们可以介绍成功合资企业的指导思想和他们是如何进行谈判的……  相似文献   

20.
市场简讯     
《轿车情报》2012,(9):284-285
Honda合资企业蝉联CSI调查冠亚军 7月30日,权威调查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最新2012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CSI)研究报告,Honda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和东风Honda蝉联中国汽车行业售后服务满意度遥亚军。这是Honda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和东风Honda继2011年后再度包揽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调查冠亚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