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运输业向低碳时代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在全球气候环境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减少浪费,提高物品的使用率,建设绿色家园是全世界倡导的生活主题。交通运输业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关注,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也不断得到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低碳风暴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辉 《综合运输》2010,(1):55-58
目前,深受金融危机重创的航空业愈发感到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大力推进“低碳革命”和着力发展以“低碳”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力图在全球相关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方面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和领跑者,新一轮“碳政治”的席卷全球似乎已经势不可免。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从航空运输业来看,“碳革命”就极有可能为整个经济圈带来历史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注定会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浪潮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近数十年来,受气候变暖与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大部分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开始融化,对寒区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对前人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多年冻土退化对寒区工程稳定性造成危害,对冻土地区的水文循环及东亚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退化,微生物的冻土环境发生改变,使储存在冻土中的大陆土壤有机碳以温室气体的形式迅速释放出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和冻土退化进程,形成恶性循环。在今后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中,应加强冻土退化预测,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确保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21年3月30日,近100名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参加了2021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黄埔分会场活动,探讨该区打造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双碳"战略要求,我国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现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艳兵指出,国家需要打造一批零碳示范区,包括零碳发展新技术、零碳发展新模式、零碳发展新体制.他表示,广州黄埔聚集了大量绿色能源企业,是绿色园区发展的代表,完全有能力成为零碳发展引领示范排头兵.  相似文献   

6.
"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为中国更深入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方向.作为落实"30 · 60"目标的主力军,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通过扩大应用规模,依靠"干中学"来持续降低成本的必要条件.这离不开金融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科技》2021,(11):36-37
这是俄罗斯首次正式确认,将采取措施推动其经济逐渐远离化石燃料,但实现"碳中和"的过程将是"缓和且平稳的". 1 循序渐进实现"碳中和"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表示,俄罗斯的目标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全球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包括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市场,都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我们已经准备好进行更具建设性、更密切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输》2010,(7):93-93
ACS的半月刊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发表了一项对未来10年内飞机排放量的新预测,研究指出:航空运输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将成为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来源,到2050年,排放量将是现在的两到三倍。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以"'碳中和'共识下的能源转型之路"为主题的第十二届长江青投论坛上,行业专家与学者共话"碳中和"下的变革与机遇.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副院长刘劲认为,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掀起一场"碳中和"以及新能源的革命,其规模和重要性不亚于我们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IT革命.如何未雨绸缪,走在低碳时代的前沿,是每个国家、每个企业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科技》2021,(7):8-9
2021年全国两会中,"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减少碳排放对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乃至对人们生活、出行方式都会带来深刻变革.2021年6月8日,以"'碳中和'愿景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1.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被人为作用和自然过程所吸收.研究显示,当前全球每年排放约40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86%源于化石燃料利用.这意味着,实现"碳中和",必须变革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构建以风、光、水、核等为主体的非碳能源新结构.  相似文献   

12.
宋亮 《人民交通》2021,(10):14-21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规定了节能减排目标,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响应;汽车电气化取代内燃机,成为全人类的重要任务.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多个国家共同承诺的任务.为完成这一目标,多国出台了停售燃油车时间表,许多知名汽车厂商也发布了自己停产或者停止研发燃油车技术的时间表.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0%,按照目前汽车产业发展速度,中国达标的难度很大,还势将进行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国际气候和环境组织的研究结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过去10年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到25%。欧盟在大部分工业领域都进行了成功减排,唯独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20%以上!事实上,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碳排放是造成当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菁 《综合运输》2009,(2):79-82
<正>从1998年到2008年11月,魏家福掌舵中远整整10年。这位被冠以"船长"之称的中远掌舵者的成绩是:中远2007年起进入全球500强,并成为全球最具盈利能力的航运公司,到2008年,已连续5年利润超百亿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碳”目标。交通隧道生产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土木工程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成效是按时按质完成“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统计调研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交通隧道碳排放计算分析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常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开展隧道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研究,同时选用排放系数法进行计算;多数文献主要围绕公路隧道、盾构隧道施工期的碳排放开展计算和减排分析,并且一般将隧道施工期碳排放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和现场施工3个阶段。对隧道施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预测公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性叙述,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科技》2021,(10):9-11
2021年是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开启碳中和征程的起始之年.从"高歌猛进"的建设期到"长效运行"的运维期,清洁取暖步入"2.0时代"."双碳"目标下,如何巩固已有成果、防止返煤,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正湖南株洲,与"车"有着不解之缘:京广铁路和湘黔铁路在这里交汇成为中国重要的"十字型"铁路枢纽;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从这里驶出;而今坐拥"中国的电力机车之都"美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这里,一面是繁华都市,一面是造梦工厂,梦想与现实在时光的流转中交相辉映,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  相似文献   

18.
碳中和是人类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各国碳中和行动的焦点,也对我国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模型2020,交通部门的碳排放需要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最迟不能超过2030年,才能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巴黎协定》的目标范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碳中和整体规划时间较晚,时间短、减排任务重,亟需制定长期的指导政策,采取高效措施。本文旨在分析各交通方式能耗和碳排放基本情况,总结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措施,通过对比总结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优势和欠缺之处,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碳中和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科技》2021,(11):25-26
自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发现氢以来,这个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的化学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氢能具有低碳清洁、来源多样、资源丰富,以及可储存性、可再生性等特点,不仅是一种理想的含能体能源,还是唯一可以同时满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能源,在发电、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化石能源替代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压力的不断增加,氢能已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后不到半年,"碳中和"已成为中国企业言必提及的关键词. 反应最快的当属央企.国电投、宝武钢铁、大唐、华电纷纷表示力争提前碳达峰,将时间线提前到了2023或者2025年,三峡集团与宝钢则将碳中和目标设置在2040与2050年.这部分央企的碳中和规划比政府的"双碳目标"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