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韩江又堵船     
陈雄 《珠江水运》2002,(1):40-40
2001年12月10日,韩江潮州河段(韩江大桥下游青龙庙)发生堵船事件,潮州海事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通航科、船舶科和潮安海事处人员到现场指挥、疏通,并积极联系航道部门采取疏浚措施,维护水浅河段的通航秩序。但因航道水位太低,船舶始终无法通行。截至12月12日止,堵塞船舶已增至130多艘。  相似文献   

2.
介绍江阴大桥河段的航道和船舶航行概况,对全年通航5万吨级巴拿马型船舶和5万吨级大型船队所需航道尺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提出江海航分道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化》2007,18(11):12-12
据悉,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广州港出海航道3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按照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不乘潮通航、兼顾12万吨级散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的航道要求,航道设计底标高-17m,有效宽度243m。项目总投资约26.6亿元。  相似文献   

4.
梁洪 《中国水运》2005,(8):60-61
在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声中,云南省人民政府反澜沧江一湄公河的国际水运通道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去年,上湄公河的航道整治工程,通过中老顷泰四国政府的共同努力,331公里航段可常年通行200吨级以上船舶,性通航300吨级船舶。而澜沧江下游思茅港至中顷243号界碑158公里对外开放航道,  相似文献   

5.
楼飞  阮伟 《水运工程》2012,(4):111-116
合理开发北港航道可缓解目前长江口主航道在南港段面临的巨大通航压力、畅通长江黄金水道、拓宽上海港在长江口的岸线利用范围。通过分析北港航道的开发条件,对北港航道的可开发规模及开发时序作出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可通过规范北港通航,利用自然水深建设5 000吨级航道,部分缓解南港的通航压力;近期可开辟8 m航道,通航2万吨级及以下船舶;中远期则需全面整治北港,开辟10 m航道,满足3万吨级船舶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瓯江航道效率,增加货运量,文中整理了瓯江中下游流域航运开发工程实施后瓯江下游的航道要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分析了航道宽度、通航水位和桥梁净空尺度对船舶型值的限制,给出了通航瓯江下游3000吨级货船的主尺度。  相似文献   

7.
2021年,洋溪水利枢纽通航设施提升了通航标准,完成了由四级航道兼顾1000吨级船舶标准调整为三级航道标准的工可及航评报告编制;梅林航电枢纽工程也同步按三级航道标准修改工可及航评报告,其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于11月11日通过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8.
<正>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进程持续推进,也将推动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一体化发展的进程。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发展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目前,长江干线可通航1 000-8 000吨级内河船舶,船队最大可达4万吨级,重庆以下可通航3 000吨级内河船舶,宜昌以下可通航1 000-5 000吨级内河船舶组成的船队,武汉以下可通航5 000吨级海船,南京以下常年通航3万吨级的海船,5万吨级海船可乘潮到达南京。未来,随着长江干支线航道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长江航道能力和水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第一条建成、水深最大、通航条件非常复杂的30万吨级人工航道——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为研究对象,在航道试通航期间,国内首次采用30万吨级实船开展航道适航检验观测研究,并同步进行航槽开挖初期的阶段性回淤观测研究,以13艘30万吨级船舶实时通航参数及10个月监测水深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超规范航道设计参数合理性的验证,同时对航道建成后的适应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经观测研究分析表明,虾峙门人工航道设计参数合理,满足设计船型安全通航要求,航道稳定性及可维护性较好.该研究成果为该航道安全通行、后期维护及通航规则制定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珠江口矾石水道在远期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下称"深中通道")投入使用时所需预留的通航等级,以避免深中通道影响珠江口两岸各港船舶通航的安全、顺畅。综合考虑珠江口现状通航条件和远期港口规划,初步提出矾石水道预留10万吨级通航等级的必要性,并利用数值模拟、综合物探等手段,重点从矾石水道的深槽稳定性、通航水流条件、航道可挖性和航道可维护性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对比国内典型规模化港口,阐明港口吞吐量规模对航道资源的要求,提出矾石水道预留航道等级应考虑的因素,最终认为矾石水道预留航道等级为10万吨级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1日零时起,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正式开通使用,15万吨级大型散货船可满载乘潮进出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舶也可全天候通航。  相似文献   

12.
《水运工程》2006,(11):9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丁程开始新一轮“挖潜”——将在二期10m基础上加深至12.5m,形成全长92.2km、底宽350~400m的双向航道。工程经4年建设,2010年前完工后,可满足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全潮双向通航要求,同时兼顾第五、六代大型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航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内河航运建设“九五”期间重点强化航运基础设施的建设,按通航1000吨级(部分可通航500吨级)船舶为标准,重点提高航道等级,集中力量建设长江干流、西江于流、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航道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形成“两横一纵两网”基本贯通的格局。“十五”期间,将继续建成“两横一纵两网”高等级内河骨干航道。珠江水系重点解决红水河大化、百龙滩枢纽恢复通航……  相似文献   

14.
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下游航道水流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下游航道开通运用以来实测表面流速流向观测资料,分析江心堤工程建造前后的通航水流条件状况,列出了葛洲坝枢组电站不同下泄流量时若干断面的通航水流条件数据,可以为目前船舶安全航行和下一步确定大江下游航道通航流量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通航交通条件的调查,理论分析可允许船舶单向最大通航宽度、船舶双向通航分析及可行性研究,提出优化的船舶组合方案和交通组织模式,提高航道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福州港新建白马泊位的航道与回旋水域以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安全航行的要求,利用船舶参数与水文气象因素设计了船舶通航的航道,以野本方程对船舶操纵特性进行研究并获得船舶靠、离泊操纵所需的回旋水域。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航行,以验证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理论设计的航道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的航行,在急流工况下船舶离泊操纵困难,且在重载掉头离泊时,出现回旋直径超出设计范围的情况。设置各种通航条件模拟船舶的真实航行,既可获得在该航道航行的经验,又验证了航道与回旋水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条帚门航道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水域,介于六横岛与虾峙岛之间,由条帚门口外航道(AC段)、条帚门支线航道(BC段)和条帚门口内航道(CE段)等组成,航道全长22.6 n mile。条帚门航道示意见图1。AC段满足15万吨级船舶满载(船舶总长289 m,型宽45 m,型深24 m,满载吃水17.6 m),30万吨级船舶空载通航深度要求,30万吨级船舶+15万吨级船舶  相似文献   

18.
在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趋势下,深圳港西部港区良好的区位优势、港口泊位、设备硬件条件,与西部港区进出港航道对大型集装箱船舶通航限制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港口能力。通过分析研究深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拓宽浚深方案,使航道通航等级由原1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单向通航升级为20万吨级集装箱船全天候单向通航。  相似文献   

19.
水铁联运的港区在珠三角并不多见,石龙港所在的东江北干流,是内河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属于内河港,其拥有岸线较长,水深较深,但由于上、下游过河桥梁所限,最大能通航1000吨船舶船舶。目前港区后方陆域有配铁路线运输货物。目前只有几个泊位在运营,业主准备利用石龙港的优势进行重新规划布局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是矿石码头一期工程的配套工程,自2015年11月25日临时通航后一直受乘潮问题困扰,进港船舶不能达到满载。2016年下半年,在对黄骅港20万吨级航道乘潮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用分段乘潮方法自动计算乘潮潮高,可解决长航道乘潮难题。1黄骅港20万吨级航道概况黄骅港综合港区矿石码头一期工程包含2个20万吨级矿石泊位,设计年吞吐量3 000万t,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