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汽车车身开发中,采用尺寸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对车身功能尺寸进行控制。通过工艺和数模等的输入,制定车身定位策略,用尺寸链分析其功能尺寸的可行性并优化改进,最终输出最优的定位策略、公差及测点等尺寸工程文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车身功能尺寸的控制给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以最优化的周期和成本保证了其功能品质的合格。  相似文献   

2.
某车型前轮眉与前门装饰板存在面差超差现象,轮眉高出装饰板1.5 mm,经对轮眉及装饰板进行检验,单件均合格,但是装车以后出现不合格现象。从尺寸角度使用尺寸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均值偏移是造成外观匹配超差的主因,通过调整相关零件模具,改善零件均值偏移,最终保证了轮眉与装饰板的面差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此分析表明,均值偏移在大多数外观综合匹配问题中占主要影响,控制零件均值偏移成为对零件品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任成国 《隧道建设》2015,35(9):935-938
盾构施工管片背后注浆是保证隧道安全、质量及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更与施工成本息息相关。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基岩中施工时,由于其管片背后填充空间大、富水基岩地下水冲蚀,同步注浆效果差,注浆质量对工程安全、质量及成本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城际铁路湘江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研究分析,针对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富水基岩地层管片背后注浆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同步注浆、补充注入砂浆、二次补强注浆及封闭环施工"的施工方法,经过施工过程的调整和优化,确保了管片背后注浆质量的安全可控,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汽车翼子板成形质量,提高汽车翼子板尺寸精度,以某车型翼子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工序成形仿真以及冲压工艺稳健性分析,在产品设计阶段对翼子板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优化翼子板成形工艺,从而增强工艺稳健性。在工艺稳健的基础上展开全工序回弹仿真,并基于回弹仿真结果对翼子板实施全型面回弹补偿,将回弹矢量较小的修边、冲孔工序型面补偿量叠加至回弹矢量较大的拉延、整形工序。最后迭代计算获得满足容差要求的回弹补偿数据,将其应用于翼子板冲压模具设计制造以及试模验证,得到了成形质量良好,尺寸偏差在±0.5 mm以内的合格零件。研究表明,全型面回弹补偿可以有效控制翼子板冲压回弹,提高了尺寸合格率,减少了试模阶段为降低回弹的调试工作量,缩短了冲压模具质量稳定周期。  相似文献   

5.
提高预制箱梁施工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汉高速公路07A标线的箱梁预制施工中,根据桥梁线型及桥梁所处位置,采用调整曲线悬臂、优化隔板连接和三角垫层控制等工艺,以保证预制箱梁的施工质量。实践表明上述工艺既提高了箱梁的施工质量,也缩短了后续工序的衔接时间,能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保证沥青拌和料质量的同时控制施工成本,本文对沥青拌和料的技术控制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沥青拌和料质量和成本的要点进行了量化分析,解决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借助三维偏差分析软件3DCS对某车型前大灯区域的匹配质量进行分析及优化,以相关零部件的定位结构、配接关系、装配顺序、设计公差为模型输入,以设计前期的DTS(Dimension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尺寸技术规范)为分析目标,将相关零部件按照理论装配过程进行虚拟组装,建立三维偏差分析模型,对前大灯与周边件的匹配间隙和面差进行虚拟偏差分析,优化相关件的设计结构,提高分析目标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以发动机罩与翼子板的面差均值偏移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尺寸链方法进行设计验证,并使用4台份均值法对实测数据进行逆向分析,快速锁定真因,制定对策,修改模具,调整发动机盖内板处面轮廓度。模具调整后,跟踪4台验证车,测量面差均值偏移为-0.05 mm,验证结果合格,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重型载货汽车驾驶室翻转液压缸下支架存在结构强度过剩、零件种类及数量、装配工序较多等问题,对结构进行综合优化设计。采用正向设计思路,提取支架准确载荷,优化原力学模型,借助CAE软件进行拓扑优化,实现等强度设计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方案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材料利用率提高,实现了质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某商用车车桥主轴油封装配工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车桥主轴油封装配工装及其装配工艺改进,提出一种采用花键定心和压头自动找正的装配工装。改进后的车桥主轴油封装配工装使油封装入平稳、无切边和弹簧脱落现象。结果表明:改进后装配工装在现场油封返修率和售后故障率大幅降低,优化后的装配方案,大大提高了装配工艺的合理性,减少由于油封压装不到位或是油封变形造成的壳体内介质泄漏。  相似文献   

11.
对某全承载式大客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获得其在随机路面不平度输入下的结构动响应,并预测了其车身骨架结构的疲劳寿命.通过采用试验设计和近似方法构造响应面代理模型,对该客车结构的振动加速度特性、疲劳耐久性和车身骨架质量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有效降低了计算成本.多目标优化改善了该客车结构的动态特性,减轻了车身骨架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箱梁C50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武广客运专线箱梁使用的C5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桥梁结构物100年的使用寿命,显得非常重要。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及合格验收等质量控制环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总装车间车身表面间隙面差检测常用方法为人工检测,如何实现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针对某豪华汽车总装车间采用的车身表面间隙断差自动检测技术,从技术应用背景、整体技术方案、设备系统组成、检测数据结果分析及应用4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该应用实例推广车身表面间隙面差自动检测相关技术,丰富汽车质量检测手段,提高整车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14.
汽车独立悬架上的控制臂部件,是其重要的关键性部件之一,而现有的控制臂与球铰部件安装方法,需要四个以上操作工,同时,球铰部件在压装时报废率高以及控制臂部件的装配质量不稳定等等。为解决以上控制臂部件安装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设计多种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和优化,最终形成了一种自动化安装控制臂、球铰部件、孔用弹性挡圈于一体的装配工装装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拌合楼的质量控制过程进行了阐述,对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要点进行分析,保证在拌合过程中拌制合格的沥青混合料,为施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外公路》2021,41(3):256-260
针对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南锚碇深基坑开挖深度大(58 m)、地质条件差(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水头差大(60 m)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对锚碇深基坑的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槽壁加固施工工艺进行比选,在锚碇工程槽壁加固施工的基础上使用了双轮铣深层搅拌技术,并结合现场试验和计算优化了泥浆配制和槽壁预留变形量值。在成槽施工时通过"抓凿铣"相结合的施工方式,保证了成槽质量,同时对墙底注浆的范围和参数进行了优化,采取的相关施工工艺和措施不但保证了地连墙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并合理地控制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成本比重的价值优化方法及其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品开发阶段,结合零部件成本比重对其功能重要度进行评价,将零部件价值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功能/成本分析法对其进行价值分析.同时以目标成本作为约束,建立零部件的价值优化模型,找出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成本.最后利用检核表法给出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从根源上控制成本,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王健 《专用汽车》2012,(4):86-87
对车载式油机电站排烟管的安装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具有工序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维修性差等缺点,并提出了改进设想。结构改进后,节约了安装成本,提高了安装质量,改装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视觉检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传输、工业机器人智能抓取、自动拧紧技术,使焊装调整线门盖自动装配效率、装配质量、线体柔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抓具上集成多路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对门盖及白车身进行拍照,对关键特征点进行识别和提取,计算出门盖与白车身各个位置的间隙及面差,再采取间隙面差匹配算法,从而计算出门盖相对白车身最佳位置,进一步引导搬运机器人抓取门盖到达最佳装配位置。通过拧紧机器人携带拧紧轴对门盖进行自动拧紧,实现门盖自动装配功能。门盖自动装配技术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质量,同时降低人工劳动负荷和成本,保证了白车身整体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20.
深水嵌入式承台基础施工中,需将泥面开挖至封底混凝土以下并对基底进行清理,以保证封底混凝土的高度和浇筑质量。对于地质条件良好的硬质岩,存在开挖困难、水下作业工期长、质量控制难、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该文依托重庆嘉华轨道专用桥主墩承台施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实施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种深水硬质岩嵌入式承台无封底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采用开挖壁体基槽并浇筑基槽混凝土的方式取代大体积封底混凝土,达到为承台施工提供干作业环境的目的,可将承台范围内基坑开挖由水下作业转为干作业,缩短水下开挖作业工期,节约水下混凝土用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