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围海造地是解决土地紧张的有效途径,其中对软弱吹填土地基进行有效加固处理是围海造地的关键.结合强夯法加固饱和粉土地基的工程实例,通过MTS动三轴试验研究强夯冲击荷载作用对饱和粉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动三轴试验采用不同的围压、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对饱和吹填粉土进行动力固结,结合静三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冲击荷载作用后试样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冲击次数和冲击能量是影响饱和粉土地基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存在一个最佳的夯击方式,在该方式下强夯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保定一阜平高速公路填石路堤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路基及夯击功能,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强夯法在处理填石路堤时的有效加固范围,从而可确定夯击次数、单层填筑厚度、夯点布置等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采用强夯法处理连徐高速公路液化地基过程中,有关单点夯击能和有效加固深度,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和时间间隔,夯点距及夯点位置等强夯参数进行在试验研究,对实际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机场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攀枝花机场高填方地基处理的现场试验 ,采用夯击能 2 0 0 0kN·m和 30 0 0kN·m以及 4 5× 4 5m的正方形布点、两遍夯对原地基进行了单点夯击试验 ,并通过夯后地基强度和承载力试验对夯后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 ,最后给出了地基强夯参数 ,以供指导工程  相似文献   

5.
以保定-阜平高速公路填石路堤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路基及夯击功能,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强夯法在处理填石路堤时的有效加固范围,从而可确定夯击次数、单层填筑厚度、务点布置等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某高速公路红黏土高填方路基强夯法处治施工实践,对强夯法处治方案,夯击沉降量、填土压实度进行检测阐述,并取样进行室内试验。通过对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变化曲线分析,确定最佳落距和夯击次数分别为10 m和6次。对比分析夯实前后填土压实度检测结果,确定夯点间距为4.5±0.5 m;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并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数据,说明强夯法加固红黏土高填方路基达到了预期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离隰高速公路某杂填场地高能级强夯处治工程为研究对象,对3个不同杂填场地进行高能级强夯试验,采用经验统计方法,对不同夯击遍数的各个夯坑累计沉降量进行了数据拟合,建立了单个夯坑夯沉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浅夯坑累计夯沉量与击数的关系可用对数型公式表达,深夯坑累计夯沉量与击数的关系可用指数型公式表达。浅夯坑公式可归一化为线性公式,深夯坑可归一化为三次多项式公式。相关公式可用于类似场地的夯沉量预测。  相似文献   

8.
结合滨海开发区滨海公路路基工程,对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该工程土质状况、强夯加固深度、单击夯击能确定、夯锤选择、夯击遍数及间隔时间、夯击次数选择,通过试夯及检测结果来确定夯击施工参数,最终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9.
强夯法是一种提高路基承载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路基处理方法。以石安高速公路路基强夯法处理为实例,基于路基土在不同夯击能作用下塑性变形区域发展变化和不同夯击次数作用下夯坑沉降量与夯坑径向加固范围的相关分析,确定了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及夯击点布置等影响强夯加固效果的关键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计算分析的方法优化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治施工参数,并结合现场检验结果分析其合理性。根据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确定最佳夯击次数为7次,夯击能为2 000 kN·m。结合施工现场试验结果得出强夯后地基土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说明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的施工参数合理,达到了预期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确定沥青路面各层的动态模量参数,建立路面有限元模型,利用荷载步实现动荷载的加载。测试试验模型沥青面层层底的动态响应,将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基层和底基层的拉应变和弯沉小于静荷载作用;荷载频率超过5 Hz后,频率对弯沉和层底拉应变的影响不大,温度和动荷载对面层层底拉应变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市场日益繁荣,项目质量控制是关键,动态控制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态网络承载模型是拥挤网络在一定时期内在路径流率被给定的条件下,确定依赖于时间的路段承载量、路段出行时间和路径出行时间.笔者的目标在于提出动态多用户网络承载模型(无需FIFO条件),同时证明网络承载模型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4.
路面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综合分析了行车荷载的动态作用模式、路面结构的动态力学效应、以及路面材料的动态参数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路面的动态荷激励和响应特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汽车动力性检测的必要性,对相关的检测方法、使用仪器等作一介绍,同时对各指标对动力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推动我国汽车动力性的定期检测,保障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以海南三亚湾大桥为工程实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大桥进行了动力分析,并进行了现场动载试验,所得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分析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动力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冲击现象,构建该动力设备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其工作过程中对地面产生的冲击激励。设计新型弹簧板-橡胶层叠式隔振系统;利用橡胶材料的非线性、橡胶块与弹簧板之间的接触耦合关系,构建弹簧板-橡胶层叠式隔振系统的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载荷的作用下,隔振系统的最大变形量为12.73 mm,最大应力为280.80 MPa,地面基础的振幅由原来的2.380 mm衰减到0.386 mm,衰减了83.78%。该研究成果为层叠式隔振系统的设计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回归系数本身也随时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称为动态参数线性回归模型。目标是探讨动态回归系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从数理统计学角度研究如何对其作出合理的推断。在动态回归系数可为某时间函数的线性组合时,导同了回归系数变化规律的估计表达式,并证明了该估计的两条优良统计性质。  相似文献   

20.
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动力学建模基本方法,分析目前针对复杂结构建模模型修正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相关分析以及模型修正的一些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材料参数修正的等效材料法来修正复杂结构的动力学模型,最后给出一个反映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过程的数值仿真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