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改善道路立交区绿化中的植物的生长环境,针对建筑垃圾危害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应用现状,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吸水和蓄水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换填介质的饱水特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和蓄水特性,再生骨料换填介质饱水特性优良,将其作为土壤介质应用到道路立交区绿化中,可增加雨水在土壤中的入渗率和储存时间,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加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水泥稳定建筑废弃物道路材料性能参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天然骨料技术指标和其他水泥稳定类材料基层混合料的性能对比,分析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物理特性技术指标以及天然骨料物理特性之间的差异性;研究了再生骨料物理特性与原生混凝土强度和粒径之间的关系及水泥稳定再生骨料道路材料的性能参数,并对水泥稳定再生骨料道路材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骨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经济上还是实践上,建筑垃圾在道路材料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在湿软黄土地基现场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试验,通过改变击实试验的锤击数和桩体填料的类别(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探索最优锤击数以及合适的桩体填料形式。结果表明:在保证桩体锤击数至少为8击情况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桩的加固效果最好;其次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桩。纯再生材料桩不适宜用于湿软黄土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全球建筑垃圾的产量显著增加,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以温岭市某城市支路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来评估回收建筑垃圾中的骨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具有高强度和显著稳定性的特点,并进一步说明将这些材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是可行的。对合理有效地推广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低碳可循环建造技术的提升,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回填应用技术也日趋成熟.研究采用0%~50%不同再生骨料掺量制备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并对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增加会使得稳定碎石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能、抗冲刷性能下降,其中,抗冲刷性能受再生骨料掺量变化最为敏感.综合各主要性能变化规律,研究建议建筑垃圾回填道路基层材料中再生骨料的掺量应控制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建筑垃圾的无公害化精细集中处理,同时使处理后的材料满足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工作性能,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进行分级化充分再利用,以骨料生产库、自动化料库、管理数据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经济效益与技术效益以及精细化再生骨料系统对目前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影响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系统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建筑垃圾场站处理系统,能实行工厂化生产,大大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问题,选用渭南某房屋重建项目的建筑垃圾作为主要再生骨料原材料,制备了红砖及废旧混凝土等不同类型再生骨料,通过筛分试验确定再生骨料的级配组成,借助吸水率、压碎值、磨耗值及含泥量等指标确定应用再生骨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旧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优于红砖类再生骨料混凝土,但从微观层面而言,红砖类再生骨料混凝土水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砖混类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填筑的再生路面在移动荷载下的力学响应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再生混合料进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特点;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再生路面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下再生路面力学响应规律;并基于正交试验,就再生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及再生骨料掺量对结构力学响应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压碎值大、密度小、吸水率大的特点,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分别增大与减小,再生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将砖混类再生骨料用于基层铺筑时建议掺量在40%以下,并应严格控制再生骨料中砖混比例;(2)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动力响应具有“应变集中”与“应变交替”的现象,最大竖向应变达到381.94με;(3)建筑垃圾再生路面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对道路性能的影响大于再生骨料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垃圾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道路工程具有多等级、多结构层次的特征,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也是随着道路等级的降低和结构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可以消纳不同种类与质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体量巨大,因此必将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主要渠道。在研究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主要技术指标差异的基础上,开展采用天然骨料与不同掺量再生粗骨料AC-20C和ATB-25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增加,沥青用量增加,但有效沥青用量与沥青膜厚度基本维持不变,掺加60%以内再生粗骨料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再生粗骨料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但低温抗裂性降低,劈裂抗拉强度逐渐下降。考虑综合性能,建议再生粗骨料掺量不超过60%。  相似文献   

10.
依托荆州城北快速路穿越膨胀土发育区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分析水泥、石灰和建筑垃圾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结果显示:改良土最佳含水率与水泥、石灰的掺量呈正相关,与建筑垃圾掺量呈负相关;水泥、石灰、建筑垃圾均能显著提高改良膨胀土的CBR值、无侧向抗压强度,水泥改良土提升幅度最大;现场试验得出三种改良材料均能显著降低土样膨胀率。基于应用实践效果,确定不同改良措施的松铺系数、摊铺厚度、压实工艺等关键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章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2):242-245,259
利用公路路面铣刨出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替代天然集料制备再生水稳基层材料,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来自同一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烘干或不烘干处理对再生水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影响较小,最佳含水率一般比再生级配集料吸水率高约4%~5%;对于不同路段的废旧水稳再生集料,其压碎值越高,再生水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越低;综合考虑再生水稳的性能,选择来自路段1的再生细集料与路段3的再生粗集料按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水稳用于工程实践,再生水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非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和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铺筑了以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为路面基层的试验段,并对再生集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从而为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处置建筑废弃物并拓宽道路基层料源,对建筑物拆除废弃物再生工艺及再生固化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固化基层施工工艺.分析结果表明:该型基层具有高强、耐久和稳固等突出优点;相关工艺强化了废弃物处置功能,大大减少了天然集料用量,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可供低交通量道路基层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掺比、不同级配组合建筑垃圾掺入到膨胀土后进行室内试验,分析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CBR力学特性和膨胀特性规律。结合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作用机理,对工程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比例掺量的建筑垃圾可以显著改善膨胀土的物理力学、膨胀性能;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的力学特性、胀缩性取决于建筑垃圾的掺比和土的初始含水量大小,此外级配对其也有一定影响。当建筑垃圾掺比为40.0 %左右,混合土含水率为12.4 %左右、采用19.5~31.5 mm粒级再生料时,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具有更好的工程特性,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土壤固化剂能够改善土体的抗剪强度、渗透性和水稳定性等工程特性,是传统土壤固化材料水泥、石灰的新扩展,已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工程。通过总结土壤固化剂的类型、材料组分、固化机理和固化特性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土壤固化剂研究方向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土壤固化新材料的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建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遇到土体问题多样化,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遇到淤泥质土问题日益增多。淤泥质土由于其自身流动性较强,不具备承载力等特点,一直以来,淤泥质土难以被有效运用到工程实际,同时又因存储和运输等问题导致其难以长距离运输,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淤泥质土的改良为出发点,以同样难以运输与存储的工业废弃原料为掺料,作为淤泥质土固化剂,找到能够改良淤泥质土特性的最优配比,将其作为公路路基填料,具有良好应用前景。通过混料试验研究发现:选取高炉矿渣、粉煤灰、电石渣三种掺量比值为42.1:11.5:46.4可以很好满足公路路基填土要求。  相似文献   

17.
道路工程建设中,绿色施工已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固化土施工技术迎合绿色施工理念,响应建筑领域推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循环利用+绿色施工”的工程建设模式,还能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广空间。通过结合某市快速路新建工程的试验段施工实例,根据制定的城市道路固化土底基层性能控制与设计方法,结合土质情况、施工时的气候、温度等因素,考虑不同固化剂的特点,提出适用于城市道路固化土底基层的施工工艺,并为推广同类施工应用提出了建议,可为固化土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托某城市快速路工程建设,研究建筑垃圾用于路基材料的干湿循环特性,并结合工程中涉及的筑路材料和特性,研究干湿循环条件下建筑垃圾再生碎石的最大粒径及在水泥改性条件下对抗变形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抗变形能力逐渐减弱;随着最大粒径增加,再生碎石产生的累计塑性应变逐渐减少,且碎石较多的试样对干湿循环次数更敏感;水泥改良后的再生碎石,能有效地避免孔隙粒径和数量扩张,相对未经改良的再生碎石,水泥改良能降低28.1 %~54.2 %的累积塑性应变;表明水泥的掺入,能为再生碎石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网状结构,增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抗变形能力,可用于建筑垃圾筑路材料的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