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拦污网作为核电厂取水拦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在核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本文结合山东海阳核电厂取水明渠拦污网工程实际,对拦污网相关设计过程进行简要介绍,为其他相关工程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往核电工程中含有重要厂用水的取水明渠防波堤按照抗震Ⅱ类物项设计,结构尺度大,造价高。以太平岭核电厂取水明渠防波堤为例,分析优化抗震设防标准,按抗震Ⅲ类物项设计,并验证极限安全地震动时的位移变形。在确保构筑物安全可靠的同时,降低了工程投资,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田湾核电站取水头部总体布置,叙述了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遵循核电工程标准,进行海上取水构筑物平面设计时考虑的几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某核电工程海域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淤泥较深。以核电厂海工工程取水南堤为例,对爆破挤淤、挤密砂桩及开挖换填三种地基处理结构方案,从施工工艺、环境影响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影响3种结构方案工程造价控制的难点,对防波堤基础处理投资控制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5.
富丽娟  赵洪波 《水道港口》2013,34(3):204-207
为了从宏观上论证某拟建核电取水工程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依据大量实测资料,研究了该工程海区的水动力条件、泥沙环境以及岸滩冲淤演变特征。通过研究表明,该工程水域水动力不强、含沙量低、岸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外界泥沙来源较少,在合理布置取水工程后不会产生较强的泥沙淤积问题。此外还结合该区的波浪及底质特点讨论了取水口位置,并进一步给出了局部防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一个工程试验,探索性地研究了工程前天然地形下近岸畸形波的存在情况以及工程后畸形波和常规随机波浪对直墙式核电取水构筑物作用的区别,给出了该试验畸形波和常规随机波浪对直墙式构筑物作用的关系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道港口》2017,(5):464-469
对于沿海液化天然气(LNG)和核电等项目,取水口是重要的配套工程,其主要受波浪的作用,取水结构内的波况直接关系到取水口的正常运行。针对某一具体工程实例,对海岸直接取水结构进行了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位、波向及方案下取水结构内的波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降低,虽然入射波高减小,但是取水结构内比波高均增大,低水位时取水结构内波况相对不利。波向对取水结构内波况影响较大,与正向和74°向波浪相比,52°向波浪作用下取水结构内比波高均较小。与原方案相比,优化方案一和优化方案二均有效减小了引水流道内的波高,但是进水前池和吸水池内波高减小得较少。  相似文献   

8.
针对取水工程对港池内水流及泥沙影响问题,以黄骅港综合港区港池取水工程为例,通过在分析工程区域自然条件和泥沙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学模型的方法,从潮流、泥沙角度分析各取水方案对港池内水流条件和泥沙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工程实施后整个港池内流速均不大,除取水口外,流速均在0.1 m/s以下。取水工程不会造成周边水域泥沙场的改变,对进港航道及港池淤积影响不大。取水工程实施后在设计最大取水流量范围内不会影响港口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作为核电厂取水拦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拦污网及高桩承台已经在核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某核电厂取水拦污设施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拦污网主缆绳及高桩承台在不同拦污网堵塞率条件下的受力变化。根据测试结果,建议主缆绳的直径增大至48 mm或更大,考虑到高桩承台的受力较大,建议拦污网的堵塞率不超过20%。有关成果可为取水拦污设施的结构设计与选型提供参照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7,(2):120-125
漂浮物体在取水口附近入水后可能会下潜至涵道,为数值研究其入水-下潜过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中的VOF法,并结合动网格方法,首先构建了不同密度圆柱体的自由入水以及出水过程,验证了物体出入水过程造成的射流、入水深度及物体速度变化;其次结合二维明渠的取水过程模拟了不同初始动量条件下圆柱体的入水-下潜过程。结果表明:文章建立的入水-出水数值模型可很好地刻画二维圆柱体入水及出水的具体过程,且初始动量大小是圆柱体在入水后能否下潜至取水涵道的关键因素,数值结果为判断取水口附近物体入水后的下潜风险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期张家洲水道上浅区宽浅碍航等航道问题,利用最新张家洲水道实测地形建立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开展6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方案水流及航道条件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水道达到了固滩守槽、增大南港浅区航槽宽度的目的,能够满足6 m×200 m的目标航道尺度。  相似文献   

12.
赵智帮  李鑫 《港工技术》2011,48(6):15-18
目前国内关于航道通过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未能形成被业界广泛认可的计算方法。基于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采用"利用率法"计算航道通过能力较为简便可行,并分别推导出适用于单向、双向和复式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可供今后同类航道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潮汐传播过程和船舶航行情况,提出了船舶通过浅滩时,利用乘潮水位航道的通过能力基本计算公式,分析了单支航道和分岔航道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不同航道各种方案的理论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的航道变迁及碍航特点进行了分析。依据河床演变分析,对分汊河段的择汊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航道整治原则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确定整治原则为:维持分汊、择汊直港,守控洲头、调整水流、护岸守滩,综合布局、统筹兼顾。进而提出了3个航道整治基本思路,并根据航道整治目标河型的概念选择了目标河型。在河床演变分析及整治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航道整治工程总平面布置设想。  相似文献   

15.
陈琦  潘金霞 《水运工程》2015,(12):113-117
以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主航道一期工程设计为例,分析了复杂自然条件下的航道设计不利因素。针对航道水深、通航宽度以及转弯半径等主要航道设计尺度,在按现行国内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参考了以《进港航道设计导则》为代表的国外主要航道设计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比较了国内外规范在相关参数取值上的异同点,最终推荐航道设计尺度。通过操船模拟试验论证,相关结论可供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奇峰 《水运工程》2019,(5):125-128
大马洲水道河床演变主要受到河道入流条件、关键洲滩岸线变化的影响,近期出现了不利的航道变化。针对上述问题实施的已建航道整治工程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整治效果,但也存在治理时机滞后、关键部位工程缺失、动态设计调整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后续的航道治理和维护工作中,应建立跟踪观测分析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河道最新动态,利用数模和物模技术手段,预测后续变化并适时实施和动态调整航道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乐清湾海域水动力特性、泥沙运动分析、岛屿地貌特征及水深条件,结合航道开挖、疏浚工程量及年回淤量分析,进行10万t级进港航线方案的比选。结果表明,东航线具有航行条件好、疏浚工程量和回淤强度小等优点,宜建设10万t级航道。  相似文献   

18.
曹慧江  居尧  车军 《水运工程》2017,(11):58-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大型海船进出上海港主要港区和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重要航道。随着大型集装箱、邮轮、散货船在北槽深水航道有限的宽度内通航矛盾日益突出,对深水航道的稳定运行与上海港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分析长江口现有通航船舶特点及矛盾焦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资源分析,探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进行超宽船舶交会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实施措施。该方案是提高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资源利用率,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适应"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仲伟斌 《水道港口》2014,(2):159-164
在对长江下游湖口至浏河口河段各支汊航道自然条件核查及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下游支汊航道可资利用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与可行性,结合需求分析,兼顾已有外部条件,以《内河通航标准》为依据,参照相关航道定级标准及规范,提出了确定支汊航道尺度与技术等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长江下游各支汊航道的技术等级和维护尺度。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南支白茆沙河段自1965年开辟海轮航道,航道经常调标改道。分析表明航槽不稳定与河势、滩槽不稳定有关,没有稳定的河势就没有稳定的航槽。汊道兴衰使航槽改道,而深槽变化使航道经常调标,航道变迁也与上游通州沙河段河势不稳定及北支水沙到灌影响有关。随着上游河势趋于相对稳定,徐六泾主流稳定南偏,长江主流走南水道的格局趋于相对稳定,海轮航道稳定在白茆沙南水道。从河势变化趋势、航道水深条件等考虑选择白茆沙南水道为深水航道通航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