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insent 《汽车与运动》2008,(1):120-125
一个国家,如果老百姓还没有车,却谈汽车文化,那不是文化,是扯蛋!汽车文化不是忽悠出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们因有车而发生的生活方式转变。所以真正能让一个国家进入汽车社会的,不是那些媒体对豪华车的吹嘘,也不是什么专家权威对"家庭车"的论断,而是那些实实在在的小车。尽管它们小,却承载着一个伟大理想: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拥有一辆汽车,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尽管它们小,却开创了一项项工程科学技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汽车工业的前进;尽管它们小,却装下了亿万人的梦想和生活,也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如果老百姓还没有车,却谈汽车文化,那不是文化,是扯蛋!汽车文化不是忽悠出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们因有车而发生的生活方式转变。所以真正能让一个国家进入汽车社会的,不是那些媒体对豪华车的吹嘘,也不是什么专家权威对"家庭车"的论断,而是那些实实在在的小车。  相似文献   

3.
本属专业性很强的展览,却被演说变成一种文化现象。精彩的并不是汽车,而是图解汽车,诠释生活的一只只展台“艺术”和那些广告袋、样本和小礼品。于是,汽车展蕴含了强烈的文化的内涵。 这是一种碰撞,文化的碰撞。 每次国际车展,恐怕都会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尽管现在谈及汽车似乎成了一种沉重的话题,但人们对于汽车的钟情,也许谁也不会怀疑。 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  相似文献   

4.
<正>GOOD岀众的节油水平,独特的驾驶体验BAD进口车的身份无法享受国家政策的优惠共享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上下班搭个顺风车也成为了都市人最潮的出行方式,经济、环保、高效又能结识新朋友,何乐而不为呢?打住,VC关心的话题跟本文无关,今天虽然我们也说"顺风车",但主角不是这种新的模式,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款车,插电式混动车型一奥迪A3 e-tron。  相似文献   

5.
移动的画廊     
正当艺术家遇到了汽车,汽车涂装被艺术化,艺术与速度的结合让它们之间摩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宝马艺术车是这个世界上最激情的汽车艺术作品,它们不是汽车与艺术的简单组合,而是赋予了汽车崭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关于精品小车,很多人似乎还很难理解这个概念,一个关键词是“小”,将它们的尺寸定义在了A级车尺寸之下,但是“精品”的这个词汇却将Alto甚至是Polo、Demio之流挡在了墙外。精品的理解,并不是厂家口口声声宣称豪华的概念才可以称之为精品,而是在车辆的做工,汽车文化的内涵,以及驾驶的质感,都有一个上乘的表现,不因尺寸而放松对这些点的高水准要求,才能入选精品小车阵营。  相似文献   

7.
对于未来,人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畅想过各种可能,但几乎都是无不例外地让人从繁琐的事物中脱离出来,让劳累变成舒适,让效率变得更高。如今,就连旅行这项令人心驰神往的生活方式也要被科技所优化了,真是想一想都有点小激动呢……"未来的旅行不是劳累地坐在汽车、飞机中,而是待在你住的房子里到达世界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福特野马的辉煌和复兴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工业也应该迈开自主跑车品牌建设的脚步了。谁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先行者和典范,恐怕只有福特公司敢这么自称。更为重要的是,福特不但凭借着T型车让汽车走入了普通家庭,让美国快速步入了汽车社会,更是通过野马跑车让美国玩车族群迅速发展和壮大,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前进动力。我不是一个美式肌肉车的狂热Fans,但作为《汽车与运动》杂志的编辑,对性能车、运动车的热爱却不容置疑。新一代福特野马的  相似文献   

9.
英伦魅力     
陈子建 《汽车生活》2008,(12):98-105
纵览全球汽车工业的历史版图,位于北大西洋上那个被人们习惯称为不列颠的岛国——英国,却拥有着全球最为悠久的汽车工业史。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它还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时过境迁,尽管目前英国的多数汽车品牌已经被国际汽车豪强瓜分殆尽,但他们的"根"却没有任何改变,而是永久性地打上了英国制造的标签。正是因为深深植根于英国汽车文化的沃土之上,捷豹、路虎(合称JLR)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其他众多车系可望而不可即。  相似文献   

10.
汽车文化既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之扔进的“大箩筐”,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往上粘贴的“万能胶”,更不是借以蒙人的华丽词藻。汽车文化既是一个看似上层建筑精神领域的虚无飘渺概念,更是实实在在扎根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品牌创建和市场营销的实践之中。以至于汽车文化对于汽车工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是如此重要,而有必要对于汽车文化的创造和应用,以及体现在中国社会之中的价值观作一剖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雪生 《驾驶园》2004,(8):45-46
美国被喻为"行驶在车轮上的国家."在大部分城市和乡村,没有车简直寸步难行.汽车成了人们最普通的日用品.尽管汽车这么多,但这个国家的汽车文明却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是奥迪S3还是宝马M235i,随便拎出一个来都足可以让人肾上腺素分泌过盛,更何况是这两名"烈性小子"的直接对抗,期待之情自然溢于言表。我们都热爱高性能车,特别是那些有着"扮猪吃老虎"能力的高性能小车,不仅因为它们比起那些动辄成百上千万的超跑要便宜的太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小车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乐趣。比如呈现在你眼前的奥迪S3和宝马M235i,它们均以短小精悍而著称,虽不是更为暴力的RS或者真正的M,但却丝毫不妨碍我开怀大笑,因为它们实在是太有趣了!  相似文献   

13.
<正>想在茫茫车流中独树一帜么,想让有车生活充满乐趣么,那就看看我们推荐的"享乐风尚标"吧!火爆异常的中国车市中能以"风尚"二字形容的车却并不多,那种在车海中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车型动辄就是百儿八十万元,让平头百姓望而兴叹。而那些车所带来的乐趣,恐怕也多是由金钱堆  相似文献   

14.
尽管当下你已不必懂得汽车的机械结构,掌握基本的修理技巧就能够考取驾驶执照,但你仍然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几项考试,方可获得驾车资格。虽然让汽车走起来并不难,但停车却让不少人失去了一次通过的机会。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自动泊车系统的出现让停车变得更加轻松,就算身为D级车的LS600hL也在同级别中独一无二地装备了智能泊车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15.
徐颖 《世界汽车》2005,(1):122-124
汽车改变了生活,缩短了城市间距离,让出行变得简单。不知从何时起,汽车却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成了一种运动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16.
"现在汽车设计已经变得高度制度化了。只要不是这个体制的人闯进来设计车都要被人视为半吊子。这制度化也无形中扼杀了上一代汽车设计的那种旺盛的冲击力及创意,汽车界必须改变制造文化, 把汽车设计拉回介于Want与Art的境界,我们不要牺牲种种安全、保险、高性能的科技,同时也要满足  相似文献   

17.
OO 《车时代》2011,(7):158-163
3Q的出处来自网络,Thank you的谐音,而我用它做题目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真心地对Q3说一声:“谢谢。”感谢它的到来,让紧凑型SUV的市场出现了竞争;感谢它让消费者多了一个选择;更感谢它让科技融入汽车生活。  相似文献   

18.
总揽世界各大名车,我们之所以多年无法忘怀,是因为在它们身上蕴含了太多的经典,这些经典有文化上的,但更多的是代表了某种新技术的采用,因为它们才是整个汽车工业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它们才更糟彩。  相似文献   

19.
有句话叫女人天生爱做梦。男人呢,那些有本无车的男人,也爱做梦,不过他们做的是开车梦,睡梦里爱开啥车开啥车,梦醒时分,就要摸摸自己的衣兜了。俗话说,举家过日子,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开啥样车呢?你自可以尽情地去想,汽车生产厂家里更不停地在替你考虑。 汽车是代表文化的,汽车发达的国家对本国汽车工业都非常重视的。我国的汽车工业虽然不是很发达,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对本地的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14,(32):14-15
<正>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之间的数据通道在4G时代将进一步打通。如今整个汽车业正处于一个由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过渡期,汽车也从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向信息平台、娱乐平台转变。如果说在转型升级的今天,什么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最大?那么首当其冲的就要数互联网技术了。在互联网持续掀起一波又一波技术浪潮的同时,智能互联的普服带細冲击也进-步細了人胜活乃至社会与经济生态的变化。现在,所有的行业都想跟"智能"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