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钊 《城市车辆》2006,(5):39-41
汽车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是当前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汽车电子技术则为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国内外的汽车工业都致力于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本文介绍了汽车安全性的内容以及影响因素,论述了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科技含量已越来越高,从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到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资讯上的应用,以及维修管理软件在汽车维修企业发挥的作用等,处处体现现代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而汽车维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零件修复,准确无误地诊断出故障所在是现代汽车维修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3.
刘奎含 《时代汽车》2023,(2):175-177
汽车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在迅猛发展着,汽车已经成为群众出行的首选,甚至已经实现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汽车数量的上升带动着衍生行业的发展,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这些都是为安全应用汽车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可以延长汽车的应用时间,换句话说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本文基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简述基础上,浅析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价值、提升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水准的措施以及汽车维修中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传统汽车车载通信技术,分析不同车载通信方法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应用特点,阐述引进新的车载通信技术——汽车以太网的必要性。分别叙述世界2大组织OPEN Alliance SIG和AVNU Alliance在汽车以太网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汽车以太网相对于传统以太网的区别,汽车以太网在汽车上的应用演进。展望未来汽车以太网将更大范围地应用于汽车。  相似文献   

5.
韩小潮 《时代汽车》2023,(5):178-180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生产和销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新能源汽车将会变得更加普遍。本文分析了当前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维护和修理中的运用优势,讨论了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在电子诊断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对电子诊断技术在今后新能源汽车维护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污染及石油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新能源汽车的重点研究内容在于如何在降低排放量的同时,提升汽车使用性能。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可构建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强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并加快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建设,确保新能源汽车处于健康运行状态。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可以为新能源汽车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汽车4S店开始建设以来,汽车深化养护产品在汽车后市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目前,有超过5000家的汽车4S店在使用汽车深化产品养护汽车;有超过10家的汽车制造企业在其所有的4S店体系内贴牌供应汽车深化养护产品,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奇瑞、吉利、海马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铃木等等;有超过1000万的车主使用过汽车深化养护产品。  相似文献   

8.
摘要:前些年,我国汽车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在充分肯定汽车发展成绩的同时,为了中国汽车长远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汽车社会,还应清醒地看到,在当前的汽车消费中,确实存在某种不健康的汽车文化情调和“贪大求洋”、过度消费的不良倾向。基于具体国情和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我国不应盲目效仿美国汽车消费模式,要努力创新汽车拥有与使用方式,科学、合理、高效利用汽车,培育健康汽车文化。  相似文献   

9.
汽车文化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汽车文化的繁荣。在汽车诞生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汽车文化不断积淀,不断丰富。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美国,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因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发达程度,因地域文化和民族特性的一同,而各具特色。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解放后才真正建立起民族汽车工业。由于受到资源、技术、人才,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获得迅猛发展。近几年来,中国汽车消费增长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0.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14,(28):34-35
目前,"汽车轻量化"的概念已经渗透到汽车制造的方方面面,比如以塑代钢减轻汽车自重、汽车内饰的轻量化、汽车座椅的轻量化等,这些设计理念都代表着"汽车轻量化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作为隐藏在汽车内部宛如汽车"神经系统"的线束,在轻量化方面也大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