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梁军  隋海虹 《中国水运》2007,7(6):34-35
海事、公安、航道、通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是交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发展长江水运的重要指示和“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精神而实行的一项特殊举措,是体现“长航一家人,行业一盘旗”的迫切需要。2006年长航局在长江干线三峡河段和芜湖河段开展了联合执法试点工作,通过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内外情势和行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下文简称长航局)在总结以往长江航运发展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一条主线四个长江”的发展战略,“一条主线”是指“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四个长江”是指“数字长江”“平安长江”“阳光长江”和“和谐长江”。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航局)与中国船级社(CCS)在武汉签署"共同推进长江航运绿色生态发展合作协议"。长航局党委书记、局长唐冠军,CCS党组书记、副总裁莫鉴辉,以及长江海事局、长江航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长江航运公安局、中国水运报社、CCS相关单位等领导共同出席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从2018年长江航务管理工作会上获悉,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提出新时代长江航运发展新目标:按照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交通强国总体部署,全面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全面建成全流域黄金水道,以新作为在建设交通强国征程中当好先行。据了解,长航局将分"三步"来实现长江航运发展新目标。到2020年,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江海事船艇装备发展的情况,在“九五”建立了海事船艇装备“快、高、新”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投入,船艇装备进一步的提升,基本适应了长江海事管理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长航局与长江委签署"2.0版"合作方案,力推长江绿色发展近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在武汉签署《共抓长江保护力推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共商长江保护之策,共谋绿色发展。根据方案,长江委和长航局将共同推进8项重点工作,落实20项具体工作措施,到2020年实现绿色发展8个方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汪先义  林云 《水运管理》2003,(10):26-28
江苏省地方海事局是全省水上辖区交通安全监督的主管机关,主要履行江苏境内除长江和沿海以外其他通航水域(港口)水上交通秩序的维护和保障以及船舶和船舶设施的检验等职能。全省设有 13 个市地方海事局、62 个县(市)地方海事处和 124 个地方海事所。为了进一步提高地方海事现代化管理水平,适应水运经济发展需要,近年来,该局坚持按照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省交通厅党组“两树立、两率先”(树权威、树形象;率先实现海事现代化、率先实现文明子行业)的指示,紧紧围绕地方海事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引用、研制开发了…  相似文献   

8.
在“九省通衢”的长江里航行的一艘通体雪白、驾驶室前饰有红“ ”字标记的机动船,就是我厂为长江航运局建造的第一艘医疗船:“长航医疗船1号”。“长航医疗船1号”主要航行于长江干线,稳性和结构按长江B级航区设计。本船小巧玲珑,操纵方便,机动快速。船型为前倾形艏、方艉,类似快艇。本船主要尺度和技术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长江海事人大力弘扬以“负责任”为核心理念的“人和、忧乐、坚韧”的长江海事精神,全面推进长江海事“四化三步走”发展战略,长江安全形势保持持续稳定。为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提供了优质的海事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长江源远流长,文化生生不息,既孕育了长江海事从船政到航政、从港监到海事的发展轨迹,更催生了长江海事文化从基层试点到全面铺开、从逐步深化到加快发展的建设路子。精心培育的文化力,提升了单位软实力,推进了海事新发展。精心培育海事文化力近年来,长江海事文化建设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不断健全机制、不断强化渗透、不断涌现成果,精心培育了长江海事文化力。1、文化机制不断健全规划文化建设路径。2010年出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事》2014,(2):16-16
2013年,福建海事局紧扣“抓改革、保安全、强服务、求发展、转作风”的工作主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在全面履行职责、服务海西发展和建设“三化”海事中,实现了“三个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抓安全、强主业,全面履职能力有新突破。强化辖区事故规律分析研究,科学规划航路、航道、锚地,增进辖区重点监管区域的联动执法,加强了相关分支局交界水域、重点水域的海事监管,注重建立动态监控、信息互通和联合执法等协作机制和监管体系,推进实现监管的无缝联接。强化了与兄弟海事局和地方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首次与台湾有关方面联合开展海事调查,有效保障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2.
郑良东 《珠江水运》2021,(6):115-116
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开篇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文立足河源市“十四五”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河源海事部门职责,详尽分析了河源海事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打造“示范局”“排头兵”“两个海事”的目标,提出了以“12345”为主要内容的总体工作思路,做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河源海事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的长江航运究竟如何发展,是长江航运工作者正在积极思考的问题.作为长江航运的行政和行业管理部门,无论是长航局还是地方各级航务(航运)管理部门,都关心和重视如何着眼于长江航运行业整体发展,提高长江航运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以适应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和加入WTO后长江航运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长江航运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为切实解决长江港航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推进长江航运科学发展,长航局主动作为,决定继续深入开展春暖行动,深化服务措施,出台2010年帮扶新十条。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肇庆海事局紧紧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中心工作,坚持按照建设“三个海事”,实现“三个追求”海事新发展要求,切实转变监管理念,海事监管、文明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水上交通安全四项指标大幅下降目标,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保持持续稳定,为航运业、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海事安全保障,树立了监管服务型海事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近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宜宾市、泸州市人民政府在宜宾市召开了"合力共建长江黄金水道工作座谈会",确立了"2+2"合作模式。至此,长航局已经与四川、重庆、湖北、安徽等长江干线省市建立了全新的"2+N"合作模式。所谓"2+N",就是由长航局和沿江省(直辖市)级交通运输厅(委)牵头,联合该省(直辖市)境内N个沿江地市  相似文献   

17.
唐冠军 《中国水运》2010,334(6):8-10
<正>面对世情、国情和行业发展环境发生的变化,长航局在总结以往长江航运发展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一条主线四个长江"的发展战略,一条主线是指"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四个长江是指"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和谐长江"。其中,"数字长江"是长江航运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因素,也是实现其他三个长江的重要支撑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 港航管理局是杭州市水上交通行业的管理部门,同时作为省交通主管部门管理下属单位,实行“四块牌子,一套班子”。即: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杭州市地方海事局、杭州市船舶检验处、杭州市航政管理支队。局横跨全航区7个县市的下属基层单位共有14个港航管理处。全局2002年末在编人员1052人,居浙江全省水上管理单位首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长江航运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长航集团抓住历史性战略机遇,提出和实施以“江海洋一体、船港货联合、物流化运作”为核心的新长江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一 从1984年起,交通部根据国务院国发(1983)50号文件精神,对长江航运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十余年来,虽有些港口在建设与生产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内外条件不成熟,使国发(83)50号文件的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加上我国各项(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等)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运输市场的逐步形成,使长江港口一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长江港口面临困境,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1、港口管理,政出多门。港口下放后,交通部、长航局曾多次组织人员,拟定长江干线港口“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但由于这些规章与办法牵连面广,情况复杂,迟迟不见出台。而有些地方政府有关港口管理办法都陆续出台,并相继成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行使地方行政管理权并制定相应的规章与办法,来管理地方港口和双重领导的港口,在执法过程中,产生不少矛盾,使长江的地方港口与双重领导港口之间,经常出现争货源、争码头、争泊位、生产秩序混乱等政出多门的现象,从而导致长江港口功能的削弱。 2、港口负担沉重。港口建设资金向银行贷款,每年还本付息的任务相当繁重。有些港口的外贸码头,地方与长航重复建设,造成国家资源浪费,有些港口的客运码头与设施建设,过于庞大,加上多属于社会效益,形成港口投入多、产出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