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参数的强直刺激在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形成中的作用,探讨诱导海马CA1区LTP的适宜强直刺激。方法 采用不同参数的强直刺激在海马脑片的 CA1 区诱导 LTP。在 Schaffer侧枝上给予强直刺激后,记录CA1区锥体细胞的细胞外场电位(fEPSPs),分析不同参数诱导的 fEPSPs。我们使用4种串长和间隔不同而频率均为100 Hz的强直刺激:参数1为60个脉冲的短串刺激,3串为1组,串间隔200 ms,共5组,组间隔逐渐延长;参数2为300个脉冲总数的长串刺激,串间隔为 2 s;参数 3 为 60 个脉冲总数的短串刺激,串间隔为 2 s;参数 4 为60个脉冲的单串刺激。结果 参数1诱导的LTP的幅度及发生率均较其他3个参数的高;参数1和参数3可诱导出持续时间超过3 h的长持续 LTP(long lasting LTP, LL- LTP)。结论 串间隔为 200 ms(串频率相当于θ波)的高频强直刺激是海马CA1区诱导LTP的较好参数;100 Hz的短串刺激可以诱导海马CA1区的LL- LTP。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gense-2, COX-2)在四氢大麻酚(Δ~9-tetrahydrocannabinol, Δ~9-THC)抑制CA1区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 LTD)中的作用.方法 在小鼠腹腔注射Δ~9-THC(10 mg/kg)或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NS398(10 mg/kg)24 h后切片,在海马CA1区记录场电位EPSP(fEPSP),观察NS398和Δ~9-THC在LTD中的作用,并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THC对神经元膜兴奋性的影响.结果 ①给予低频电刺激(1Hz,15 min)诱导CA1区LTD,Δ~9-THC可显著降低LTD.②Δ~9-THC并不改变海马CA1区基本的突触传递和膜的基本电学特性(包括膜电位、输入阻抗及放电特性).③Δ~9-THC显著降低LTD的效应可被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NS398所反转.④在COX-2基因敲除的小鼠,Δ~9-THC降低LTD的作用被显著抑制.结论 在CA1区COX-2介导了Δ~9-THC降低LTD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电刺激和微注射吗啡均能显著抑制广动力型 (WDR)和特殊伤害感受 (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但是对 NS神经元放电的抑制明显地大于对 WDR神经元。电刺激 PAG能完全抑制 NS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于 PAG微注射吗啡后 ,NS神经元和 WDR神经元的伤害感受性放电均显著减少。但 NS神经元受抑制的程度更大。电刺激 PAG能使外周传入诱发的背根电位 (DPR)慢电位 (DR- 波 )明显增大 (P <0 .0 0 1)。本研究结果揭示 ,PAG对脊髓 WDR和 NS神经元活动的抑制作用的程度 ,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以对 NS神经元的抑制为著。由观察 DRP的结果提示 ,在 PAG对脊髓伤害感受神经元的下行抑制作用中 ,可能有突触前抑制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皮质和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定SHR和Wistar大鼠(对照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心率;甲苯胺兰染色观察额叶、顶叶、颞叶及海马CA1、CA3区及DG神经元数量改变。结果SHR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SHR组与对照组额叶、顶叶、颞叶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海马CA1、CA3区及DG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SHR海马CA1、CA3区及DG神经元损害明显,存在神经元丢失,而脑皮质神经元丢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8 Br cAMP诱发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 大鼠, 常规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腰膨大部位浅层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①8 Br cAMP(1 mmol/L)诱发的脊髓背角LTP咬合(occlude)强直刺激诱导的LTP;②CaMKⅡ选择性抑制剂KN 93 (100μmol/L)或AIP(200μmol/L)阻断8 Br 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LTP;③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200μmol/L)抑制8 Br cAMP诱发的脊髓LTP。结论 CaMKⅡ参与8 Br 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的LTP;8 Br cAMP诱导的LTP与强直电刺激诱导的LTP在机制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步骤或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AICL3灌胃,建立大鼠老年性痴呆模型。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了β-淀粉样蛋白(β-AP)样免疫反应(APLI)神经元在大鼠双侧背海马结构的分布、形态、大小和数量。结果显示在痴呆模型大鼠背海马结构各部均可见较多的APLI神经元。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神经无核周质和突起。细胞大小不等,多数APLI神经元胞体为梭形和锥形。背海马结构内APLI神经元主要分布在CA1、CA2、CA3和CA4区的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其中在齿状回和CA1区APLI神经元数量最多。说明海马齿状回、CA1区神经元结构的改变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表明铝可引起β-AP在大鼠背海马结构神经元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了清醒完整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的反应。结呆显示,在海马CA2/CA3区可记录到痛兴奋、痛抑制和非痛敏三种神经元。同侧前爪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痛兴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显著增多,而痛抑制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显著减少,这种变化在给予福尔马林后30min左右达到最大值,在60min左右恢复到对照水平;但在给予福尔马林后,非痛敏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无明显变化。以上实验结果提供了在福尔马林痛模型中,海马在痛感受或痛反应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电生理证据。  相似文献   

8.
Alzheimer’sdisease (AD)isthemostcommondementiainthesenior ,andthereisnocureoreffec tivetreatment .AlthoughtheetiologyofAlzhei mer’sdiseaseisnotfullyunderstood ,accumulatingevidencedemonstratesthatboththeconcentrationofthesomatostatin (SS)andtheSSneuronsint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P_2在小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海马脑片穿通纤维-齿状回颗粒细胞突触的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 ①EP_2的激动剂Butaprost增强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和降低双脉冲比(paired-pulse ratio, PPR),此效应被EP_2的拮抗剂AH6809所阻断.②Forskolin单独或Forskolin+AH6809均可增强fEPSP的斜率.③EP_2增强突触效能的效应由PKA,ERK和IP_3途径介导.结论 多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EP_2激活诱导的突触传递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海马CA1区、CA3区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制作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脑缺血再灌注组(IR)、姜黄素组(CU)、对照组(SC),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又分为1、3、57、d 4个亚组,每组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CA3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cl-2、Bax蛋白在海马CA1区、CA3区的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CA3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与IR组相比,P<0.01),诱导Bcl-2蛋白及抑制Bax蛋白表达(与IR组相比,P<0.01)。结论姜黄素有脑保护作用,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给大鼠静脉注射Evans蓝溶液,切断L1 以下所有腹根,保留背根,横断脊髓,同心针电极刺激承山穴30m in,记录并测定皮肤及内脏组织Evans 蓝的含量。结果表明:连续电刺激右侧承山穴,于左、右侧腰部以下皮肤出现似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蓝色渗出。测定其Evans蓝含量显著高于旁开10m m 处( P< 0.01),亦显著高于上背部及异体对照组( P< 0.01)。同时测定内脏组织的Evans蓝含量发现,膀胱、输尿管及生殖系的含量显著高于异体对照组( P< 0.01),穴位刺激经背根反射(Dorsalroot reflex,DRR)可引起同侧和对侧皮肤及皮下组织跨脊髓节段的似循经走行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同时可引起同侧和对侧相关内脏组织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铅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铅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铅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及神经毒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铅剂量组 ,采用自由饮水染毒90d后建立动物模型。用TUNEL法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状况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 TUNEL染色结果显示 :海马CA1、CA3、DG区各染铅组与对照组间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 (A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在海马CA1、CA3、DG区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神经细胞均随染铅剂量增大而减少 ,各染铅组与对照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Bax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细胞随染铅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多 ,各染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铅引起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铅损害学习记忆的重要机制之一 ,而铅可能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cl 2、Bax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8-Br-cAMP对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AMP类似物8- Br- cAMP对脊髓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常规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腰膨大部位浅层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①8- Br- cAMP(1 mmol/L)可诱发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的LTP。②强直刺激坐骨神经可诱导脊髓 LTP。③8- Br- cAMP诱发的脊髓突触增强未能咬合强直刺激诱导的脊髓LTP。④强直刺激诱导的脊髓LTP后30 min,脊髓表面加入 8 -Br- cAMP(1 mmol/L)可使 C 纤维诱发电位显著增大。结论 强直电刺激诱导的 LTP与 8 -Br- cAMP诱导的 LTP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的;8- Br- cAMP诱导的LTP可能是通过cAMP信号转导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cl-2 mRNA含量变化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造成脑缺血15 min后行再灌注,治疗组于再灌注后即刻经脑室注入1 u胰岛素(10μL,1×105u/L),缺血组则经脑室注入10μL生理盐水。利用反转录PCR(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法分别于全脑缺血后1、3、5 d观察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及其mRNA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全脑缺血后1、3、5 d治疗组海马CA1区可见呈阳性表达的Bcl-2蛋白,而缺血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则呈阴性;Western-blot分析,全脑缺血后1、35、d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电泳条带密度分别为2 890.791±213.616,3 147.396±243.561和2 594.834±204.736,明显高于缺血组的743.376±84.123,804.637±64.547和637.867±54.394(P<0.01)。全脑缺血后1、35、d缺血组及胰岛素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 mRNA相对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全脑缺血后脑室内注入胰岛素可能通过促进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基因的翻译途径从而促进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对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产生中枢直接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以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40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正常参考值。结果C3导联波形主要有两个,T1′(-)、T2′(+),它们的潜伏期分别是(3.0205±0.8289)ms、(6.7360±1.3939)ms,T2-T1峰间潜伏期为(3.7438±1.2060)ms。结论采用C3导联记录,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获得了比较稳定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白鼠腓肠神经A类传入纤维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激50只大白鼠腓肠神经A类纤维所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由N_1—N_2—P_1波组成,与猫等所见类似。P_1波时程较短为其特征。用分级剌激、传导速度比较和直流电阻断等方法证实:N_1波由A_β纤维引起;N_2波主要由Aδ纤维引起,A_β纤维也参与了N_2波的形成;P_1波主要由A_β纤维引起,Aδ纤维也参与了P_2波的形成。结果表明,记录大白鼠脊髓背表面电位可作为研究突触前抑制和镇痛原理的一个较为方便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大黄素与黄芪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癌模型组(DEN诱癌)、大黄素组(诱癌同时给大黄素)、黄芪多糖组(诱癌同时给黄芪多糖)、大黄素和黄芪多糖联合给药组(诱癌同时联合用大黄素和黄芪多糖干预),每组10只。联合灌胃14周。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清ALT、ALP、γ-GT和AFU,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用SABC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各组大鼠的ALT、ALP、-γGT、AFU均明显升高(P<0.05),两种药物干预可以减轻肝脏损害(P<0.05)。病理检查证实各实验组大鼠均诱发出肝癌。两种药物均能减少GST-P和TGF-β1的表达(P<0.05),但联合应用未显示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大黄素、黄芪多糖干预治疗可以减轻肝损害,降低肝癌标志物GST-P的表达。抑癌作用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了肝癌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鼠视皮层场电位在发育过程中及LTP形成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规律及长时程增强 (LTP)形成前后场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视皮层脑片电生理技术 ,在大鼠视皮层脑片Ⅳ层刺激而在Ⅱ /Ⅲ层记录场电位 ,比较出生后第 2、3、5周场电位的变化。在第 3周龄的大鼠脑片中诱导LTP ,场电位稳定后以一组强直刺激诱导LTP ,并比较强直刺激前后场电位幅值、潜伏期以及斜率的变化。结果 第 3周诱导场电位的阈刺激强度较第 2及第 5周低。在第 3周龄大鼠的实验中 ,强直刺激后斜率增大与幅值升高呈正相关 ,潜伏期的缩短与斜率和幅值变化率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 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可反映皮层的发育。斜率综合了幅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是判定LTP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β-amyloid protein (Aβ) on S100β expression in rat hippocampus and its mechanisms. Methods At 7 days after bilateral stereotaxis injection of different dose of fibrillar Aβ 25-35 and interlue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 into the rat CA1 region,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of rats were tested with passive avoidance task. Amyloid deposition was detected by using Congo red staining technique. Nissl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number of neurons, and GFAP and the S100β expression in hippocampal CA1 region , respectively. Results After fibrillar Aβ injection, the step-through latency of rat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GFAP positive astrocytes were found surrounding amyloid deposition. Neuronal loss occurred in the pyramidal cell layer of CA1 region. The number of S100β positive cells in Aβ-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L-1ra injection, the number of S100β positive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clusion Intrahippocampal injection of Aβ 25-35 could cause similar pathologic chang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β 25-35 was capable of up-regulating S100β express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injection of IL-1ra could attenuate the effect of Aβ on S100β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