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经国务院同意,201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联节[2013]92号)。为总结《意见》印发后相关落实工作进展和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2014年10月23日,工信部节能司牵头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协调工作会第2次会议。协  相似文献   

2.
有着150多年辉煌发展历史的铅酸蓄电池产业,目前正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凤凰涅槃"。随着环保部、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的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头顶"铅污染"大帽的铅酸蓄电池行业成为此次环境整治"风暴"中的"暴风眼"。随着全国铅蓄电池企业大面积停产整顿,一时间坊间纷纷传言,铅蓄电池已被推向悬崖,阴云密布。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次整治对铅蓄电池而言,非但是阴云,  相似文献   

3.
时事速递     
环保部公布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2012年11月6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征求《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环办函[2012]1271号)文件。文件指出,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环保部决定制定《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文件要求,征求意见稿于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意见反馈阶段。据了解,哈尔滨光宇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池有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技术》2014,(1):85-85
<正>根据国家工信部、国家环保部联合公告的《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三(六)规定:镉含量高于0.002%或砷含量高于0.1%的铅蓄电池应于2013年12月31日前予以淘汰。为了让铅酸蓄电池行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国内一些大型先进铅酸蓄电池企业经过不断研究实践,改进技术水平和工业装备,已经能够让生产过程中的铅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而无镉铅酸蓄电池的推广及应用,也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中,作为全球高品质电动车蓄电池领导品牌、全球三大电动车  相似文献   

5.
时事速递     
环境保护部天能等12家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通过环保要求审查2013年1月1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第一批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的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环保核查情况的公示"达标公告。据悉,为确保公众身体健康,提升污染防治水平,环境保护部开展了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经企业自查、省级环保部门初审、专家资料审查、督查中心现场检查,第一批共有12家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这也意味着我国铅酸电池环保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铅酸电池企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1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动态铅酸蓄电池自1859年发明以来,其使用和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广泛用作内燃机汽车的起动动力源。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要用于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它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比能量,增大循环使用寿命。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的铅酸蓄电池在比能量、深放电循环寿命、快速充电等方面不能很好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为了解决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这三大技术难题,国际铅锌组织(ILZO)于1992年联合62家世界著名铅酸蓄电池厂家成立了先进铅酸蓄电  相似文献   

7.
时事速递     
<正>《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3月1日起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及处理过程,防止废铅酸蓄电池铅处理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技术》2009,(3):56-56
近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召开铅酸蓄电池行业发展座谈会,分析当前该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发展瓶颈,研究铅酸蓄电池行业应对危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鼎泉 《中国自行车》2006,(12):20-21
铅酸蓄电池业搭上了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特快,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2200~2400万组,消耗铅材大约在83万吨,占到我国铅材产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说明,我国电动自行车用的蓄电池厂家消耗铅材已经左右并影响着国内铅材市场价格和需求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铅锌资源大国,铅锌储r量居世界第四位。铅是重要有色金属之一,大量应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铅酸蓄电池超过使用寿命后废弃,传统的资源再生方法是:将蓄电池收集、人工破碎、手工分拣其中的铅板栅。蓄电池除外壳钢条托盘、塑料回收利用外,硫酸铅、氧化铅、电解液均丢弃,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资源。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12,(33):7-7
从今年7月1日起,《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施。7月11日,工信部公布的2012年第一批铅酸蓄电池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涉及铅酸蓄电池企业92家,淘汰极板产能1541.195万kWh,组装产能1502.455万kWh。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电动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电池工业也进入了一个较为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铅酸蓄电池产业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据中国电池协会统计,目前我国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已经达到1500家之多,生产量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根据业内专家预测,到2010年前后,我国铅酸蓄电池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大约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动力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部件。随着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蓄电池行业成为了最具投资潜力的产业。然而,蓄电池制造业对有色金属的需求量巨大,蓄电池从配料、生产开始,到流通使用、回收、处理、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目前蓄电池行业的现状是规模化企业少、中小企业多、特别是部分铅酸蓄电池企业技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铅污染的来源,燃煤、汽车尾气以及陶瓷、冶金等工业用铅是造成我国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铅污染的主要原因。认为大力发展铅工业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取向,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要求,铅酸蓄电池还是低碳交通和新能源的“中流砥柱”,用新技术武装铅酸蓄电池,可以为人类社会不断奉献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15.
正1860年,铅酸蓄电池问世,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150多年中,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技术、生产工艺、电池容量和充放电性能等,均有了显著提高,但广泛用于汽车启动的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却与100多年前的铅酸蓄电池完全相同,即使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AGM贫液阀控式蓄电池和EFB增强富液型蓄电池也不例外。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正极板(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铅PbO_2)、负极板(活性物质为海绵状金属铅Pb)、绝缘格栅或隔膜、电解液(硫酸水  相似文献   

16.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中、小型铅酸蓄电池企业约有3000家左右,每年大约有30多万吨的废铅酸蓄电池产生。据权威部门预测,未来10年,我国的铅需求量将以6.1%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增长,蓄电池耗铅量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的"热力效应"主要是指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热能和机械能的作用而导致的蓄电池变形及功能下降现象,俗称为蓄电池的"胀肚"。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在使用后期(也有个别在使用前期)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变形现象,严重的会出现"胀肚",特别是铅锑镉合金的蓄电池,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目前中国生产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在使用到8~10个月时,由于"胀肚"现象退货的电池  相似文献   

18.
新闻     
《汽车与配件》2020,(1):14-21
工信部发布废旧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为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近日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本)》。《规范条件》中的综合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蓄电池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过程,包括梯次利用和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持续了两年的汽车蓄电池专题即将进入尾声。最后一期,我们将共同回顾、梳理汽车蓄电池专题的主要内容,以期温故而知新。今年我刊第1~3期,介绍了汽车蓄电池的前世今生、目前常见汽车蓄电池的种类以及AGM蓄电池和EFB蓄电池的结构和原理。1800年问世的"伏特电堆"实际上是串联的电池组,是汽车电池的雏形;1860年普朗泰发明的用铅做电极可反复充电、放电的电池,也就是蓄电池正式诞生。无论是结构,还是工作原理,这种把铅板侵泡在硫酸溶液中的蓄电池与现代汽车上的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别无二样。目前,汽车上使用的铅酸蓄电池主要有普通铅酸蓄电池(需定期调节电解液密度)和免维护蓄电池两大类。而免维护蓄电池又分为开口式和阀控式,阀控式又有贫液型(AGM)、增强富液型  相似文献   

20.
时事速递     
工信部意见征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稿)》2011年8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工作动态》栏目刊登"意见征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稿)》"文件。据悉,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起草了《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条件和企业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及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监督与管理,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