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5年北京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06年,11个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相继开展.从新城土地功能规划的特点出发,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北京市并没有摆脱"摊大饼"的可能,过早强化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走廊,会使交通问题更加复杂;相对滞后的公交发展速度,使新城面临着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危险;土地开发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同步,给新城交通带来深层隐患等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上海"十二五"城市发展的重点将转向郊区,建设新城.现就新城交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一、新城的功能定位"卫星城"的概念由恩温于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的.它是一个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功能的疏解,因此,出现了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甚至"卧城"等类型,成为中心城市的一部分."新城"的概念从20世纪40年代中叶开始使用.在新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等配套设施,满足新城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独立城市.新城更加强调独立性,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实现中心城功能优化和有机疏散、沿区域性交通轴线培育城镇节点、促进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目标。在历次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郊区经历了"卫星城"——"新城"的建设历程。一、新城规划的背景近十年来,郊区新城规划受到广泛重视: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11个郊区新城;"十五"期间,开展了"一城九镇"试点,  相似文献   

4.
一、新城规划定位的思考1.上海城市发展回顾建国以后,上海城市发展经历了学习苏联城市发展模式发展卫星城,中心城区发展轻纺工业,拓展城市空间发展南北两翼,发展浦东新区,中心城和新城组团式城镇体系,到目前的大浦东、大虹桥发展概念。上海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活、工作和交通的协同,是城市发展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新城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导向、土地利用和交通的支撑,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情况为例,分析了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分析阐述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轨道交通可以促使中心城土地功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引导新城的合理发展,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为建设宜居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正向郊区转移,正如2014年6月举行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建言的那样,"上海未来的潜力地区是在郊区新城、新市镇"。与此同时,在新城汽车保有量高于中心城的快速增长、个体交通需求迅速膨胀、对外联系日益频繁等背景下,向心交通(出入中心城)、内部交通压力逐年递增,部分路段及区域甚至已呈现常发性拥堵。市郊新城在尚未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顶层战略,建设资源集约型生态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交通是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市南部新城为例,通过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强化绿色交通组织管理,营造绿色化土地开发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建设目标.采用面向全过程的交通体系研究方法,同时探索新形势下绿色交通规划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上海新城的规划定位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小规模卫星城向未来百万人口节点城市迈进的演变过程,综合交通能级也随之跃变.新城的发展历程与中心城有明显差异,不能直接照搬中心城的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首先,从空间区位、土地开发强度、出行者经济属性、小...  相似文献   

9.
公交都市是未来城市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必然选择,公交站点是服务于公交都市的连接点和服务终端.从公交都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上海郊区新城公交站点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与特征,从规划层面提出了构建公交走廊,以公交枢纽、站点为中心引导城市土地开发的城市发展策略,从建设层面提出了公交站点与道路设施,建筑空间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并在公交站点具体设置中,从选址、站点形式、站距等要素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城市新城的规划缺乏新城与主城协同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造成众多的不协调问题,如新城与主城间交通走廊拥堵和"鬼城"等.因此,本文基于新城、主城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交互关系,提出面向新城规划的城市土地利用-交通整体规划模型建模方法.通过为主城与新城分别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