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际铁路的两种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外,城际铁路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取得列车高速条件下营运经验的主要有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TGV、德国的ICE、英国的APT及意大利的TAV等系统。而我国城际铁路建设才刚刚起步,2001年,铁道部把“适当发展城际铁路”列入了“十五”规划。同时,发展城际铁路也是目前正在制定中的“2003~2020年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城际高速铁路的特点和功能,阐述了交通产业结构的基本属性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第一条城际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建成后对周边产业结构的实际影响效果,从交通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分析发展城际铁路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姜阳  李政 《综合运输》2021,(3):38-41,60
城际铁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投资主体由"部省合作"向"地方主导"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建设资金不足、资金筹措方式单一、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等典型地区城际铁路建设投融资模式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城际铁路投融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相邻城市间的中短途客流需求快速增长,快速轨道交通网络中服务于中短途客流的城际铁路迎来黄金发展时期。由于跨行政区域但又属于区域性交通,城际铁路既不同于城市轨道交通又区别于干线铁路系统,良好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城际铁路高效运营的关键,本文从运营和发展角度探讨我国城际铁路的运营管理模式。首先从功能定位角度明确了城际铁路及其运营管理模式的定义;其次分析了国内外各类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分类,结合城际铁路特点归纳出城际铁路可采用的三类运营管理模式;最后,在分析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适用性问题,为我国即将开通和正在规划的城际铁路线路及网络提供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铁路体制改革后城际铁路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军 《综合运输》2014,(10):35-38
本文分析研究我国城际铁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后,通过对我国铁路体制改革过程中城际铁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我国城际铁路投融资、运营管理、票价管理、公益性补偿等方面的发展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际铁路的建设方兴未艾,起到了便捷出行、串联城市、促进区域一体等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成绵乐城际铁路对乐山市的旅游影响为例,结合城际铁路的技术经济特点,分析来乐旅客交通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城际铁路开通后对乐山市旅游的影响。分析发现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使乐山市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都实现大幅度增长,对传统的公路及普速列车运输方式产生冲击,对旅客旅游时间与方式产生影响。最后针对旅游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同类旅游城市的交通规划和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关于京沪高铁与沪宁城际铁路功能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的概况的基础上,从三条线路的速度目标值、站点设置、硬件设施特点等方面,对三条线路的功能定位、运营模式以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设城际铁路正成为大趋势,尽管大批城际铁路业已开通,在规划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城际铁路概念不清晰、功能定位模糊、速度目标值与系统制式不统一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提出基于城际铁路功能定位的速度目标值评价方法,对未来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政  姜阳 《综合运输》2022,(1):17-20
我国城际铁路通车里程快速增长,逐渐连接成网,对传统铁路以及交通运输格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梳理城际铁路发展情况,分析城际铁路在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国家标准体系、创新城际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等有效促进城际铁路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际铁路对支撑和引领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要避免过度超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合理把握城际铁路建设时机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人口、经济水平等指标对城际通道的运输需求进行模型构建,并对20个城市群中的124条城际主通道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至2030年,我国大部分城际主通道可利用高速铁路或既有铁路承担城际客运功能,但部分发达地区确有城际铁路建设需求。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一是及时做好发达地区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二是慎重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城际铁路大规模集中投资;三是重点抓好未规划有高速铁路的城际通道的城际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际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包括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换乘和共线两种衔接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在换乘模式研究方面,结合实际分析了五种换乘模式和各自的特点和分别适用情况;在共线运营模式方面,介绍了其概念,运营方式和主要类型等,并绘制相应图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分析。最终提出关于针对衔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并分析了以上两种衔接方式的特点。对今后都市圈的交通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京津城际铁路财务风险及可持续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敏感性分析表明,京津城际铁路现金流和盈亏平衡关键年度对收入和成本变化不敏感,但对运量和资本金比例非常敏感,这说明京津城际铁路及我国铁路产业面临财务风险的根源在于铁路投资建设的规模和强度,有必要出台扶持政策帮助铁路渡过困难期,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反映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反映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标志。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成的区域经济,其生产要素将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其综合竞争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其显著的特征是以点状拉动到团组式发展,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城市群产业整合形成的经济区正是这种团组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奥运开幕前夕,我国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基本上做到5分钟的发车间隔,实现了城市之间的公交化运营,它标志着城市群内部城际交通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的诞生。城际轨道交通该如何定位、建设、运营,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东京、巴黎这两大城市圈城际间轨道交通状况的概述、比较,为我国新兴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地区优化和引导城镇空间布局、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和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城际铁路是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人口、城镇化、资源环境等发展特征,梳理了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下铁路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加快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的战略途径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速度目标值是城际铁路建设最重要的技术标准之一,合理的速度目标值对城际铁路功能定位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选择的影响因素,确定速度目标值的基本方案,即120km/h、160km/h、200km/h、250km/h、300km/h五个速度目标值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性、实用性、便捷度、安全性等四个方面出发,得到不同条件下速度目标值取值情况。通过分析显示,选取的速度目标值是符合城际铁路发展现状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沪宁城际铁路方案在通道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提出在京沪高铁已经全线开工的情况下沪宁城际可以缓建,或者把既有沪宁线改造成主要服务于区域城际客运的线路,而在沪宁之间恰当的位置修建以货运为主的新线,要比新建城际客运专线具有许多方面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区域同城化产生的背景和内涵出发,对同城化发展中交通运输需求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同城化区域的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广佛同城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广州、佛山两市同城化区域交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交通一体化战略目标及发展策略;同时通过结合城市群交通规划特点及实践,提出了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一般方法,对今后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际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下穿建筑物密集的市区,其开挖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评估城际铁路隧道和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将隧道、地基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了建筑物和下穿隧道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和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各类工程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桩端嵌入地层性质对建筑物沉降、结构内力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措施影响很大;相对于隧道不同部位的桩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各不相同,隧道正上方和侧上方45°附近桩基受开挖影响较大;同样地层情况下,盾构法开挖后建筑物的沉降和内力值要比矿山法低;桩基托换对整体沉降的控制要好于加固地层措施,然而桩基托换措施却增大了建筑物局部变形和内力值;建筑荷载作用位置附近隧道段内力会有所增大。因此需要预计各类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