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针对JTJ011-94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点’一节中有关变速车道的构造设计及其超高方法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供设计和《规范》编制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向进 《公路》1997,(6):41-45
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规划,选型,线形设计等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4.
结合重庆市何家梁立体交叉桥梁的设计工作案例,并结合相关的设计文献资料,介绍了全互通式立体交叉桥的设计方法和安全设计原则,然后重点介绍了何家梁立体交叉桥的主要路线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车辆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特征,分析了国内互通立交减速车道平面线形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主线减速段和匝道减速段的概念,明确了减速车道的界定,给出了减速车道长度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表,并阐明了减速车道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交叉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对互通式立交的选择依据、匝道与环道设计线位确定、纵断面图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平交处高程数据图设计原则均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曲向进 《东北公路》1996,(4):12-15,11
本文对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终点设计所必须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日本、美国在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中所采用的相应规范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出入匝道的行驶车辆安全舒适地以自然顺畅的轨迹横向移动,完成互通式立交合流分流、变速等功能,须严格廑慎地对互通式立交国宫接部进行设计。在互通式立交匝道线位确定后,首先要进行连接部楔形端点(鼻端点)的计算,进而才能进行连接部大样图及纵断面和数据标高图的设计。而连接部楔形端点位置的计算精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互通式立整体设计的优劣。本文仅就连接部楔形端点位置的详细计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互通式立体交叉在道路中起着转换交通流量、控制车流的作用,该文结合港区道路交通特性,首先介绍了港区互通式立交的作用与设计依据,然后从互通立交的主线、匝道、减速车道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出发,探讨港区互通立交的几何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0.
邓国忠  曹帆  吴勇  王琪 《中外公路》2019,39(3):281-284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交通量转换的枢纽中心,服务设施是保证公路安全运营的重要设施。二者因功能与服务对象不同通常独立设置。但当项目沿线地形条件比较困难、沿线转弯交通量较小或者分开布设会大幅地增加工程造价时,应考虑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设施合并设置方案。该文通过分析二者合并设置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合并设置交通量界限值。  相似文献   

11.
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长度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实践,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及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通过对车辆运行的状态分析,就互通式立交减速车道长度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永强 《公路工程》2008,33(2):104-106,110
单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T形交叉的一种,分为A、B 2种类型,一般用于相交公路某些方向交通量相差较大,某些方向转弯交通量不大的情况。在日本及我国的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中,为方便收费站的管理,大量的采用单喇叭形。在设计工作中,由于缺乏详尽有效的规范指导及必要的设计经验,在单喇叭形互通式的选定、平面布置、及标准的采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参考美国、欧洲及日本的部分资料,结合实例对单喇叭互通式立交的形式、平面布置、线形标准等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指导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单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T形交叉的一种,分为A、B2种类型,一般用于相交公路某些方向交通量相差较大,某些方向转弯交通量不大的情况.在日本及我国的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中,为方便收费站的管理,大量的采用单喇叭形.在设计工作中,由于缺乏详尽有效的规范指导及必要的设计经验,在单喇叭形互通式的选定、平面布置、及标准的采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参考美国、欧洲及日本的部分资料,结合实例对单喇叭互通式立交的形式、平面布置、线形标准等提出了一些具有较强指导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单元”构造法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线形设计中的有效作用、“单元”构造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践过程。指出这种构造法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设计质量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车行道旋转角速度,行车速度,超高渐变率,路面宽,路面排水等几何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直线缓和段和超高缓和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匝道端部设计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现行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不足,从安全,顺适,美观的原则出发,对合理选定变速车道形式及超高过滤方式进行了论述,并按“纵坡服从横波”的原则,提出了匝道端部纵坡计算方法,可方便准确地做好匝道端部设计的平,纵,横有机结合,对现行设计规范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平曲线半径和不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方法,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往互通式立交的纵面设计中匝道与主线相接处的匝道起始纵坡都是按平均坡度取值.没有精确的计算表达式的问题,对匝道与主线相接处的主线纵坡及匝道纵坡的计算方法、具体设计和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隋吉军  周彬 《东北公路》1999,22(3):6-8,62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车辆的集散口,而车辆在集散过程中的分流、合流与加减速又必须通过变速车道来完成。为使互通立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设计中应对变速车道形式的选择、长度的确定、纵断面设计与主线的配合进行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隧道和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筑物,其科学合理的间距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和运营安全。通过界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定义并分析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探讨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因素。基于车道变换行为,给出3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