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建成,标志着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从政治、经济、国防、科技、战略等方面分析探讨了青藏铁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期增强读者对青藏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运营维修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青藏铁路开通后正常运营,寻求适合青藏高原的运营维修模式和安全保证措施,根据青藏铁路独特的地理和环境特点,结合目前我国铁路运营维修模式和青藏铁路的特殊性,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的机构设置,运营模式,维修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青藏铁路养护维修模式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
邓艳 《轨道交通》2006,(6):74-75
青藏铁路的贯通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浓重一笔。7月1日贯通时的欢腾高潮虽已远去,而青藏铁路的影响力却愈来愈深远。《轨道交通》编辑部策划的本期“青藏铁路”专栏,从列车、经济、环保、旅游等多个方面着眼,向纵深铺展,带您重温并深刻认识青藏铁路的厚重魅力。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6,(4):4-5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7月1日全线开通运营。白1825年铁路问世以来的180多年历史中,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条铁路的竣工,能像青藏铁路一样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强烈反响。这条吉祥天路,得到了众多境外知名新闻媒体的高度赞扬,纷纷撰文称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这样一条高质量的铁路,是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作为川藏铁路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参照标准,从空间布局,运输效率和经济社会正外部性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尤为必要.本文根据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的稳定性内涵来设计指标,利用 AHP-FCE方法赋予指标权重,依托三角图论构建模型对青藏铁路进行综合评价,借助 Grapher10来描述其演进路径.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青藏铁路布局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总体演进路径呈现由强稳定转变为一般稳定,再转变为弱稳定的阶段性特征,其中,2010年青藏铁路所呈现出的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2008,(3):29-29
研华参与世纪工程接受高纬度考验 通往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运用了大量的先进科技,克服了高原气候严苛的挑战。其中,采用研华产业电脑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扮演了铁路心脏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作为川藏铁路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参照标准,从空间布局,运输效率和经济社会正外部性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尤为必要.本文根据铁路规划,建设与运营的稳定性内涵来设计指标,利用 AHP-FCE方法赋予指标权重,依托三角图论构建模型对青藏铁路进行综合评价,借助 Grapher10来描述其演进路径.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青藏铁路布局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总体演进路径呈现由强稳定转变为一般稳定,再转变为弱稳定的阶段性特征,其中,2010年青藏铁路所呈现出的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青藏铁路昆仑山、风火山隧道供电系统为例,介绍了青藏铁路施工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与柴油发动机功率补偿和设备的高原适应性改造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发电机的高原使用效率,而且保证了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满足了高原冻土隧道施工和生活用电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青藏铁路一流的高原铁路安全运营,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综合监控中心系统。本文从系统的建设目标、体系结构、系统功能、软件架构、空间数据库和物理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和应用界面体现了本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为青藏铁路培养适应性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青藏高原的地理、气候特征对人体的影响,理性分析了青藏铁路对所需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及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所拥有学科的优势特点,结合我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提出了我校体育教学主动培养青藏铁路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适应性人才的建议与举措。  相似文献   

11.
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青藏铁路建设工作的开展.寒区冻土工程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主要特点,利用Ansys5.7大型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多年冻土区昆仑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地温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高原冻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据此对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所得成果可供相应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后将给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3.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解决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地区防雷接地工程问题,针对高原冻土地区的土壤特性。选择与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类似的多年冻土地区进行降低接地电阻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在多年冻土地区影响土壤电阻率的因素和使用低电阻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的工程方法.证明了低电阻接地模块在降低高原冻土接地电阻方面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可采用多个接地模块并联达到防雷接地工程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青藏铁路格拉段桥隧等交通重点目标直接面临精确制导武器的威胁,高寒缺氧条件下,传统交通保障技术面临全新挑战。在分析青藏铁路格拉段交通保障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联合保障机制、提升冻土基础抗打击能力、深化高寒缺氧条件下交通保障技术研究等建议与对策,以期使整个青藏铁路的交通保障问题能够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行业资讯     
时间 2006年7月1日 2006年7月1日,万众注目的青藏铁路开通庆典仪式在拉萨火车站广场隆重举行。上午9时,首趟“青1”次进藏旅客列车从青海格尔木火车站始发,前往西藏拉萨。这是第一列发往拉萨的旅客列车,标志着青藏铁路开始全线通车运营。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青藏铁路还是  相似文献   

16.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用隰一条神奇的天路……”韩红一曲《天路》唱红了全国,唱出了青藏儿女们的深情,如今青藏铁路已经成功运行800多个日夜,自青藏铁路成功开通运营以来,青藏铁路有限公司用钢铁般的脊梁稳稳撑起了这条神奇的天路,大力促进了西藏铁路经济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晨曦 《交通与运输》2014,30(4):20-20
登上青藏铁路的列车,火车驰骋在青藏高原上。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曾站在世界最高的火车站的观景台上眺望世界之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2006,(2):12-12
南车四方机车公司研制的一列青藏铁路列车日前在青藏铁路线的各项试验宣告完毕。高原列车将于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时上线运营。  相似文献   

19.
李伟宏 《轨道交通》2007,(10):64-66
重型轨道车不仅是青藏铁路线路养护的关键设备,而且还担负着线路巡检的重要任务。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研制的GCD470电传动重型轨道车,在如何适应高原气候条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2006,(4):17-17
2006年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营年,国家计划投入资金六十五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