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气味营销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介绍了未来整车专属气味的可实现性,通过集成于人工智能的行车电脑与随车钥匙的物物互联,继而控制香氛发生器的开闭,实现不同时间区段、不同出行目标的专属气味散发,最终实现人、车、生活的科技交互。  相似文献   

2.
车门内护板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门内板是车门的主要零件。车门内护板通过塑料卡扣或者塑料卡扣与螺钉组合的方式安装在车门内板上。车门内护板周边压在车门内板面上。不同汽车企业的设计概念与侧重点不同,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的配合形式也各有不同。根据车门内护板周边是否有翻边、车门内板型面是否有沉台特征、以及二者形成的间隙形式,可以将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组合成几种常见的配合形式。文章主要对二者常用的配合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概括分析各种形式的优点及缺点,为设计工程师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乘用车车门护板侧冲击的试验方法,同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模拟仿真分析,通过车门护板腰部侧冲击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了车门护板侧冲击仿真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能够指导车门护板在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的改进方向;运用车门护板侧冲击仿真分析方法,优化了某车型的车门护板腰部冲击区域的设计,使之满足车门护板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为前期开发工具,以气坝、发动机机舱底护板为研究对象,针对某SUV车型的空气动力学附件进行了整车气动性能分析与优化,通过实车风洞试验验证了气动附件良好的降阻效果。通过整车散热性能试验、阻力滑行试验及高速操纵稳定性试验可知,增加以上气动附件,能够在满足整车散热性能的同时降低油耗,提高车辆的高速操稳性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某自主品牌轿车在白车身静刚度测试系统上做出的创新。其中包括试验样件的定义,车身的约束方式及相应的夹具实现,加载装置自动化及闭环控制系统。并根据在测量过程中碰到的具体困难,研发了一套全自由度位移测量装置,来测量车身及洞口的位移量测量。并通过实车的多次试验证明了该试验系统的可靠性及得到的数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点,本文中将某乘用车B柱原钢材加强板用碳纤维材料替代,并进行优化。首先在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B柱子结构模型的解耦,利用子结构动态模型进行了B柱加强板的材料替换和性能计算,确定了初始纤维板铺层和厚度;为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可设计性的优势,采用面向复合材料的结构优化方法进行了纤维复合材料的铺层厚度、角度和铺层顺序优化。对比原车结构,在抗撞性不变的前提下,碳纤维B柱加强板取得显著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汽车整车在海南湿热环境下的大气暴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品牌国产汽车整车在海南湿热气候环境下暴露1年的车内外微环境条件状况、失效数量、失效类型和车内气味变化等进行了整体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车内外的太阳辐照紫外截止点差异较大,并且由于车身箱体的蓄热效应,车内零部件表面温度会显著升高;另外,国产品牌汽车失效数量多并且有安全失效行为,车内气味等级也逐渐降低。说明国产品牌汽车在耐候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重视整车大气暴露试验在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基于嗅阈值的车内气味溯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车型进行气味溯源,找到了引起车内气味的重点气味物质和气味高危零部件。结果表明,引起该车型的重点气味物质为苯并噻唑、己醛、丙醛、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壬醛、癸醛、乙酸等24种物质,气味高危零部件为顶棚、遮阳板、风道、三厢总成、车厢地板系统、门护板、前排座椅总成、方向盘等8种零部件。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车内环境品质正向设计方法,即在车型研发初期,根据车型定位设定整车车内空气质量性能指标,通过材料认可筛选出低VOC、低气味的材料牌号,再对认可后的材料进行零部件用材方案组合;针对用材组合方案,利用量产车型模具进行样件试制和工艺验证;最后利用整车VOC、气味模拟评价舱对整车内饰零部件的VOC和气味性能进行模拟验证,根据模拟验证结果确定整车内饰零部件最终用材及工艺方案。然后再通过过程管控对工装样件和工装样车进行实件、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侧面碰撞评价性能指标,并给出了侧碰过程中典型的3种B柱变形模式。针对电动车与传统车的区别,分析了电动车与传统车在侧碰过程中车身损毁程度的不同和对假人造成伤害的不同。通过对某款电动车具体的侧碰分析和实车验证,指出了其B柱变形模式不好,容易对假人胸部造成伤害,接着剖析车身结构,提出改善方案,对B柱中上部结构进行加强,对其底部进行减弱。再次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证实了改进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侧面碰撞试验中出现的门护板破裂情况进行分析,将整车侧面碰撞时车门内钣金的变形简化,建立了一种可以再现整车侧面碰撞时门护板破裂的试验方法。对汽车门护板总成进行侧面碰撞CAE分析,并依据此方法进行了实际的门护板试验,其结果显示的破裂与整车试验中出现的门护板破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门护板试验方法易于实现,可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为减小门护板在侧面碰撞中出现破裂的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验证门护板在侧面碰撞中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某款车型在侧碰中,由于门护板连接钣金的普通塑料卡扣连接力较小,碰撞冲击力较大,门护板易弹出对乘员造成伤害,因此设计了防撞卡扣。门护板防撞卡扣作为门护板和钣金的重要连接件,在车门侧碰中起到连接和缓冲作用,防止汽车侧碰时,门护板的塑料卡扣脱出而导致的门护板与乘员发生碰撞。本文介绍了某车型车门装配线装配门护板时,门护板防撞卡扣和钣金卡扣座孔不对中,防撞卡扣不能装入,导致门护板边缘和钣金间隙大。通过分析,对防撞卡扣定位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使其满足对中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探究某车型车内异味较大问题具体原因并给出合理化建议,针对拆除脚垫前后的车内气味以及脚垫单品气味进行试验评价,同时对拆除脚垫后的整车和脚垫单品进行VOC试验和数据分析,发现车主加装的脚垫是影响该车气味异常的重点零部件。随机抽取该品牌车型多套市售脚垫,试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气味、VOC性能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护板为分析对象,采用CATIA软件建立汽车护板模型;以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 Works为平台,对护板进行模态分析,并应用Opti Struct软件对护板进行形貌优化,选择1阶频率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并满足护板刚度和强度的约束条件。根据优化的分析结果,将其与加工工艺结合在一起,布置下护板加强筋,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发动机护板的1阶频率提高了29.96%,优化效果良好,避开了发动机的激振频率,为发动机护板设计加强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车内噪声源识别的主要方法,针对国内某型车在研发过程中的车内噪声问题展开研究,试验分析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主观评价、频谱分析和运转消去法,确定涡轮增压器冷却水泵电机振动是车内噪声问题的噪声源。分析引起车内噪声问题的原因,提出对涡轮增压器冷却水泵电机振动隔离采用二级隔振的改进方案,并且通过试验和主观评价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A柱各细分区域视野的重要程度,设计A柱动态视野客观眼点采集和主观评价试验方法,组织9款实车进行主客观试验,确定了A柱的重点关注区域,分别采用基于主观评价数据的线性回归方法和基于专家评价的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A柱各重点区域视野的权重,并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权重进行优化组合,结果显示,优化后A柱各区域权重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能够通过各区域视野对A柱整体视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乘用车在增加侧气帘后,立柱护板和顶棚等饰件的配合结构和材料物性需要做适应性匹配设计,以满足侧气帘的爆破要求。本文通过收集典型车型的竞品信息,结合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侧气帘周边立柱护板断面设计和结构设计要点,顺利通过了侧气帘在极限高低温等试验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某车型后门静态挤压试验和前期CAE仿真结果不一致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提升仿真与试验结果一致性的方法,改进了仿真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照。此外,通过另一款车型前门试验结果对改进的仿真模型定义规范进行了验证。关于此工况下的B柱撕裂现象,对相关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试验中验证了新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以某一车型汽车后排安全气囊为研究对象,针对32KPH,75°侧面柱撞试验工况,进行侧面后排安全气囊参数优化分析工作,主要介绍侧面柱撞标准要求、安全气囊袋型设计、气囊参数优化过程,不同折叠方式及子系统试验对标等,以上仿真分析工作都是基于CAE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应用CAE分析软件论述了气囊仿真建模的前期建模工作,具体包括气囊缝合、折叠,以及气囊参数优化前后的气囊静态起爆试验、水平冲击试验及子系统试验对标工作,主要优化目标是在侧面柱撞实验中降低SID-Ⅱs假人手臂抬起高度以及满足后续实车试验中的假人伤害指标要求。实现方法是通过冲击及子系统对标来优化RSAB气囊参数,并加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