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RDU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六自由度刚体振动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刚体模态和解耦率的计算程序。通过调整RDU悬置刚度实现了模态分离和能量解耦的优化设计,并将计算结果与ADAMS仿真结果进行比对,两者的一致性验证了计算程序的准确性。考虑到RDU悬置刚度的制造误差,在刚度误差范围内对解耦率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刚度优化后的RDU悬置解耦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以国产某车型动力总成悬置为对象,在原设计方案刚体模态分析结果和支架强度分析结果均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从悬置刚度和悬置支架两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用能量解耦法,以动力总成悬置刚度为变量,借助MTLAB进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在HyperMesh中建立该悬置支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FEMFAT计算出该支架的最小静态安全因子,并对支架进行结构改进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激励幅值和频率对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模态的影响,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例,首先分析了上液室刚度的幅变特性,推出了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表达式,并提出了非线性影响下悬置系统模态分析和解耦度计算方法。接着,采用这一方法对不同幅值下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和解耦度的实例分析。最后,总结出了模态类型的判据和垂向解耦度的优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压悬置动刚度的幅频特性对系统的垂向模态、扭转模态和侧倾模态影响较大,其他模态基本不变,优化后的刚度满足隔振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款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差的问题,对该悬置系统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建立了悬置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系统模态和解耦率评价隔振性能。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以解耦率、系统模态为优化目标和约束进行集成优化设计。优化后,主要激振方向的解耦率由86.4%提高到91.46%,主要激振方向模态的最小间隔为4.13 Hz。在显著提高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同时可满足动力总成布置空间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发动机悬置系统对汽车原地换挡振动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悬置系统的整车13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模型计算得到了汽车原地换挡时整车的瞬态响应。把换挡时动力总成X向加速度幅值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悬置刚度、下拉杆安装位置等参数对原地换挡时动力总成振动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和解耦率的设计要求提出了改善汽车原地换挡振动的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降低3个悬置的X向刚度,调整下拉杆Y、Z向安装位置可以有效改善动力总成在换挡时的振动。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论述了汽车怠速振动的原理,汽车动力总成的振动模型,模态频率和解耦率的试验方法。继而对问题车辆的动力总成及悬置系统的缺陷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优化后的方案满足匹配要求。最终通过试验测试结果确定优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简化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物理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系统隔振性能频率范围要求以及系统固有频率和解耦率的计算方法,发现某三点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解耦率都不符合车辆的减振性能要求,通过采用Fgoalattain算法对系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系统固有频率处于系统隔振要求的19 Hz以下,6个自由度上的解耦率都...  相似文献   

8.
以一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该模型的刚体模态,并在整车状态下进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内方向盘和座椅导轨的振动测试。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刚体模态频率和提高刚体模态解耦率对整车NVH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纯电动车电驱总成刚体模态频率较传统燃油车的动力总成刚体模态频率高,容易与底盘以及车身模态耦合,发生共振,引起路噪低频轰鸣声。目前较多的电动车为了降低电驱啸叫,提高电驱的隔振率,电驱采用二级隔振系统。二级隔振系统有两个共振峰和一个反共振峰,相对于单级隔振系统增加了共振的风险,但可以利用反共振峰降低副车架的振动。本文通过三个不同的样车,分别做不同工况的路噪测试,研究电驱刚体模态与路噪的关系,并总结得到电驱总成在整车上的模态需要与轮胎和车身模态避频,而在轮胎激励力较大的频率处,可以将电驱设计成吸振器,降低车架的振动,从而降低路噪响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对应用停缸技术的某汽车动力总成进行刚体模态试验,并分析该停缸车动力总成的刚体模态结果。随后针对停缸车与普通车的动力总成刚体模态试验结果进行差异性研究,指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模态阶次,对于停缸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某新能源重型卡车在怠速工况下存在严重驾驶室低频抖动现象。文中通过试验分析,发现动力总成刚体模态与发动机一阶激励耦合是导致驾驶室低频抖动的主要原因;借助ADAMS软件对动力总成刚体模态进行解耦移频,并进行实物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解决刚体模态耦合导致的低频抖动问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子结构组合模态综合法,利用试验模态数据,在计算机上建立了一个包括汽车20Hz之前各阶弹性模态和刚体模态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为容纳尽可能多的模态数和测点数,提出了在模型计算过程中的分步计算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试验(锤击法)来辨识汽车动力总成各刚体惯性参数的方法(质量线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模态试验获得振动加速度的传递函数,然后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来求出动力总成的质量矩阵及质心位置,进而求出各惯性参数.论述了对动力总成进行模态试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与三线扭摆法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该质量线法辨识动力总成刚体惯性参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某款中型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模型;以系统固有频率的合理配置和解耦率为目标函数建立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并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动力总成施加发动机激振力的振动响应结果对比,表明对该悬置系统的优化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包含设计阶段的解耦目标分析、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分析,重点分析整车阶段基于试验的悬置系统隔振率与整车振动的关系,得出针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较为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赣 《汽车工程》1995,17(1):19-28,18
本文应用子结构组合模型综合法,利用试验模态数据,在计算机上建立了一个包括汽车20Hz之前各阶弹性模态和刚体模态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为容纳尽可以多的模态数和测点数,提出了在模型计算过程中的分步计算法。  相似文献   

17.
某SUV四驱车加速过程中存在整车抖动,明显颠簸感,严重影响整车品质。运用道路车内振动试验分析、模态试验分析等方法对整车抖动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该抖动由动力总成绕Y向转动刚体模态频率与悬架激励频率共振引起。通过优化悬置刚度提高刚体模态频率及优化轮胎减小路面激力两种方案,主观评价整车加速抖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后驱SUV在发动机高转速时出现的扶手箱抖动问题,利用LMSTest.lab测试分析数据得出传动轴旋转振动引起中间支撑刚体模态与动力总成刚体模态耦合导致共振而产生;并通过LMS Virtual lab动力学仿真改变传动轴中间支撑橡胶刚度从而达到移频的效果,并最终通过实车验证使该问题得以解决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理、结构、特点、控制策略和制动动力学控制等方面阐述了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的发展现状,针对复合制动系统的3种结构型式(油门踏板型、未解耦型和解耦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解耦型复合制动系统是未来复合制动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解耦型复合制动系统的控制策略,并且总结了正常制动和紧急制动2种工况下液压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动态协调控制方法,最后提出复合制动对于液压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线控和解耦特性,提出了一种在常规ABS失效时,通过主动调节主缸液压力实现制动防抱死冗余控制的算法。首先分析防抱死冗余功能定义,设计控制策略;然后,采用串级控制理论设计滑移率控制器,内环调节制动液压力,外环跟踪车轮目标滑移率;最后,通过硬件在环试验优化控制器参数,并在高附和低附路面上进行实车算法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车轮防抱死,在常规ABS失效时保证车辆的稳定性,提高车辆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