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Euro NCAP关于膝部碰撞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依据该试验方法采用现有的台车试验系统对配有膝部气囊的某车型进行了典型膝部碰撞试验研究。在膝部碰撞伤害区域内选取驾驶员左膝侧、乘员左膝侧、乘员右膝侧和转向柱下护板4个位置作为碰撞试验点,通过分析大腿力和膝部滑移量碰撞试验结果可知,4个碰撞位置设计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整车安全性能应同时满足NCAP体系的要求和中低速碰撞的乘员保护要求。本文中从车体碰撞强度和乘员伤害的角度出发,利用MADYMO软件优化气囊点火时刻,为气囊标定提供参考;同时总结了低速碰撞的乘员伤害评价限值,使乘员在不同的碰撞工况下都能得到最佳保护。  相似文献   

3.
德尔福提供各种选用的的主动膝部垫式安全气囊,用于保护人体低部位肢体。主动膝部垫式安全气囊是配合前部安全气囊而设计的安全装置,用于降低对人体下部肢体的伤害,并改善乘员的乘坐安全性。除了对乘员提供更好的乘员保护以外,德尔福主动膝部  相似文献   

4.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7,(8):131-135
为了能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可靠的消息,同时鼓励汽车生产厂家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能,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车评价规程,由一个权威的机构或行业组织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进行比政府制定的安全法规更加严格的碰撞试验。通过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受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将试验车的安全性进行分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欧洲NCAP近期首次公布了汽车座椅及头枕碰撞试验结果,并在公布结果之后向公众表示,欧洲NCAP从2009年开始导入新的碰撞试验评价标准,其中座椅及头枕评价被列入成人保护项进行评分。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乘员头部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座椅和头枕的碰撞。欧洲NCAP首次公布头枕碰撞试验结果,希望以此督促厂商改善车辆头枕设计、  相似文献   

6.
美、欧NCAP碰撞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32):26-29
2003年第8期《Autocar轿车情报》刊登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所属起亚汽车公司的SedonaMPV车在欧洲NCAP碰撞试验乘员保护中仅得二星,而在美国NCAP碰撞试验乘员保护中得五星,因此责怪欧洲NCAP规则的改变。 为什么在美国NCAP碰撞试验结果和欧洲NCAP碰撞试验结果有这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美、欧NCAP碰撞试验要求和星级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将就此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NCAP评分,重点分析了37组100%正面碰撞、40%偏置碰撞两种形态下驾驶员、乘员的小腿伤害分布特征,并总结了特征参数对小腿伤害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是汽车被动安全中另一重要领域。我国从2006年发布了侧面碰撞法规GB20071,同年中国新车星级评价项目CNCAP也开始实施。而国外对于侧面碰撞的要求则更早,美国实施LINCAP在1980,欧洲从1997开始实施EuroNCAP。表1列出了各国NCAP中侧面碰撞概况,CNCAP侧面碰撞采用了和EuroNCAP侧面碰撞相同的试验条件,只考察驾驶员伤害情况,而美国LINCAP还考察后排乘员伤害。  相似文献   

9.
基于美国FMVSS208法规中对离位测试的要求,对某轿车进行了驾驶员侧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静态离位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乘员颈部伤害严重超标,不能满足法规要求。引入颈部作用力分解法,在对假人颈部伤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车满足FMVSS208法规要求,优化设计提升了该车型乘员离位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10.
侧面碰撞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碰撞近端和远端都会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近端碰撞侧,对远端非侧碰撞侧的研究相对不足。Euro NCAP自2020年起将FARSIDE测试纳入评价范围,主要通过两个滑台试验,对远端假人伤害和侧向偏移进行评价。文章对FAR-SIDE测试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解析,并通过进行滑台试验、分析试验中假人运动和伤害过程,对远端碰撞乘员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广州本田的小型车飞度,刚刚以46.4的高分摘得了C—NCAP五星桂冠。作为继雅阁取得C—NCAP超五星、奥德赛C—NCAP五星评价后,广州本田的又一款五星安全车型。飞度无疑移植了同厂雅阁与奥德赛的G—CON安全技术与高刚性ACE车身。Honda独有的G—CON碰撞安全技术,通过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冲击(C)、行人冲击(C)及车辆的冲击(G)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乘员和行人受到伤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配件》2012,(38):9-9
今年第三批C—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国新车评价规程的测试结果出来了。这是2012版C—NCAP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测试。自2004年6月1日、2006年7月1日、2007年12月1日起分别实施“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GB11551—2003)、“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20071—2006)、“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GB/T20913—2007)以来,近几年C—NCAP可谓4星、5星硕果累累,而此次测试结果却是2星、3星占50%之多,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对大腿伤害的修正评价罚分,该文研究了大腿修正评价,归纳了Knee Mapping方法的评价流程。对某款车型的评价,是基于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中规定的正面碰撞试验中对假人大腿伤害的评价方法;设计了大腿伤害评价流程。针对可能造成大腿伤害的硬点——潜在风险点,用Knee mapping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仪表板内部结构预留足够的变形空间,并在组合开关下护罩内部,设计溃缩吸能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大腿伤害值。因此,优化后的方案,可满足Knee Mapping大腿受力要求,使得大腿部位免于罚分。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拉丁NCAP公布了2018年度最后一批车型的试验结果,共有3款车型,包括西雅特Ibiza、西雅特Arona以及雪佛兰新Aveo。最终,西雅特Ibiza、Arona在成人乘员保护以及儿童乘员保护都获得了5星级评价。而雪佛兰新Aveo在成人乘员保护方面只获得了2星级评价;儿童乘员保护则是4星级。拉丁NCAP的测试包括成人乘员保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14,(4):108-109
<正>按照Euro NCAP发展的路线图,Euro NCAP每年都将更新评价规程,提高得分难度。2014年2月26日,Euro NCAP正式公布了按照最新的2014年版评价规程测试的首批评价结果:日产新一代逍客(2014款)获得了5星级评价。该车型在正面40%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侧面柱碰试验中均表现出色,获得23.3分(满分24分)。在座椅鞭打试验中,前排乘员的颈部有一定失分,获得了1.4分(满分2分)。在2014年新增加的后排座椅鞭打试验项目中则获得了1分的满分。但该车型没有配备市区AEB系统,因此未能获得最高3分的加分。  相似文献   

16.
正7月31日, Latin NCAP公布了2018年第4批评价结果,共测试了日产March和马自达2两款车型。日产March在成人乘员保护项目上仅获得1星级评价;马自达2则是获得2星级评价。LATIN NCAP是如何进行星级评定的?Latin NCAP的测试包括成人乘员保护、儿童乘员保护两个项目。实车碰撞项目有速度为64km/h的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速度为50km/h的侧面碰撞试验以及速度为29km/h的侧面柱碰试验。在星级评定方面,最高为5星级,最低为0星  相似文献   

17.
行人下肢是人车碰撞事故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ECE法规、NCAP评价规程等均采用行人下肢碰撞模块Flex-PLI撞击车辆保险杠的方法进行车辆的行人下肢保护性能评价。文章介绍了行人下肢损伤机理、Flex-PLI碰撞模块的结构特点以及NCAP评价方法,建立概念模型,分析了车辆前端结构参数对于FlexPLI伤害值的影响,并根据结构参数敏感性提出了行人下肢保护的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基于上汽某车型实现了一种减重、降本的集成式行人下肢保护结构,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于2007年1月23日正式公布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006年度第二批6个车型的评价结果。至此。2006年度C—NCAP评价计划全部完成,12个车型共36车次的碰撞试验前所未有地呈现了国内市场多种品牌乘用车产品在碰撞安全性能方面的真实表现。2007年的C—NCAP计划不久即将启动,消费者将从更多车型的评价结果中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商用车ECER29法规试验中乘员生存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商用车驾驶室ECER29法规试验摆锤冲击过程的CAE分析,发现摆锤冲击过程中乘员的最小生存空间小于最后的生存空间.提出并实现了利用最小生存空间检验成员生存空间的数字化方法与过程.利用MADYMO伤害计算软件,基于多刚体与有限元耦合技术对冲击过程中的乘员响应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得出了膝部受力曲线.所提出的方法能准确预测乘员所受伤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某华晨汽车自主开发车型进行正面碰撞仿真分析,考察乘员在佩带三点式安全带条件下的运动响应和伤害情况。为减少车体变形对约束系统的影响,在车身结构试验与仿真对标的模型基础上进行乘员约束系统对标。从车身的变形形态、乘员的运动响应、假人伤害值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乘员保护的碰撞安全性能,通过约束系统良好的对标表现,分析出对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的影响因素。经过验证表明,采用有限元的乘员约束系统碰撞仿真分析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出试验碰撞的状况和结果,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可用于后期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