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船海工程》2001,(1):31
2000年12月27日,武汉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了“气幕技术在船舶上应用”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武汉地区8个单位30多位教授、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武汉理工大学詹德新博士作了“气膜减阻理论与实验研究进展”的报告,王献孚教授作了“考虑浓度方程、简化N-S方程的数值计算”和“微气泡减阻机理计算”;海军工程大学董文才博士作了“平板气幕减阻试验研究”报告,吴梵博士作了“舰船结构气幕减振的模型试验研究”的报告。入会代表就气膜减阻、气膜减振试验研究中气膜浓度、气流量大小、气孔孔径的大小和密度对船舶阻力、振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提出,应进一步研究由于气膜使流场发生变化、气膜对船后螺旋桨性能是否会产生影响。   会中,海军工程大学董祖舜教授介绍了2000年12月在厦门召开的“高性能船舶学术会议”情况,介绍了小水线面双体船——海关监管艇的船型研究与设计。武汉理工大学翁长俭教授介绍了2000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议情况。   会后代表们参观了在武汉理工大学船舶流体力学实验室循环水槽进行的气膜减阻、气膜减振试验情况。   会议得到了武汉理大学船舶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陈秋芝  相似文献   

2.
船舶气泡减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体表面气体润滑减阻技术在过去近二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实船应用方面。论文全面地回顾了国内外气体润滑减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将气体润滑减阻技术划分为气泡减阻和气层减阻,重点介绍了气泡减阻的机理、气泡发生方式、气泡减阻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在气泡减阻的实船应用方面,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气泡减阻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丽艳  郝思文 《船海工程》2011,40(6):109-113
总结气泡减阻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微气泡减阻和大气泡减阻技术研究进展,介绍气泡减阻技术的实船应用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重点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船舶薄层气膜减阻技术的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金琦 《中国造船》2000,41(3):9-13
作者自1982年起研究薄层气膜形成规律和船舶薄层气膜减阻技术,利用该技术能有效形成船底薄层空气膜,使船舶减阻15~30%「1,2」。本文介绍了船舶薄层气膜减阻技术的模型试验研究和1000t甲板驳应用薄层气膜技术的实船试验结果「3」。  相似文献   

5.
通过微气泡控制湍流边界层减阻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介绍了微气泡减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湍流状态下微气泡减阻机理,对平板、轴对称体和船模等典型微气泡减阻试验做了简述后,总结了微气泡减阻理论研究的成果及相关的数学模型,最后介绍了微气泡减阻在实船上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船舶微气泡减阻规律,本文基于OpenFOAM中两相欧拉数值模型,对低速散货船进行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对气液两相分别建立控制方程,考虑五种相间作用力及气泡聚合和破碎,采用考虑气泡影响的改进k-ε湍流模型,忽略自由面影响,采用叠模模型研究喷气量、气泡直径、航速及吃水等因素对船舶微气泡减阻的影响,分析气体体积分数、湍流粘度和气泡直径分布等。结果表明:微气泡可以同时减少船舶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总阻力;喷气量直接影响减阻率,喷气量越大,减阻率越高;较小气泡的平均气体体积分数较大且气体分布更均匀,同时湍流运动粘度较小,可以更有效减阻;气泡沿着流向会聚并,气泡越小聚并越剧烈;较高航速和小吃水更有利于减阻。  相似文献   

7.
采用mixture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一简易船型在船首底部喷射微气泡,进行微气泡减阻的数值模拟.计算中考虑气泡与水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分析不同浮态下微气泡对减少船舶阻力的影响,获取了不同浮态时微气泡在船底的分布及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二维船舶微气泡减阻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来流雷诺数、微气泡浓度等因素对减少船舶摩擦阻力的影响,采用Lam-Bremhorst低雷诺拓展的K-ε模型,应用相间滑移算法,考虑了气-水两相的相间阻力、相间升力、相间压力和相间虚质量力以及气泡对湍流的作用,对二维平底型船舶,在船首底部喷射微气泡,进行了微气泡减阻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提高边界层内气泡浓度是减阻的重要因素,而来流雷诺数过高对减阻不利.  相似文献   

9.
目前很多领域都在开展微气泡技术研究。为将该项技术应用于船舶减阻中,同样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介绍微气泡的特征、船上适用的可能性、实船实验以及摩擦阻力衰减机理。  相似文献   

10.
动态     
《中国海事》2011,(11):79-80
日前,由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强领衔的国家科技攻关“863计划”项目——高速气泡船船型研究日前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气泡船是指采用气泡减阻技术的一类船舶。该课题组对高速船微气泡减阻的机理、气泡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蔡金琦 《江苏船舶》2000,17(6):10-11
利用船底薄层气膜减阻技术 ,可提高快艇的水动力性能 ,提高船舶航速。模型试验表明 ,气膜减阻快艇的水动力性能已明显超过侧壁式双体气垫船 ,是一种投资低 ,见效大的节能新船型  相似文献   

12.
微气泡减阻的二相湍流边界层模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边界层中注入微气泡来降低固体壁面摩擦阻力是一项有实用价值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减阻技术.本文以含微气泡的湍流边界层为研究对象,以气液二相流理论为基础,对二相湍流边界层控制方程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利用差分网格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微气泡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最后对影响减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一内河高速艇,在保证排水量D及船长L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其尾部横剖面面积曲线形状,利用CFD商业软件FLUENT进行建模计算,模拟微气泡作用下船体周围的粘性流场,讨论尾部形状变化对气泡减阻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中后底部具有较小斜升角的船舶,气泡稳定性好,有利于微气泡减阻.  相似文献   

14.
陈源  邹星 《船舶工程》2021,43(5):44-52
对国内外空气润滑减阻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气层和空腔减阻的试验研究、数值计算、实船项目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对空气润滑减阻的分类、不同通气方式的比较、影响气层和空腔减阻效果的因素和相应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进行阐述,同时,对国内外实船项目和研究成果以及平板试验和船模试验研究进行介绍.针对我国气层和空腔减阻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应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船舶微气泡减阻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二维平底型近似船舶,从船首底部喷气生成微气泡,考虑了气-水两相的相间阻力、相间升力、相间压力和虚质量力以及气泡对湍流的作用,采用Lam-Bremhorst低雷诺拓展的K-ε模型,应用Inter-Phase Slip Algorithm相间滑移算法,在不同来流雷诺数、微气泡浓度下进行了微气泡减阻的数值试验,所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定性符合,可为微气泡减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含微气泡二相湍流边界层减阻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边界层中注入微气泡降低固体壁面摩擦阻力的方法是一项有实用价值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减阻技术.本文以含有微气泡的湍流边界层为研究对象,以气液二相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二相湍流边界层控制方程,在对控制方程进行详细讨论的基础上,利用差分网格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微气泡具有明显的减阻效果.最后对影响减阻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科技     
《船艇》1992,(7)
船舶薄层气膜减阻技术交通部上海船稚运输科学研究所在研究水下平板上气泡膜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舶薄层气膜减阻技术,设计了船舶导流板形式的船底装置,借助于一只鼓风机向船底输入空气时,能有效地形成船底薄层气膜,从而使船底与水分离,减少船舶与水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降低船舶航行中的  相似文献   

18.
电解水式驻留微气泡减阻技术及其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通常的气幕减阻技术中,由于气泡的不断流失容易产生能耗增大、减阻效果下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驻留微气泡的减阻技术。微气泡产生于阵列布置于航行体表面的微凹坑中,并在航行过程中稳定驻留于凹坑处,从而有效降低局部摩阻系数;微气泡通过电解水产生,并可反过来对电解反应进行自适应控制,从而自适应地控制供气量和气泡形状。通过初步数值模拟和实验,对影响气泡驻留的因素进行了定性的分析。设计了一种电解反应自适应控制的凹坑结构,用于气泡形状和电解反应的自动控制。通过数值计算,对一特定条件下驻留微气泡的理论减阻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假定气-液两相流均匀混合,且微气泡在水流中存在滑移,运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中的混合多相流模型对平板微气泡减阻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微气泡流的减阻机理及喷气速度与主流速度之比、微气泡大小、空隙率分布等对水中运动平板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并指出微气泡减阻率为喷气速度与主流速度之比的非线性对数函数,且存在相对饱和喷气速度,同时建立了一个平板微气泡减阻率大小的预报模型,并从理论上对减阻效果进行了预报。  相似文献   

20.
国际海事组织的立法和商业节能减排的双重驱动,为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带来了深度革新的契机。研究表明,大、中型油轮和散货船仅靠现有的船型优化、主机优化以及安装常规水动力节能装置等手段难以达到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下降30%以上的第3阶段技术指标,而气层减阻作为先前仅适用于高速船舶的技术再次迎来了突破性进展。气层减阻单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节能10%以上,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节能技术之一。文章针对性地研究了气层减阻技术在低速矿砂船上的应用,阐述了气层减阻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