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以下简称"航道法")将正式施行,我国现有13万公里内河航道、8000多公里沿海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保护、管理将有法可依。航道法的出台,对于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最大化意义重大。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宣传贯彻《航道法》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深刻认识《航道法》的重要意义,以贯彻实施《航道法》为契机,认真学习、精心实施,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有限的航道资源,开创航道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水运强国建设助力护航。  相似文献   

2.
2014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简称《航道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全法共七章、四十八条,构建了航道规划、建设、养护、保护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航道法》规定的各项制度,以《航道法》颁布施行为契机,全面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3.
魏东 《中国海事》2015,(2):33-36
2014年12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了第17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以下简称《航道法》),并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航道法》是交通运输系统热盼的一部法律,从1995年交通运输部着手组织起草至今已近20年,它的出台,对于促进航道科学发展,进而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全行业和社会公众认识和理解,进一步贯彻执行好新《航道法》,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副司长魏东对《航道法》进行了解读,本刊特将主要内容摘编成文。  相似文献   

4.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5,(1):7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5年3月1日起施行2014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7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航道法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共分7章48条,分别为:总则、航道规划、航道建设、航道养护、航道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法律明确,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航道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直接管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干线航道和国际、国境河流航道等重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对内河功能重新定位,并将长江经济带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的今天,《航道法》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2014年的12月28日,国内航运界迎来了历史性时刻,《航道法》千呼万唤终于出台,使航道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有了更具约束力的法律保障,内河航运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利未来《航道法》出台后,很多航道部门的门口上或执法船上纷纷挂起了"热烈庆贺《航道法》出台"、"祝贺《航道法》颁布,保护航道人人有责"等横幅,兴奋之情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运》2015,(3):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我国近13万公里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保护将有法可依。《航道法》的出台,是航道事业、水运行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建国之初,我国有近17万的内河航道里程;但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护,跨、临、栏缺乏有效协调,如今,我国现有内河航道仅12.5万公里,沿海航道约8000公里,总量仅13万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7.
《珠江水运》2015,(1):1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2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7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航道法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共分7章48条,分别为:总则、航道规划、航道建设、航道养护、航道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法律明确,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航道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直接管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干线航道和国际、国境河流  相似文献   

8.
徐华 《中国船检》2015,(3):34-35
一直以来,《航道法》被寄予厚望,成为根治我国内河顽疾的不二法宝,多年来,各界人士不断呼吁,特别是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相关代表和委员都给予了充分关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2014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从而为依法治航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保护宝贵的航道资源提供了法律保障。那么,这一剂良药是否可以对内河顽疾药到病除?为此"两会"期间,本刊特别采访了十几年来始终关注内河发展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苏国萃。  相似文献   

9.
杨培举 《中国船检》2015,(2):13-16,118,119
多年来,航道一直默默承受着法律缺位之殇,随着《航道法》的出台,内河开发正进入一个法治新时代。2014年12月28日,被航运界千呼万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简称《航道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内河航运功能被重新定位,并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内河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法治新时代。内河难以承受之"轻"这一天,对于航运界而言,来得有些太过迟缓。曾经,中国是一个在河流开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水路运输的四大要素之一。航道一直默默承受着法律缺位之殇。制约了航运的发展。3月23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航道法》何时出台的提问时说,《航道法》作为国务院今年立法计划的“二类计划”,正在加大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11.
古劲 《珠江水运》2015,(2):35-32
<正>《航道法》是交通运输行业热切期盼的重要法律。它的出台,将促进航道科学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维护社会各界依法使用航道的权益,充分发挥航道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珠江水运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珠江水运》2002,(11):30-3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运资源,加强航道建设、养护和管理,保障航道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纳入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设的航道管理机构管理的航道、航道设施和与通航有关的设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0,(6):588-588
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交通运输部不久前批准了《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这是长江口航道发展史上首个科学完整的规划。《规划》提出“力争用10~20年时间,建设成以长江口主航道为主体,北港、南槽及北支等航道组成的安全畅通、保障有利的现代化长江口航道体系”。《规划》范围是长江口徐六泾至长江口灯船,  相似文献   

14.
戈国庆  耿卓  杨尊伟 《水运工程》2015,(10):154-157
航道通航水位是工程中主要技术参数,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内河通航标准》中明确规定对综合利用渠道以及设闸运河应综合分析确定航道通航水位。本文通过分析小清河航道水文状况,并结合其行洪、排涝的主要功能和河道、滩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航道通航特征水位,为类似航道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航道法》呼吁了十几年,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虽然已经开始行动,但这仍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相似文献   

16.
陈琦  潘金霞 《水运工程》2015,(12):113-117
以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主航道一期工程设计为例,分析了复杂自然条件下的航道设计不利因素。针对航道水深、通航宽度以及转弯半径等主要航道设计尺度,在按现行国内规范计算的基础上,参考了以《进港航道设计导则》为代表的国外主要航道设计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比较了国内外规范在相关参数取值上的异同点,最终推荐航道设计尺度。通过操船模拟试验论证,相关结论可供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水路运输的四大要素之一,航道一直默默承受着法律缺位之殇,制约了航运的发展。3月23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航道法》何时出台的提问时说,《航道法》作为国务院今年立法计划的"二类计划",正在加大推进力度。然而,《航道法》何时出台,应该如何有效执行,如何与刑法民法有效对接?这给尚未出台的《航道法》提出了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两会”期间,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光成使出个人魅力,联合了30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的议案”。如此高规格的献礼,无疑配合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内河航运的主旋律,呼声不仅响彻在这30名人大代表的心中:众多身涉其中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原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  相似文献   

19.
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中的等价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钜新 《水运工程》2003,(5):42-44,50
按《内河通航标准》与《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对同一等级的航道确定其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频率保证率法、综合历时曲线法与低潮累积频率法对低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历时,本质上是非等价的,文章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珠江水运》2015,(2):29-30
<正>《航道法》是规范航道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的一部法律,也是交通运输系统热盼的一部法律。据了解,该部法律主要规定了九方面的制度:一是明确了航道范围;二是确立了管理体质;三是明确了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航疲乏建设和养护资金;四是规定了航道规划制度;五是规范了航道建设制度;六是明确了航道养护义务;七是航道保护范围划定制度;八是设立了兰和建筑上通航建筑物五同时、航道影响评价审核、水位衔接保证等航道保护的核心制度;九是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