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武  姜兴良 《水运工程》2017,(9):165-170
在已建船闸旁增建二线船闸,应综合考虑相邻建筑物安全性、通航水流条件、施工条件及工程投资等因素。以红花二线船闸平面布置为例,在分析已建枢纽布置及结构物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二线船闸工程建设目标。重点论述二线船闸建设时选址及平面布置思路及方法,并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对增建二线船闸工程的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丁  姜兴良 《水运工程》2015,(9):138-142
以株洲二线船闸轴线布置方案研究为例,分析二线船闸工程建设目标、选址及布置方案,论述二线船闸建设时轴线布置的思路及方法,重点分析轴线间距对一线船闸结构物安全性的影响及其与桥梁建设方案的关系,并对不同轴线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对增建二线船闸工程的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湘江湘祁枢纽二线船闸是在已有建筑物岸侧增建的二线船闸,造成二线船闸引航道与主航道曲线连接。因一线船闸引航道的限制,且一线船闸与二线船闸轴距较短,使得拟建二线船闸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较为复杂。因此,依托湘祁枢纽二线船闸扩建工程,采用1:100定床水流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对泄水闸开启方式优化、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隔水堤优化、电站下游右岸大堤优化、电站出流口下游河道局部疏浚等系列措施开展试验研究,提出了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通道运输能力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研究包兰线的功能定位进而阐明改建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的必要性。通过对通道客货运量的预测,以及既有线各项技术设备现状的分析,提出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扩能改造方案、技术标准以及扩能措施,得出了沿既有线增建二线(部分段落增建三、四线)扩能方案是必要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北同蒲铁路朔州至宁武段增建二线工程既有线路基防护施工为例,从施工前的准备、挖孔、钢筋笼、浇注砼及成桩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挖孔桩在路基防护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紧邻船闸布置的鱼道槽身结构选型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在已建枢纽上紧邻船闸扩建鱼道的设计路线。以湘江大源渡枢纽扩建鱼道工程为例,将船闸与鱼道槽身按一体式结构考虑,鱼道结构紧邻二线船闸主体工程布置,并根据鱼道槽身所处船闸位置的不同,合理选择开敞式U形断面、暗涵式拱型等槽身结构断面,既解决了已建枢纽工程中增建鱼道布置的难题,又大大减少了用地和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提高长洲枢纽的通过能力,拟在长洲枢纽一线、二线船闸基础上增建三线、四线船闸。受枢纽河段地形条件的影响,三线四线船闸仅有长洲岛右缘和外江右侧台地可供布置。为判别两处位置的优劣,采用定床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两处位置船闸布置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研究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条件,确定三线、四线船闸合理可行的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国家在设计通往西藏的铁路,共规划了青藏铁路、甘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而青藏铁路以自身明显优势,成为了第一条开通的铁路.通过以下的数据对比,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进藏铁路首先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国家在设计通往西藏的铁路,共规划了青藏铁路、甘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而青藏铁路以自身明显优势,成为了第一条开通的铁路.通过以下的数据对比,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进藏铁路首先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湘祁航电枢纽二线船闸轴线布置方案研究为例,分析了二线船闸选址原则与方法,重点论述了二线船闸轴线布置的方案比选思路。研究表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湘祁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与已有一线船闸的轴间距80m为推荐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新建二线船闸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办公室透露,重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船闸管理办法》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提出对船舶征收过闸费,这意味着从明年起,处于广西境内的西江黄金水道将不再免费通行。
  据悉,近年来,广西水运发展迅速增长,目前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干线主要枢纽船闸通过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广西内河水运发展的瓶颈。对此,自治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航道建设和投资力度,然而,增建船闸项目投资巨大,传统“以电促航”方式难以为继。西江集团公司桂平分公司船闸管理处主任钟恒俊说,由于建设二线船闸投资巨大,桂平枢纽船闸每年亏损达1000多万元,船闸收费才能推动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物流信息     
中远物流青藏铁路物流项目圆满成功2005年6月14日,中远物流承运的青藏铁路物流项目最后一台火车机车顺利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于16时08分安全抵达安多铺架基地,标志着中远物流青藏铁路物流项目取得圆满成功。自2004年3月6日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  相似文献   

13.
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是建设"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重要举措之一。为研究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停泊段右岸西竹坑支流的汇入对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在支流沟内布置消能设施对支流入汇口处流速、流态的影响,提出斜向导流坝、消力墩和消力池的工程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上海大治河西枢纽新建二线船闸主体结构全部完工,这也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内河枢纽船闸项目。二线新船闸是上海市首个被列入创建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的水运项目,位于黄浦江与大治河交接  相似文献   

15.
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俊涛 《水道港口》2013,(2):150-156
为配合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设计,采用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和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桂平二线船闸工程布置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通过工程河段水流特性、枢纽调度对上、下游水流条件影响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研究了二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和船舶航行条件,修改完善了设计方案,并最终确定了桂平二线船闸合理可行的工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鲍光翔 《珠江水运》2014,(16):16-17
珠江—西江经济带连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交通成为经济带建设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必不可缺。贵港二线3000吨级船闸工程7月上旬开工建设;长洲三线四线3000吨级船闸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大藤峡、邕宁枢纽及西津、红花二线船闸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大藤峡、邕宁枢纽及西津、红花二线船闸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西江流域船闸、航道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对发展西江航运和流域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二线船闸布置方案与原一线船闸布置的相互影响,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二线船闸下引航道两类不同布置方案下的水流条件,通过分别测定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纵、横向及回流流速三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得知: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采用共用布置方案时,在中洪水流量情况下,口门区内横向及回流流速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当采用下引航道口门区分开布置形式时,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多项流速在各级通航流量下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潘荣友  胡颖  王勇  马爱兴  邓涯 《水运工程》2022,(12):140-145
长洲水利枢纽过闸货运量已跃居世界天然航道首位。然而坝下枯水位持续降落引起一、二线船闸通航保证率大幅下降,制约枢纽的整体通过能力。基于实测水文资料和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一、二线船闸通过能力变化。结果表明:枢纽运行以来,水位降落引起一、二线船闸可通航船舶吨级总体呈下降趋势,原设计船型分别为2 000、1 000吨级,至2019年一、二线船闸在设计流量(外江1 090 m3/s)下仅能通过500、100吨级;贵梧3 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江运行中的国标船型和西江船型得以顺利过闸(一、二线船闸)所需的外江最小下泄流量分别为1 875、2 470 m3/s。优化上游库群联合调度提升枯季下泄流量,优化不同泄流条件下一、二线船闸的组合调度,深度释放船闸的利用率,是现状全面提升长洲枢纽整体通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7月1日,是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的重要时刻,在这百年期待终成真的欢庆鼓声中,本刊记者对中远物流总经理叶伟龙进行了专访。在他的感受中,这鼓声里,不仅有高原上的欢欣与激情,还隐含着全球各大物流企业抢占中国市场的隆隆车马啸,更有中国各大品牌逐鹿国际市场的赫赫战鼓声……百年天路-青藏线《中国远洋航务》:两年来,中远物流为青藏铁路的建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圆满完成运输任务。而您作为中远物流总经理,对中国公路、铁路运输网一定谙熟于心,在您看来,青藏铁路的建成,对于中国运输事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叶伟龙: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1:30比尺的物理模型,对孟洲坝二线船闸输水系统水力特性、闸室停泊条件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孟洲坝二线船闸采用闸墙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形式布置是合理的,推荐的阀门开启方式下各输水水力特征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