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极压抗磨添加剂的最新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括介绍了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种类、性能、用途及低灰分发动机油抗磨添加剂的研制方向,列举了国内外许多著名添加剂公司的专利技术及产品,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纳米陶瓷具有超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和超塑性,在电、磁、热等方面也表现出奇特的性能。文中综合介绍了纳米陶瓷的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简述了纳米陶瓷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的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植物油、合成酯和聚a-烯烃作为可生物降解汽油机油的基础油,经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基础油对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及粘度指数改进剂等添加剂的感受性及添加剂间的配伍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可生物降解15W/30汽油机油的优化配方,并对评定生物降解性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进行了生物降解性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安达AW-1型系列抗磨节能剂的主要成份是有相钼(MODPT),一系列摩擦学性能测试和汽车台架试验、道路运行试验及机床节电试验结果证明,它是一种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基准混凝土和掺加纳米SiO2和纳米CaCO3混凝土的对比,并结合广东省韶赣高速公路在建回龙山隧道的实施情况,分析了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混凝土防水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汽车使用的添加剂有燃油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冷却液添加剂等。它的质量以及使用水平对汽车使用性能会产生哪些影响,应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盐冻融循环下添加剂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橡胶粉、PE、岩沥青、消石灰六6种添加剂制备沥青胶结料,对不同沥青胶结料分别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以及疲劳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盐冻融循环作用,掺加添加剂的沥青抗车辙因子显著提高,从而改善了沥青的高温性能,其中PE、橡胶粉对其改善更为显著;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明显降低了沥青的低温劲度模量,对沥青的低温抗开裂性能有较大改善;聚酯纤维改善沥青疲劳性能的效果最好,PE次之,其他几种添加剂对沥青的疲劳性能改善效果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普顿 《摩托车》2005,(7):17-17
早在1997年,青岛王冠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就在国内首家进行了无机油行车试验,创造了106公里的最高纪录。《中国汽车报》曾做过报道。纳米技术是21世纪世界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2002年,为了开展纳米技术在润滑油中的应用研究,青岛王冠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对青岛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  相似文献   

10.
邱彬  张辉 《天津汽车》2007,(2):19-21,40
文章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就MOS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MOS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提高气缸压缩压力、减少摩擦损失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同时,MOS2与金属表面产生的物理吸附膜在特殊的工况条件下将对发动机起到保护作用。MOS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关键技术在于其平均粒度达到0.5μm以下。  相似文献   

11.
陶瓷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材料的应用,对减轻车辆自身质量、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油耗、减少排气污染、提高易损件寿命、完善汽车智能性功能等都有积极意义。介绍了几种常用特种陶瓷的主要性能及其在汽车发动机、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催化转化器、制动器、减振装置、轴承、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简要分析了目前特种陶瓷在汽车上应用并不广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湿式摩擦离合器摩擦片表面温升和油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接触温度计算模型和热分析基本原理,研究了重型车辆湿式摩擦离合器摩擦片的温度分布和失效原因,分析和推导了简单、实用的摩擦片温度计算公式并得到试验验证。此外,介绍了从动摩擦片常见的表面油槽结构,分析了不同油槽结构对传递扭矩、摩擦片表面温度以及带排扭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圆弧油槽综合性能较好,摩擦副摩擦因数适中,对带排扭矩影响小,且易于制造,最适合于重型车辆湿式摩擦离合器从动摩擦片使用。  相似文献   

13.
泥炭的微观结构及工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泥炭的微观结构分析入手,研究了泥炭的性质及特点,包括含水性质、强度性质、固结及次固结性质。通过对苏州泥炭、连云港淤泥、南通淤泥质土3种不同性质的软土进行固结试验,分析了泥炭地基与一般软土地基沉降速率的差别。提出了“次主沉降比”的概念和计算式,采用次主沉降比来确定次固结沉降与主固结沉降的比例。次固结系数与土的次主沉降比有一定关系,对于次主沉降比小于1的土,次固结系数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次主沉降比的增大,次固结系数的变化也增大。为了使沉降计算更可靠,建议泥炭地基的沉降计算采用平均次固结系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型试验及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方法研究聚氨酯-钢板夹层结构正交异性三跨连续桥面板的力学特性,并对比了不同桥面板车轮作用点处,截面受局部应力影响的纵横向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与普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相比,夹层桥面板能大幅降低局部应力集中,应力峰值约为普通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1/3~1/2,并可大幅减少焊缝疲劳裂纹的出现;由于夹层板自身刚度大幅提高,能大幅减少纵向加劲肋数量并减少50%以上的焊缝,从而节省钢材,减轻自重;聚氨酯-钢板夹层结构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应变试验测试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透水路面铺装是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性能聚氨酯透水混合料(PUPM)构筑的环境友好型透水路面铺装展现出了独特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明确PUPM的路用关键性能,参照国家及行业现行标准和规范,采用室内试验的方式,基于力学性能、功能特性以及空隙细观特性探索了PUPM与多孔沥青混合料(PA)的差异性。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单轴动态蠕变试验、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能试验,评价了其力学性能;通过透水性能试验、抗剥落性能试验和吸声性能试验,评价了其功能特性;采用X-ray CT技术,选用空隙率、空隙等效半径、有效空隙率以及迂曲度等空隙细观结构参数,评价了其细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PUPM在20℃条件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为17~19 MPa,较PA具有更强的抵抗永久变形能力、抵抗低温开裂能力、抵抗低温荷载破坏能力和抵抗水损害的能力;PUPM的透水能力约为PA的4倍,在长时间磨光作用下展现出良好的抗剥落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PUPM空隙率为28%~29%,空隙等效半径等空隙细观结构参数沿试件纵向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状态;PUPM相较PA具有更大的空隙等效半径、有效空隙率及迂曲度。PUPM因其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在透水路面铺装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轴心受压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适应建筑结构高耸、大跨的发展,提出了一种重载柱设计的新模式,即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该组合柱是在钢管混凝土内埋设钢骨。通过12根组合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短柱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影响这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套箍指标和配骨指标等,给出了该种组合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钢管、钢骨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该种组合柱不但具有很高的承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延性,可大大提高建筑物的防倒塌能力;由所给组合柱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燃用乳化油的柴油机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柴油机燃用O~#柴油和乳化油的示功图分析,用自编程序计算得到了放热规律曲线。对放热规律的3要素——开始放热时刻、放热规律曲线形状和燃烧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柴油机燃用乳化油的燃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Pen 60/80基质沥青中加入不同含量的Sasobit,应用常规的沥青性能试验(针入度试验、粘度试验、组分试验等)测试Sasobit改性沥青分别在15℃,25℃,30℃的针入度和软化点,以及60℃,120℃,135℃的粘度和组分等性能指标;通过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和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模拟沥青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评价Sasobit改性沥青的耐久性。同时,利用凝胶色谱仪(GPC)和红外光谱仪(IR)测试Sasobit改性沥青的分子量分布、官能团变化等微观性能,分析Sasobit对沥青宏观性能、官能团以及分子量等微观性能的影响,定性地建立Sasobit改性沥青微观性能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分析Sasobit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沥青中加入Sasobit后,Sasobit与沥青中的—OH和C—H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导致沥青中出现了新的芳香族C—O键,并使得Sasobit的长链烷基与沥青中的沥青蜡发生了共晶,因而改变了沥青的晶体结构、组分比例以及胶体结构,使沥青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变,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这一点与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Sasobi...  相似文献   

19.
油束雾化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燃油喷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可视化的测试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燃油破碎雾化过程认识的新观点,即在喷射纵向上,把燃油雾化破碎分为初始破碎区和细化破碎区2个部分;在喷射横向上分为雾化核心区、过渡区和边缘区3个部分。研究发现燃油破碎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油团、油线、油云聚集体等燃油破碎单元。结合测试结果对上述燃油破碎单元的出现、发展和转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油束雾化是一个连续渐变多状态混合叠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