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安 《汽车维修》2003,(1):58-60
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中的工作介质是自动变速器油,控制系统由油泵、主油路压力调节阀、节气门阀、调速器阀、手控阀、换档阀及其它一系列辅助阀和控制油路组成.在自动变速器中,有3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液压,即主油路压力、节气门阀压力和调速器阀压力,基于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控制自动变速器的升档和降档变换.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典型自动变速器液压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涉及齿轮式轴泵、转子式油泵、叶片式油泵和可变排量叶片式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2.单向离合器 在汽车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中,除湿式多片离合器外,还有一种起单向止动作用的单向离合器.它可以是滚子式的,也可以是楔块式的.一般来说,前者使用得更为普遍一些.当然,在自动变速器中,单向离合器的使用还不仅仅局限于执行机构,例如,在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支承处,也采用了单向离合器.  相似文献   

5.
6.
7.
林铭礼 《汽车电器》2007,(12):32-33
概述电磁阎的功能、类型。以雷克萨斯(LEXUS)LS400型轿车为例,介绍自动变速器电磁阎的构造特点和故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9.
丰田新款佳美(CAMRY)及大霸王(PREVIA)车采用了新型U241E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是A541E型自动变速器的改进型,具有结构紧凑、承受负荷大、传动效率高和齿间负荷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装备自动变速器的汽车能根据路面状况自动变速、变矩,驾驶起来轻便省事,逐渐受到车主的喜爱,也越来越多地装备到现代轿车上。但是由于自动变速器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总成,结构复杂,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颇显神秘。要详细分析自动变速器,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下面仅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由于1挡离合器K1和4挡离合器K4上的工作压力都是由1/4换挡阀SS 14来决定的。由电磁阀工作状态列表也可以看出,在1 挡和4挡各个电磁阀的工作状态除Y3/7y5之外都一样。Y3/7y5 由通电转为断电.系统打开。油压作用在SS 14的左侧.使活塞  相似文献   

12.
老款天籁轿车使用的RE4F04B自动变速器和新天籁使用的无极变速器(CVT)不一样。下面就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做个剖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带液力变扭器的无级自动变速器应用已在轿车及重型汽车上日益普及。本文叙述了两速式无级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  相似文献   

14.
魏琼 《北京汽车》2023,(1):26-29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电磁阀颤振(dither)标定对提升换挡质量有重要意义,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dither标定自动化及数据处理自动化,既降低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整车换挡质量,改善了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16.
(5)3挡油路工作流程。3挡油路工作流程如图12所示。 当自动变速器需要进行3挡运行时,UD电磁阀和UD压力控制阀将管路油压传送至低速离合器的工作腔,低速离合器接合。同时,OD电磁阀和OD压力控制阀将管路油压传送至超速离合器的工作腔,超速离合器接合,自动变速器实现3挡运行。  相似文献   

17.
徐安 《汽车与配件》2000,(49):18-19
在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中,多片离合器及制动器的接合和分离,以及带式制动器的箍紧和放松,都不能过于突然,以免产生换档冲击,影响乘车的舒适性,甚至造成总成中零部件的损坏。因此,在执行机构的液压系统中,专门设立了用于吸收因油压的突然升高变化而产生冲击的缓冲装置,目的即在于控制换档质量,避免执行机构发生振动或接合过猛。在各种缓冲装置中,实际使用较多的是液压蓄能减振器。  相似文献   

18.
换挡电磁阀是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电液接口元件。本文介绍美国ALLISON公司生产的大功率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HD4070PR电磁阀的结构原理以及驱动原理,并通过数据采集对其驱动原理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2.液压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由手动换挡阀、9个液压阀和3个线性电磁阀组成,液压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控制单元直接插接在一起,如图115所示。液压控制单元通过"旋入螺钉"(导油管)直接与链轮装置1或链轮装置2相连接,如图116所示。  相似文献   

20.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MT是在机械式变速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变速器,对其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通过研究AMT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执行方式,对AMT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出了相应的容错方法,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