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审定会于1998年2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技术监督局、船舶总公司及其所属的船舶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等部门共20多个单位50多名船体、轮机、船电、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通过专家鉴定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编制,并经国内造船行业专家初审,由船舶总公司于1993年6月颁发的《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一年多来,在我国各有关船厂贯彻实施,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得到了船级社、船东、设计部门和船厂的好评。船  相似文献   

3.
《船艇》2006,(2):F0002-F0002
为适应国际造船市场激烈竞争,促进船舶工业及航运事业的发展,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船舶经营,贸易,设计,生产的需要,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曾于1993年组织编制《中国造船质量标准》,英文缩写为CSQS(以下简称为《质量标准》),并作为规范性文件批准颁发。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船舶经营、贸易、设计、生产的需要,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决定组织编制《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简称《标准》,1993年由原船舶总公司颁由实施(中、英文版),它是原船舶总公司批准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由联邦德国机械制造业协会(VDMA)、造船工业协会和汉堡商会组织的联邦德国造船工业代表团一行三十三人于十一月廿八日至卅日在沪举行船舶技术发展学术报告会。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董事长、上海船舶工业公司董事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程望、联邦德国驻沪总领事齐澳多博士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工程》主编朱淞同志主持。报告会按近海工程、船舶轮机、船舶电气三个专题进行。会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上海船厂和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并进行了技术座谈。  相似文献   

6.
动态消息     
《造船技术》编辑部于去年十一月十日邀请船舶设计、研究、制造和教学单位的代表座谈,探讨“成组技术”在造船中应用的问题。这是本刊举行的第一次专题讨论会。应邀派代表出席的单位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工艺研究所、江南造船厂、广州造船厂、镇江船舶学院等,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技术部、上海船舶工业公司派同志到会听取意见,此外,还特邀了上海机电设计院同志参加座谈。会议由本刊编委会副主任刘应虎同志主持。与会同志对“成组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情况广泛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几种观  相似文献   

7.
《造船技术》编辑部于去年十一月十日邀请船舶设计、研究、制造和教学单位的代表座谈,探讨“成组技术”在造船中应用的问题。这是本刊举行的第一次专题讨论会。应邀派代表出席的单位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工艺研究所、江南造船厂、广州造船厂、镇江船舶学院等,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技术部、上海船舶工业公司派同志到会听取意见,此外,还特邀了上海机电设计院同志参加座谈。会议由本刊编委会副主任刘应虎同志主持。与会同志对“成组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情况广泛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几种观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06,28(1):64-64
近日,《中国造船质量标准》由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造船质量行业标准。该标准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的造船实践经验,参照了造船先进国家的造船质量标准、国际主要船级社规范以及相关国际公约与规则,体现了我国当前造船质量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于1992年8月7~8日在上海召开浅吃水船舶研讨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船舶设计委员会,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民船船型开发指导组,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武汉造船工程学会,福建造船工程学会的有关船舶理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对“周锦宇理论及其船型”进行了研讨。30多位造船专家并为此发出了如下呼吁: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举办研修班推广造船先进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造船技术获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我国造船业中推广和普及这些成果和经验,对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产量和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贯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造船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的精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造船生产设计成组技术指导组、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涂装技术指导组会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工艺研究所于5月下旬在该所联合举办了一期造船先进技术研修班。有17家大中型船厂的总工程师等主管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共22人参加。  相似文献   

11.
为使本刊更好地贯彻我国船舶工业方针政策,在推动全国修造船行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推广应用科研成果方面多作贡献,以实现在本世纪末修造船工艺技术达到国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和修造船产值翻两番的要求,不久前,经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同意,总公司技术部组织成立了“《造船技术》《国外造船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加强对《造船技术》和《国外造船技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编写的《造船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于1991年作为必须遵循的法规性文件,下达各造船企业、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实施。船舶总公司要求各企业在船舶生产中,既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不断深化和强化企业管理工作,又要在实践中,特别是结合经营机制的转换和深化企业改革,及时地  相似文献   

13.
《造船技术》月刊同大家见面了,编辑部谨向各位读者致以亲切问候,并简单介绍这份月刊。《造船技术》是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技术部主办,船舶工艺研究所主编的对船舶工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技术性刊物。它是由原《造船技术》双月刊和《国外造船技术》双月刊合并出版的。《造船技术》月刊保持原两刊的办刊方针和任务,即旨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在船厂中的应用,展开科技交流和传播科技信息,为造船技术进步、提高造船经济效益和造船工业发展服务。《造船技术》的内容,仍以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工艺及其相关生产技术为重点,注重实用性和适用性,紧密结合船厂生产、科研和船厂建设,兼顾大、中、小船厂。《造船技术》面向全行业,读者对象主要是造船企业事业技术领导干部、造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工,也可供船舶设计、检验、修理和用船人员,以及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造船质量标准》、《中国修船质量标准》的实施,将有力助推中国在2020年建成新型船舶工业标准体系,为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造船修船工业,不仅将成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新亮点",还将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船艇》1992,(1)
世界帆船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帆船模型展览会于1991年12月4日到8日在上海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性的帆船史会议。这次国际会议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发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与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南京郑和研究会协办,并得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交通部海运局、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交通部上海港口机械厂、江南、沪东、中华造船厂以  相似文献   

16.
《船艇》1990,(3)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广州造船厂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造船企业.拥有职工8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00多人.能设计制造符合国际主要船级社规范的三万吨以下的各类船舶和近海工程及制造各种国际标准集装箱和船舶舾装件,承接各种船舶的改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工程》编辑部组织承办的联邦德国船舶及海上设备新技术报告会于1987年12月4日至5日在上海举行。联邦德国驻沪总领事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程望副理事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欢迎和祝贺中德双方在船舶与近海工程等领域内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在开幕式上联邦德国船级社的格利克先生作了题为“近年来西德造船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的报告,受到出席开幕式从事船舶和近海工程研究设计、施工、教学等单位一百多位领导和  相似文献   

18.
《广东造船》2010,29(3):14-15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组织的“广东省船舶配套产业技术路线图研讨会”2010年4月17日在广州召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及广东省政府主管部门、船舶与配套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就《广东船舶配套产业分析报告》、《广东省船舶配套柴油机装备产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省船舶配套电子装备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组织与实施》等三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对三份研究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船舶工程》2017,(7):后插4-后插5
正7月7日,为期一天半的第五届中国渔业船舶装备技术及采购峰会在广州珠江宾馆拉开帷幕。来自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高校、船厂、船东、船级社、设计研究院所、渔业装备厂家及《中国船舶报》、《广东造船》、《船舶工程》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嘉宾12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向  相似文献   

20.
《船海工程》2004,(4):29-29
《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S)第二次修订工作基本结束,7月26日,该标准草案通过了国防科工委组织的审查会议的审查。该标准经进一步修改后将作为正式的船舶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