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物流一体化始终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行业一体化的进程中担当着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因此,长三角经济共同发展是必然的大趋势,也是一项国家战略。目前,长三角地区大物流圈体系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约150公里半径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和湖州等城市的上海物流圈;以南京为中心,包括镇江、扬州、常州和泰兴等城市的南京物流圈和以杭州为中心,包括宁波、绍兴、舟山等城市的杭州物流圈等三个物流圈。但是,由于长三角地区从行政上分属于两省一市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传龙 《集装箱化》2008,19(7):25-28
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自古较为富庶,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成长为我国沿海3大经济圈之一。2006年,长三角地区GDP达4.75万亿元,占我国经济总量的22.7%,物流额超过全国总额20%。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城镇人口及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逾400家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其中一些企业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也在此落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运文献信息》2004,(6):28-28
一种全新的物流运作模式——“网络快运”今天在广州正式开通,其将为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个人等客户提供远距离多种选择的小批量运送服务,并为外地客户提供在珠三角的分货服务,在珠三角经济圈内实现3小时到达。这种物流服务的出现,为粤港经济合作和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创造了现实的物流条件。  相似文献   

4.
港口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命脉,对于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地区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长三角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联系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长三角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用SWOT模型对长三角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港口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港口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要建成现场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必须有高效、发达的现代物流体系作其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发展现代物流不仅是上海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上海在全国乃至金球物流链中竞争力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十几年上海物流业才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上海作为全国和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口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四分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物流一体化始终在区域经济合作和行业一体化的进程中担当着助推器和开路先锋的重任.因此,长三角经济共同发展是必然的大趋势,也是一项国家战略.目前,长三角地区大物流圈体系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约150公里半径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和湖州等城市的上海物流圈;以南京为中心,包括镇江、扬州、常州和泰兴等城市的南京物流圈和以杭州为中心,包括宁波、绍兴、舟山等城市的杭州物流圈等三个物流圈.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内河航运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其军 《水运管理》2003,(12):13-16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上少数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的双优区域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极为广阔、发达的腹地和市场,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未来,长三角将成为我国经济最亮的亮点。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将通过更紧密的产业和交通联系,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发挥综合优势,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和配套。基础设施整合不仅是地区分工的前提,而且是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引导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先行条件和有效手段。构建坚实的综合性网络化基础设施是区域经…  相似文献   

8.
1 南通市物流需求市场分析 1.1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与南通市物流需求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据长江下游北岸,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北靠盐城,东濒黄海,西接泰州,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以沪、宁、杭、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六大城市群之一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拥有得  相似文献   

9.
徐逸桥 《集装箱化》2004,(1):28-30,14
《江苏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将全省划分为3个物流区域 ,即 :南京物流区域、苏锡常通物流区域、徐州物流区域 ;而江苏省物流区域布局则采取了“省级物流枢纽城市———省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模式。在这三个物流区域中 ,苏州 (含张家港、常熟和太仓三港区所在的县级市 )、无锡、常州、南通、南京、镇江、扬州和泰州等都是与《江苏省物流区域规划》密切相关的沿江主要港口城市。1江苏省沿江主要港口城市物流业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1.1苏锡常通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是长江三角洲中 ,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经济圈 ,经济实力居第…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进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2001年以来,青岛港提出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战略,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而进行的。青岛港已经具备了发展港口物流的各种良好优势和条件,建设铁矿石物流中心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1.
简要地介绍了物流一体化理论,研究了企业物流一体化结构模型,并探讨了物流一体化系统建模方法,提出了企业物流一体化系统多视图建模方法。同时,结合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多视图建模方法在物流一体化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为企业实现物流一体化系统提供了理论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洋航务》.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今年第一次将港口发展和合作作为一大主题.北部湾港口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叶时湘:依托港口的物流系统建设,实现港城物流发展的一体化,对培育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从广西在泛北部湾区域获得的发展机遇,从港FI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支撑新型工业基地的建设,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考量,均需要充分利用好港口及其物流服务体系,为广西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创造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物流运输行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物流运输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也可以有效扩充全球市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体系,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从而帮助区域经济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鉴于此,本文结合国际物流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和赋能进行研究,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港口面对战略挑战,实现了转型以后,利用信息化催生区域物流规模扩张、构建长江口岸物流信息一体化格局、保护物流服务创新的一些做法以及依靠创新引领港口高速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港口面对战略挑战,实现了转型以后,利用信息化催生区域物流规模扩张、构建长江口岸物流信息一体化格局、保护物流服务创新的一些做法以及依靠创新引领港口高速发展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6.
区域物流体系的定义 国际学术界对区域物流的定义尚未统一,而我国对区域物流的解释更不成熟,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区域物流强调系统性和合理性。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物流体系的概念。区域物流体系是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的有效服务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的有效实体流动,是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与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集成,以服务于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系。它要求集成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即以满足用户需要为目的,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有效率流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活动,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与管理流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及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义,而开展区域海事联合监管机制研究及试点则是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8.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节点、对外贸易的窗口,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港口已成为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略.对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经济交流和参与国际分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铜陵市作为皖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城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长三角,西连安徽中西部,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构建铜陵港物流枢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本地能源、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发展,而且能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开放、便捷、快速的物流通道。  相似文献   

19.
海运企业构建国际物流网络的模式包括投资和合作两种方式,它们都能实现海运产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从而体现国际物流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投资方式的扩张主要表现为直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扩大公司船队规模、购并和投资港口等形式。合作方式的扩张主要由航运联盟和代理加盟等企业间合作组织实现。国际物流网络主要采用投资方式扩张而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港口正向第四代港口转型。分析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及港口船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探讨港口转型期船代服务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