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豹 《中国水运》2010,(2):115-116
顺层岩质边坡是路堑边坡中常见的一种边坡类型,其稳定性与否对工程的安全起重要作用。为此文中首先将机动位移法引入该类边坡的稳定性计算评价中,推导出了以能量系数为评价指标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以某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为例,运动推导的计算公式验证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可行性。最后就层间内摩擦角、内聚力以及层面倾角对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首先查明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岸坡特征,然后建立稳定性计算分析模型,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基于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拟桥梁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及塑性区分布情况;最后综合分析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槽渡河特大桥罗甸岸岩质边坡在桥梁荷载作用下稳定,均满足稳定性控制标准,坡体变形较小,未形成连续贯通的塑性区,适宜建桥。  相似文献   

3.
薛新峰 《中国水运》2014,(3):288-290,293
运用有限元法和Newmark法对公路黄土高边坡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首先,进行边坡的静力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边坡的有限元动力稳定性分析,得到边坡的动安全系数和动力变形值。最后,将该动力变形值与newmark累积变形值进行对比分析。工程实例表明,该边坡在7度地震作用下,最小安全系数为1.10,处于稳定状态,但稳定性储备不足,有限元动力变形计算坡顶点和坡脚点的永久位移约为0.01m。而根据Newmark累积位移理论计算的结果,该边坡将不会发生累积位移,与实际情况反映不太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隧道开挖对临近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以实际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FLAC3D软件计算边坡开挖前后的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得出:开挖前与开挖后的边坡安全系数均为2.16,开挖前、后的塑性区,变化不大。由开挖前后的安全系数与塑性区可知隧道开挖对临近边坡的稳定性没有影响。对隧道临近边坡用喷射混凝土方法进行支护,支护后的临近边坡安全系数达到了3.2,未产生新的塑性区,表明采用喷射混凝土边坡支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是进行边坡设计和防护加固的前提。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为例,在系统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优势结构面的统计分析为核心,采用赤平投影和刚体极限平衡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根据粉细砂边坡的饱和一非饱和强度与渗流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对边坡变形和破坏的作用机理,表明降雨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之一;粉细砂边坡在无降雨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连续性降雨使边坡土体的含水量显著增加,坡脚部位饱和区内的基质吸力减小并出现塑性区,随着降雨历时延长,饱和区逐渐扩展至边坡土体中部,塑性区逐渐扩展直至贯通而发生滑坡;在长期低强度降雨条件下边坡较易发生深层滑动,强降雨时边坡更易发生浅层滑动。该研究提出了降雨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供一般的技术思路,可供边坡失稳预警和滑坡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QUAKE/W为手段,结合边坡工程实例,从动力角度对地震作用下边坡体稳定性和动力响应进行研究,用有限元的方法给出地震作用下的边坡位移量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发生在边坡的中上部;最大剪应力集中在坡脚附近,边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开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最后再将QUAKE/W模型导入SLOPE/W中把有限元法与极限平衡法相结合计算安全系数,同时给出最小平均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以其作为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公路既有桥梁附近基坑开挖可能对桥梁岸坡稳定性产生影响。结合工程实例,查明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稳定性计算模型,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基坑开挖前后岸坡的稳定性;基于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各种情况下边坡的应力场、位移及塑性区分布情况。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基坑开挖对既有桥梁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最不稳定部位均扩展至基坑脚,各断面的稳定性系数均有所降低,但在基坑开挖前后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3,边坡稳定;基坑开挖仅对桥墩边坡基坑外20m左右范围(2—4号桩8m位置)存在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应力重新调整、位移量较小;调节池基坑开挖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及桥梁基础无影响,可不进行特殊处治。  相似文献   

9.
胡亮建 《中国水运》2010,(2):119-120
人工填土边坡是常见的一种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且该类边坡的失稳与填土结构及其分布特征具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文中以扶风二期围墙滑坡为例,首先在滑坡变形破坏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整个边坡进行了变形分区研究;然后通过人工填土的空间结构特征,对边坡变形破坏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进而建立了与之相应的稳定性计算模型;最后运用传递系数法对各变形区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研究表明,该滑坡可分为A、B、C三个变形区,其中位于中部的B区为强变形区,位于左右两侧的A、C两区为弱变形区,各变形区在自重+地面荷载作用下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而在暴雨作用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鄂西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深路堑边坡开挖后失稳的情况较为突出。结合实例,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评价并计算了滑坡的稳定性,总结了该类型滑坡多为软弱夹层发育片岩边坡受顺层及节理控制,同时在施工和降雨的共同作用下诱发。  相似文献   

11.
针对荆州港松滋港区车阳河港口二期工程的港口高边坡稳定性与生态防护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具体工程实践案例为研究背景,工程边坡支护的方式为坡面防护系统+护脚处理,坡面防护系统由坡面土工格栅网、A/B型锚杆、泄水孔和植被砼构成,护脚处理为仰斜式素砼坡脚矮墙的方式进行边坡支护,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港口高角度边坡的竖向位移以及塑性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港口边坡稳定性,并有针对性的对港口生态防护技术提出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边坡防护技术满足港口高角度边坡的防护要求的同时也满足生态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出基于构造控制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识别方法,以某路堑边坡为例,根据优势结构面理论,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分别对单组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和多组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边坡岩体结构的稳定状态,进而对边坡破坏模式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判别原理和识别方法可以反映构造控制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右岸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断层岩体干湿循环力学参数弱化分析,结合有限差分法对断层弱化与不同深度卸荷裂隙组合影响下的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边坡位移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统计卸荷裂隙最大相互错动量和断层坡面出露处位移2组数据,结果表明断层软化会使上部卸荷裂隙张开错动、最大位移量增大,对边坡整体稳定性造成影响,并且得到了边坡的失稳模式和范围为以24m深的卸荷裂隙为底滑面,由断层处剪出。  相似文献   

14.
路堑边坡稳定性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运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影响滑坡稳定性的最敏感和较敏感因素,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滑坡监测和防治工作。为此,本文以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为例,在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然后从定量的角度对其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的是以安全系数为评价标准的常规定值设计法,而安全系数未能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应力重塑方法来研究边坡的稳定性以及进行边坡处治,研究结果表明,对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传统加固桩基岸坡的特点,运用强度折减理论和改进的有限元计算方法,以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时为岸坡破坏标准,对需要加同的码头桩基岸坡进行了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码头岸坡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软弱土层在自重和堆货作用下的边坡失稳,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方案,同时验证了该破坏判别标准是适宜的,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7.
陈长生 《中国水运》2010,(10):190-191
合肥市南淝河中游左岸河堤边坡是一沿河岸连续分布的高边坡,在调查河堤边坡工程的基础上,对该滑坡在多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持续暴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下降,尤其在考虑地震作用时,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这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某水电站坝肩右岸边坡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分析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结构面与坡面的产状关系,运用传统赤平投影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天然和降雨不同工况下的边坡应力场、剪应变增量和塑性区变化分布规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面的不利组合下,坡表浅层局部出现崩塌、块体滑塌现象,但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与天然条件下对比,降雨条件下,边坡的应力场、剪应力增量以及塑性屈服区面积均有所增加或扩大,但塑性区并未完全贯通,仅造成坡表层局部滑塌,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坡表局部遛滑掉块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做一定的坡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苍南霞关小学不稳定边坡威胁坡底数400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基于现场地质钻探,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上部学校及杨府庙区不稳定斜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饱水状态下斜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强降雨状态下将会发生滑动;下部民房不稳定斜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在饱水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在强降雨状态下将会发生滑动。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枢纽二线船闸深基坑边坡工程,建立概化模型,通过强度折减法分析软弱夹层边坡稳定性,并与规范比较得出边坡须进行加固处理。在对夹层边坡进行抗滑支护时,研究桩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不同桩位的抗滑桩内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从坡底沿着坡面向坡顶方向布置时,边坡安全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边坡塑性区塑性应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抗滑桩剪力作用方向反转临界点和弯矩最大值均位于软弱夹层带附近;当抗滑桩位于边坡中部时,边坡安全系数最大,塑性区塑性应变最小,抗滑桩剪力与弯矩达到最大,抗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