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长沙综合枢纽二期围堰截流方案,针对截流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采用1∶100定床物理模型,研究水流对截流戗堤的冲刷、水下抛石料的冲距及戗堤的稳定边坡坡度。试验表明,应选择合适的龙口位置及宽度,以减少对戗堤的冲刷;另外,通过水下抛石试验,得到不同粒径块石的冲距及戗堤稳定坡度,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上结论已运用于长沙综合枢纽二期施工围堰截流的实际施工中,并保证了截流工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那吉航运枢纽二期截流水力学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焱  周华兴  郑宝友 《水道港口》2004,25(4):199-203
通过1∶50局部定床正态模型,对二期明渠截流龙口水力特性、戗堤的抛投进占、截流对通航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二期截流工程具有龙口流速大、落差较大、水深较浅的特点;采取护底加糙同时上游角按45°抛投进占方法可有效地减少抛投强度和大块石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某个水利工程枢纽布置,河道水文条件等,对龙口选择、戗堤、截流的方式、流量的选择、截流的时段进行论述,而本工程的截流关键技术为上游截流戗堤龙口分区与备料以及计算龙口的水力学,并且利用该技术对本次研究的工程截流施工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4.
针对汉江某航电枢纽土石围堰汛期导截流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研究戗堤进占过程的水力特性以及截流对岸坡的冲刷影响,合理确定水下抛石料粒径。结果表明:1)通过对比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2)成功预测了一期围堰挡水能力,预测水位精度高达0.5 m。3)二期上游围堰采用双向立堵法,减少了截流对岸坡的冲刷。同时预测的龙口流速及抛石粒径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已成功运用于该项目实际施工中,并保证了该工程汛期一次实现成功截流。  相似文献   

5.
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二期截流戗堤采用粉细砂袋装土和块石联合进占形式,解决了当地石料紧缺问题,节省了大量资金,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软体排与扭双工字透水框架的各自结构护底优势、减少工程投资,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潜堤下游两者联合护底的水动力特性、防护效果及适用部位、布置方式等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坝脚附近出现下沉水流、堤坝后存在横轴环流;框架群可有效减缓水平向滩面水流,但无法消减越堤的竖向水流,框架不能直接抛投于堤脚或坝脚处,应抛投于软体排的下排边;排边框架抛投宽度以20 m左右(5 m搭接)为宜,框架抛投密度以2个m2时效果最佳;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翟焕明 《水运工程》2017,(S1):105-108
为保证防波堤施工过程中堤体地基和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堤体沉降监测、戗台沉降监测和堤体孔隙水压力监测3个观测项目。结果显示:在施工初期,由于施工速度快、加载间歇短,造成地基出现瞬时沉降过大;堤体成型后,各监测数据区域稳定,变化速率缓慢,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高。根据堤体实测沉降数据,通过双曲线法计算的土体固结度较高,地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沿海堤坝工程的合龙施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沿海堤坝工程的合龙,不同于江河截流。文章中提出了合龙施工方案设计的原则,论述了选择龙口位置、确定龙口宽度及制定合龙施工程序时应重视的技术要点,并介绍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南导堤Se标段合龙施工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土石围堰是一种常见的围堰支护方式,其稳定性及抗渗效果对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重要影响。以常德市艳洲枢纽一期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岩体破碎及碎裂、软弱夹层和滑坡3方面共同影响的恶劣地质情况,提出多层交互防护施工方案,进一步对土石围堰的边坡、戗堤块石护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艳洲枢纽围堰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施工困难;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对围堰结构和防渗设计进行研究;最后,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土石围堰的稳定性。工程施工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恶劣地质条件下围堰变形控制的要求,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孟加拉湾内的海浪受北印度洋涌浪影响,表现为中长周期为主的混合浪特征,其中平均周期10 s以上所占频率为42%、12 s以上所占频率为15%,波况复杂。针对该海域拟建工程所面临的波浪问题,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防波堤结构各部位稳定性,测定了堤后次生波传播变化规律,并对设计方案断面进行了优化。越浪水体冲击点位于堤内坡戗台附近,受越堤水流冲击附近块石发生位移,失稳率最高达到3.03%。优化方案调整迎浪侧坡度并增加护面块体和垫层块石重量,特别是降低戗台顶高使淹没水深增加,进而使越堤水体冲击减弱,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随着越堤后波浪传播距离的增加,次生波波高沿程变化呈现逐步递减趋势,沿程各测点中波周期为15.12 s所对应波高值均比10 s时更大,在低水位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另外,不同波周期对于堤前爬高、越浪量和堤后次生波衰减速率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石料源头及堤心石堆场有限,造成堤心石堆高后细颗粒含量增加,堤心石质量难以满足合同及技术规范要求,因此,采取加强石料源头控制等措施以达到堤心石级配要求。为从根本上减少堤心料的筛分量,保证防波堤的施工进度,通过设置中间层、调整堤心石质量级配方法,进行相应断面模型试验验证,为防波堤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防波堤的稳定性和消波特性是直接反映防波堤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防波堤设计理念中,堤身出现滑移就意味着防波堤结构的破坏,而当今防波堤设计的1种新思路是在保证防波堤整体结构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允许堤身存在一定的滑移量.重点介绍防波堤稳定性和消波特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探讨堤身滑移对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建议在外海...  相似文献   

13.
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筑物之一。为保证船舶安全通过升船机上闸首,需在升船机上游设置浮式导航堤。本文详细论述了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进行的浮堤形状及尺度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适合三峡水库波浪的具有良好消波性能的浮堤剖面尺度及形状。本文亦讨论了浮堤的连接结构形式,并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连接结构主要设计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项研究分别采用规则波与不规则波两种试验方法,通过有胸墙及无胸墙墙潜堤的对比试验,从不同角度对汕头深水港外导流防沙堤的稳定性进行了论证。试验结果表明,规则波的试验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在不规则波作用下原设计断面是不稳定的,其失稳率远超出允许的标准。潜堤及设置了胸墙的潜堤均有其特殊性不能用一般斜坡堤及无胸墙潜堤的标准去判断有胸墙潜堤的稳定性。本文就潜堤设计与试验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关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5.
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条件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利水电枢纽及渠化工程中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各国学者同仁研究了多种改善措施,它们是从堤头型式、堤身开孔、丁坝、潜坝、导航堤长短、及泄水闸导流方式等,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余竞  邹余  林君辉 《水运工程》2017,(11):156-160
针对淤泥软基上筑抛石斜坡堤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通长砂袋基础的方法,通过土工织物的加筋作用提高了抛石斜坡堤整体稳定性,同时缩小了抛石斜坡堤断面,节省了造价。以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陆域形成工程为例,介绍通长砂袋基础抛石斜坡堤在淤泥软基筑堤工程中的设计方法、特点及在本工程应用时相对于传统斜坡堤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舰船振动隔离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舰船声隐身技术的发展,全面综述了舰船振动隔离技术的理论研究体系、应用研究内涵及各自的技术发展前沿进展。从力学系统的3种模型特征内涵及其相互转换关系,论述了振动隔离技术的理论研究体系与理论发展前沿,指出了当前的理论研究热点。应用方面,着重阐述了振动隔离元件及隔离系统的结构形态、力学特征及其技术应用发展前沿。结合应用实践,介绍了振动隔离技术在舰艇振动噪声控制中的作用、应用研究方向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海岸防护堤坝工程中,采用水力插板桩技术修筑直立墙,并在墙前水下形成抛石护坡,此种水力插板与抛石斜坡组成的的复合堤,已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稳定性。对直立堤、抛石堤以及复合堤3种堤型开展不同波况下直立墙上和抛石护坡中波压力的试验研究,对复合堤的稳定性优于直立堤和抛石堤的机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抛石护坡明显降低了直立墙上的波压力,减轻了波浪冲击;直立墙阻止越浪带动抛石堤顶部块体向堤后运动,避免抛石护坡的过度破坏。两者结合使复合堤具有比直立堤和抛石堤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施工导截流设计是保证大坝主体工程施工期安全填筑的重要保障。遇到10年一遇洪水时导流洞泄洪,下泄流量134m~3/s;遇到50年一遇洪水时,大坝可做临时围堰挡水,导流洞泄洪。保证大坝安全施工,顺利度汛。根据河道来水量,经计算确定了截流戗体前水位为1,243.64m,确定截流堤顶高程为1,245.0m,最大高度11.0m。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水斜坡堤堤脚块石的稳定性问题,通过二维物理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水斜坡堤堤脚块石的稳定性随相对水深h_t/h及破坏数N_(od)的变化规律同有限水深相比存在一些差异。为此,依据试验结果对可能影响深水斜坡堤堤脚块石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将Van der Meer公式做了局部修正,该修正后的公式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可供深水斜坡堤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