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网络在单桩承载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PHC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别利用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对桩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进行估算,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组合预测;最后利用Lagrange算法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实例表明,使用该组合预测方法所得的预测结果比单纯使用灰色GM(1,1)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所得结果的总体误差要小,因而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冯伟  姚迪 《水运工程》2011,(10):7-10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根据工程实例的单桩静载试验结果,预测出其极限承载力,并与相关规范计算值加以比较。分析表明,预测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13,(5):430-436
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建立了高桩码头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将蒙特卡洛方法与有限元数值模型相结合,求取出堆载下高桩码头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的概率分布及其统计参数。以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结构抗力)和作用荷载(作用效应)为随机变量,构建反映高桩码头结构整体安全度的功能函数,采用JC法计算结构的安全指标,建立了高桩码头结构整体安全度分析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堆货荷载下高桩码头结构损伤与尺寸型式改变对极限承载力样本概率分布与统计参数的影响,得出了堆载下高桩码头结构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结构损伤与尺寸型式改变对其统计参数影响不大的结论。计算表明,利用此法分析堆货荷载下高桩码头结构整体安全度简便且可行。  相似文献   

4.
水上基桩的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锚桩法等传统方法较难实施,而自平衡法因其对场地条件要求低,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通过码头作业平台钢筋混凝土嵌岩灌注桩的自平衡测试,获得了实测荷载-位移曲线,得出了极限承载力,同时借助埋设于桩端的自平衡荷载箱,得到了端阻发挥曲线。  相似文献   

5.
梁板式高桩码头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是结构可靠度计算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在役高桩码头结构安全评估问题,选择结构材料性能参数与几何尺寸参数为随机变量,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法建立典型梁板式高桩码头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模型及统计参数。研究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无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及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损伤数量对高桩码头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荷载作用下无损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和损伤数量不影响结构极限承载力的概率分布。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计算损伤结构的可靠指标时,可以采用无损结构极限承载力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由于旧高桩码头的改造不能依据原有的设计承载力或现有的规范来进行,故需对拟改建码头的基桩承载力重新进行计算,为旧码头的设计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ANSYS软件对某高桩码头拟改建后的基桩桩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对主要荷载取了较大的安全系数,对门机吊车产生的移动荷载情况进行了多次的桩力比较,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基桩的最不利荷载,从而得出最大的桩力设计值。  相似文献   

7.
码头大管桩出现的不同类型缺陷,如混凝土脱落和钢筋锈蚀,会造成码头承载能力下降。基于完整桩-土体系的荷载传递理论,推导获得缺陷桩剩余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依托工程实践,考察混凝土剥落和钢筋锈蚀这两种缺陷类型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结论:混凝土剥落位置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有影响,混凝土剥落位置位于土层内部会减小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减小0.07%,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减小1.72%;但对桩身竖向承载力却不同,混凝土缺损对桩身轴心受压承载力减小25.65%,钢筋损失对桩身竖向承载力减小20.95%。混凝土缺损比钢筋缺损对桩身各项承载力的影响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8.
首先采用ANSYS软件对某高桩码头的原构件及基桩承载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模拟试验预定的加载步骤分多次施加荷载,获得了相应荷载作用下码头试验段各构件的内力及群桩中的单桩承载力;最后在码头结构上进行加载试验,测出相应的内力及单桩承载力,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计算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码头各构件及群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桩基础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应用V-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终锤贯入度、桩端持力层和极限承载力是保证基桩施工质量的要素。采用高应变全程动测试桩研究不同壁厚开口钢管桩在珊瑚礁灰岩地质中的沉桩性状,主要包括测试承载力、沉桩贯入度、打桩应力以及桩身传递能量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分析480根开口钢管桩的沉桩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基桩持力层应选择强风化珊瑚礁灰岩,终锤判定条件应同时考虑终锤贯入度和入强风化岩深度2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影寻踪法对基桩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以基桩承载力为因变量,以锤击力最大值、传递给基桩的最大能量值、基桩顶最大动位移、Zv最大值、基桩入土深度、桩径为自变量,得出了基桩承载力的投影寻踪预测模型.研究发现,通过32组实测数据训练后,投影寻踪模型的基桩承载力预测值与高应变动测法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071 83%;该模型对6组验证数据的预测值与静载试验实测值、高应变动测法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352 97%和±6.0111 21%.结果表明,该投影寻踪法预测模型是精确的和可靠的,投影寻踪法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方法,值得在基桩承载力的预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楔形桩的形状和受力特点,结合极限平衡理论提出楔形桩极限平衡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土质条件对楔形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结果分析表明,楔形桩的承载力是随着锥角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14.
大管桩在港口工程中应用广泛,目前对其承载力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由于影响大管桩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且多具有不确定性,文中结合港口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承载力经验公式,运用可靠度理论对大管桩竖向承载力加以研究,建立了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方程,按JC法计算了可靠度指标.对某港口大管桩承载力进行可靠度计算,并对影响单桩承载力可靠...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桥梁大直径超长钻孔嵌岩桩承载力测试的实践,介绍了O-Cell桩基承载力试验原理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对于荷载箱位置的选取及超长嵌岩桩成孔成桩工艺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桩码头横梁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实际工程,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高桩码头的预应力横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采用分离式建模方法建立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利用Solid65单元模拟混凝土、Link8单元模拟钢筋,根据Houde的粘结滑移理论,应用非线性弹簧单元(Combine39)组成界面单元模拟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非线性粘结滑移关系.通过逐步加栽的方式,计算确定了横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螺纹桩基是一种新型桩基础,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已经在工民建、道路桥梁等领域有所应用,但是目前对螺纹桩的承载机理研究还不成熟。为了研究螺纹桩的承载机理及其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探讨螺纹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分析螺纹桩尚未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获得了螺纹桩不同桩段阻力和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为螺纹桩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PHC管桩具有承载力高、耐久性好、施工速度快、造价合理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桩码头基桩。尽管高桩码头(PHC)理论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波浪力作用下高桩码头的结构受力分析仍不够完善。本研究在工程实例的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建立高桩码头有限元模型,研究波浪力对高桩码头结构的影响,并对桩的失稳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宋炎 《水运工程》2007,(12):20-25
提出大直径灌注长桩工作性状并同时考虑负摩阻力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采用Mindlin解答以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端处产生的桩端位移,从而建立了层状地基中大直径负摩擦灌注长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理论。根据该理论计算得到的荷载一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较为吻合,可作为确定大直径灌注长桩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二七长江大桥2号试桩进行测试,试验采集了桩身应力、荷载箱位移等数据,并采用改进荷载传递函数转换法等效转换成传统静载下的桩顶荷载及相应沉降,确定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