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某轿车采用双离合变速器,在起步爬行工况存在明显的整车抖动现象,并且导致变速器异响。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手段发现整车抖动频率与发动机转速、输入轴转速以及转速差相关,结合离合器颤振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得出离合器执行过程中压力变化引起的颤振是整车爬行抖动的主要原因,离合器压力变化主要与本身结构参数—离合器不平整度(MGF)相关,通过整车试验方法和主观评价方法分析不同的离合器MGF值对整车抖动的影响,从而获得最优MGF值,有效解决该车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纯电动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是整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综合考虑电机、电池的特性和整车的性能要求。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机功率、转速,电池容量以及传动系速比等。文章进行了动力系统参数的计算和匹配,在ADVISOR软件中进行整车和各部件模型的搭建并基于中国城市道路循环对匹配结果进行模拟,验证匹配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Cruise构建了纯电动物流车整车性能仿真模型。以动力性和经济性为综合目标,对电机额定功率、额定转速,过载系数和总传动系数进行了稳健性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动力参数使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更好的同时,也更能容忍车辆载荷等噪声因素的波动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可为相关参数匹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纯怠速工况,与传动汽车怠速有所不同,几乎完全无负载,可能会存在间歇性低频抖动问题,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首先提出间歇性指数来评价抖动的间歇性水平。进而对车内振动、发动机振动、转速波动和发动机缸内燃烧压力进行了全面测试及分析。综合利用时频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燃烧稳定性分析来识别间歇性抖动原因。研究表明,车内的间歇性抖动是由发动机的转速波动和燃烧稳定性差引起。通过优化发动机VVT参数,可以明显改善整车间歇性抖动,间歇性指数改善了40%,主观感受较好,达到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汽车动力系统的匹配,决定着汽车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好坏,决定着所选动力的有效发挥。这一性能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特性、传动系参数,以及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匹配。文章通过AVL-CRUISE软件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并对提供的四个发动机和两个变速器进行合理地匹配,并比较匹配结果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找到一种最佳的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6.
1前言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形式是液力变矩器与动力换档的旋转轴式机械变速器串联.因它具有对外负载良好的自动调节和适应性,使车辆起步平稳,加速均匀,其减振作用降低了传动系的动载和扭振,延长了传动系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通过性以及车辆的平均速度.自动变速器的效率低于机械变速器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液力自动变速器历经采用多元件工作轮液力变矩器、闭锁离合器、增加行星齿轮变速器档位、电子控制等多种方法,使之综合经济性能得到了提高.其中最有效的是最近十年来,在控制方面大量应用电子技术,使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换档点控制,变矩器闭锁离合器控制,换档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7.
奇瑞轿车所采用的0.8AMT型变速器,其传动机构及换档机构与一般的手动变速器基本相同,但其换档操纵机构却由手动式变为电控液动式。由于离合器也受变速器控制单元(TCU)控制,从而取消了离合器踏板。TCU通过控制发动机、离合器以及变速器之间动作的最佳匹配状态,在实现电控换档的同时,既确保了换档时间的减少,又保证了驾驶员和乘客在换档期间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轻卡怠速时驾驶室抖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款轻卡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怠速驾驶室抖动问题,抖动较为严重,主观感觉明显,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率、转向系统模态、整车驾驶室模态等可能引起驾驶室抖动原因的分析,最后确定怠速驾驶室抖动为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差、整车驾驶室模态和发动机二阶阶激励耦合引起。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进行优化,以及降低怠速工况发动机转速,解决了驾驶室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9.
因电机转矩频繁、大幅值变化以及行星排的间隙和摩擦,复合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行驶时易发生传动系扭转振动,影响整车驾驶平顺性。为提升驾乘品质,本文中提出了前馈校正和主动阻尼防抖两种控制策略。首先,考虑扭转减振器、传动轴和轮胎的弹性,对复合功率分流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并将其简化为一双质量块模型,推导了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并对传动系扭转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简化模型设计了前馈校正器,对系统零极点进行重新配置,优化系统固有振动频率。然后,基于简化模型设计了轮速观测器和主动阻尼控制策略,探讨了观测器的极点配置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对上述两种防抖策略进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前馈校正和主动阻尼策略均能有效抑制系统纯电动工况下齿圈转速波动,降低整车冲击度,提升驾驶平顺性。其中,前馈校正策略的抖动抑制效果优于主动阻尼策略,但主动阻尼策略的整车动力性优于前馈校正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传动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件是变速器,它不仅能够改变传动比,而且可以实现空挡和倒车等功能,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等,所以改善整车性能的重要途径就是对变速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变速器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就是对其结构建立正确的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动态特性。本文针对宝  相似文献   

11.
汽车NVH振动与噪声指标是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它直接影响着乘客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的安全性.为了确保生产的产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优势,各厂商都对整车的NVH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动力传动系是整车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变速器作为动力传动系中主要传动部件之一,对传动系的振动和噪声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对某型变速器在整车上的异响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最终消除了异响,为开展变速器的减振降噪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一款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动力系统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及整车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参数匹配。为进一步提高整车性能,采取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案,对整车的传动系参数进行优化。在ADVISOR仿真平台下搭建整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中对自动挡纯电动物流车的参数匹配以及采取的优化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重型牵引车搭载柴油发动机车型,通过传动系的优化匹配,在满足满载运输的条件下,保证发动机在常使用的转速区间与经济性转速区间相吻合,以达到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改善。并运用计算机仿真、转毂试验台、道路分别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和要求,最终验证了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满足港口运输的条件下,通过传动系进行优化匹配,保证了搭载LNG发动机的4×2港口运输牵引车常用转速区间符合经济性转速区间,改善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并运用CAE软件、转毂试验台及道路试验分别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和要求,最终验证了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自动换档过程中的动态闭环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安林  武文治 《汽车工程》1994,16(5):276-282,302
在自动换档过程中,变速器传动比的突然改变往往伴随换档冲击。为此,本文研究用调节发动机油门开度弥补牵引力波动,用动态闭环控制减少换档过程中同步齿轮的转速差和接合离合器时的主从动片的转速差等,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起步,换档品质,实现了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三者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6.
动力性能★★★★☆1.4L发动机匹配5档手动变速器,可以更合理利用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动力输出。换档时的机械冲击变小,可以使驾驶者获得收放自如的驾驶乐趣,起步加速动力十足。最高车速可达到172km/h。另外,新款的上海大众Polo还匹配了6档手自一体tip-tronic变速器,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动力输出,性能更出众,性价比也更佳。  相似文献   

17.
变速箱速比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 《汽齿科技》2008,(1):36-45
本文阐述了某汽车DCT六档变速器在与整车匹配中选择合理的传动比,使发动机与变速箱动力衔接顺畅,换档快速,体现出整车动力高效率、操纵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匹配分析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出发,对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匹配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实例计算表明,应用该方法对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匹配进行优化设计时,整车综合性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纯电动汽车变速器需要符合驱动电机特性并利用同步器使将要啮合的齿轮达到一致的转速而顺利啮合,从而实现电动汽车换档变速的功能。所研究的纯电动汽车变速器无离合器,仅依靠电机的调速性能和同步器共同作用换档。通过对同步器的滑磨功和换档冲击度进行分析,利用电机自身的调速特性,减小主、被动齿轮转速差,减轻同步器磨损,缩短换档时间,从而提高变速器的换档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变速器在整车布置匹配过程中涉及的布置位置、结构匹配、空间和装配工艺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变速器与整车动力性、经济性、NVH、操纵等性能的匹配方法,整车各项性能达成开发目标的同时,保证了最大通用化率和最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