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针对挖掘机发动机连杆螺栓出现的早期疲劳断裂现象,建立了连杆螺栓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并与疲劳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连杆螺栓杆部与头部的过渡圆弧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疲劳断裂。为此提出了局部滚压的改进方法,经有限元分析,该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连杆螺栓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某电动轻卡转向节臂出现断裂问题,通过材质、力学性能检测及CAE结构强度分析,得出断裂主要原因在于节臂转弯处薄弱,发生疲劳断裂;对薄弱处进行加强优化,表面进行喷丸强化处理,疲劳寿命得到极大提升。经过疲劳试验及可靠性路试验证,优化措施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微型车变速器一挡齿轮在运行9100~9600kma,l发生断裂的问题,对断裂齿轮进行了断口观察及其化学成分、表面硬度、心部硬度和金相组织的检验。结果表明,一挡齿轮断裂为疲劳断裂,疲劳源位于齿根处,此处表面残留着较深切削刀痕,并不断扩展,因而引起交变弯曲疲劳断裂。采用改进一挡齿轮结构设计、机械加工过程中保证一挡齿轮齿根处质量等措施能预防齿轮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4.
王伟春 《汽车科技》2003,(3):37-39,49
基于对零件疲劳断裂断口进行的分析,在不采用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建立了一套零件疲劳断裂的快速诊断体系,可以快速查找发动机零件断裂原因,及时整改和预防零件故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车型球墨铸铁转向节柱转向横拉杆臂疲劳台架试验不合格的情况,利用CAE技术模拟分析了该零件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球墨铸铁主要化学成分对球墨铸铁机械性能和疲劳寿命的影响,并提出局部增大壁厚、改善过渡圆角的改进措施.经过试验验证,在质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球墨铸铁转向节柱疲劳寿命比改进前提高30%.  相似文献   

6.
牵引环在疲劳耐久工况下受到循环载荷作用,螺纹根部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本文主要探讨引起牵引环螺纹根部疲劳断裂的原因,并进行优化设计且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截面突变且无圆角过渡引起应力集中,继而引发疲劳损伤,发生脆性断裂。降低截面突变程度、增加圆角过渡可有效改善螺纹根部应力集中,解决牵引环疲劳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喷丸强化是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寿命的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地用于飞机、汽车及其他制造行业。球形铁丸时零件表面的冲击作用,会使其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能减小零件承载时所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提高其疲劳寿命。为量化分析喷丸强化的效果,用含2%Cu的锻造钢粉末制成连杆和试验试律,对其在喷丸和未喷丸状态下的疲劳特性进行了比较。由于零件的疲劳特性与其表面残余应力有关,所以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来测定零件表面应力大小和应力深度,并确定喷丸强化的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喷丸处理的连杆与试棒的疲劳强度明显高于未喷丸连杆与试棒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斯太尔差速器十字轴轴颈根部早期疲劳断裂的原因,即:圆角过渡过于尖锐及强度不足,并提出加大圆弧过渡和整体表面渗碳淬火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型曲轴是大型内燃机的关键零件,往往通过锻造成形进行加工制造.由于大型曲轴的直径比较大、形状复杂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锻造部件精度低、流线分布不合理、晶粒细化不充分等问题,采用DEFORM-3D软件对大型内燃机用曲轴TR镦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实现了曲轴锻造宏观成形和微观组织演变的模拟.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紧固件常见失效形式有装配拉长、疲劳断裂和延迟断裂;常见缺陷有尺寸和形位公差超差、头部折叠、螺纹流线镦断、齿部皱纹、折叠、裂纹和表面渗碳等。对于摩托车高强度螺纹紧固件而言,设计和强度计算很重要,而制造工艺控制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半挂牵引车传动轴端面齿突缘叉发生断裂的问题,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及金相组织检查等方法,确定端面齿突缘叉断裂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传动轴端面齿突缘叉断裂为早期疲劳断裂,产生的原因是锻造工艺不充分,锻造加热温度过高,冷却速度过快,加热炉密封性(炉内气氛控制不足)未满足工艺要求等,并为今后避免出现该类情况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某16吨铸造桥壳台架试验在平均58万次疲劳寿命时发生断裂失效,经过对组织、强度、粗糙度及结构突变引起应力变化等各方面的分析,发现断裂源处结构突变过大,导致此处应力集中明显是造成桥壳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同时过渡圆角处较大粗糙度会加速断裂进程。结合原因进行改进,最终桥壳疲劳寿命平均100万次不发生失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微型车风窗四角处出现疲劳裂纹的问题,在对原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后,从结构的传力路线角度提出了对车身结构的一些改进措施,对原车型进行相应的结构凋整,使各零件符合其刚度的要求,并对车身结构改进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SOFIM连杆螺栓出现的早期疲劳断裂现象,建立了连杆螺栓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该连杆螺栓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该连杆螺栓早期疲劳断裂的原因是由于杆部与头部的过渡圆弧处产生的应力集中所导致的。该结论为以后的改进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前轴是载货汽车的关键零件,承担着复杂的应力、应变。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安全。通过近一年的攻关,在前轴的失效分析、疲劳寿命估计方法、疲劳试验、产品改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对热处理、表面强化等工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前轴断裂问题,在提高汽车安全性上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轻型车在环路道路试验过程中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发生开裂的问题,对失效的后悬架减振器支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理化检验,推断出零件失效原因。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零件的受载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后悬架减振器支架受到沿减振器轴上下和弯扭的交变载荷作用而产生疲劳,疲劳源主要位于焊接缺陷处;零件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另外,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和基体上的等效应力最大值已经接近或超过了相应材料的屈服强度,不能满足零件安全使用的条件,建议提高零件设计时材料的强度级别,同时必须控制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凡属承受交变载荷的汽车零件,总是由于疲劳而损坏的。它经历三个过程,即在受拉伸应力的表面开始形成疲劳裂缝,裂缝的逐渐向纵深扩展和最后的瞬时断裂。改进零件的表面状态(提高光洁度、减少表面缺陷)和提高表层金属的强度,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疲劳强度。此外,利用表面的残余压应力来降低工作时的拉伸应力,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工艺方法。一、残余应力的作用零件内的应力是由外力的作用而引起。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零件内部也可能存在着应力,这就是残余应力。可以用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18.
某型号柴油发动机曲轴在台架实验运行约840小时后发生断裂,采用宏观检查、微观检查、金相组织检查、材料化学分析、材料力学性能检验等方法进行了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曲轴在复杂工况下产生了疲劳断裂,疲劳裂纹起始于R角凸肩边缘1.5mm处,该位置存在粗大的魏氏组织降低了曲轴的抗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找某轮毂单元内法兰盘的断裂原因,对其宏观断裂形态和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并通过硬度及有效硬化层深的检测、材料成分检验和微观组织金相检测,确定不是由于产品存在缺陷引起的疲劳断裂,而是受力过大导致的快速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断裂铆钉及相关零件的检验、铆钉断口分析、铆钉受力设计计算以及铆钉处的零件结构分析,判定了铆钉断裂失效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今后此类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