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一、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简介48V轻度混合动力被称作Mild Hybrid(轻度混合动力,也被称为软混合动力、微混合动力等),虽然没有明确的规范划分,但在汽车行业中,人们习惯把丰田、福特、通用这类混合动力技术称为Strong Hybrid(泛指混合动力技术,以下简称广义混合动力),而像自动启停仅需12V电压就可以带动的技术称为Micro Hybrid(也被称作轻度混合动力)。48V轻度混合动力的基本原理与丰田、福特等车企的广义混合动力技术一样,都是通过电动机与内燃机并联运行以提供额外的驱动力,同时兼具动能回收功能,但48V轻度混合动力相比广义混合动力技术而言占地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布置难度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等各种新能源车不断涌现。单就市场占有率而言,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普及最为成功的节能技术之一。截止到2014年10月,丰田混合动力车型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了700万辆,其混合动力技术被称为"世界上最成熟的混动技术"。丰田混合动力系统(THS)为串-并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俗称"强混",如图1所示。较串联的轻度混合动力系统、并联的中度混合动力系  相似文献   

3.
混合动力是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协同工作的动力源.通过混合动力混合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系统为汽车提供动力.达到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气污染的目的,使用的内燃机既有柴油机又有汽油机,但共同的特点是排量小、质量轻、速度高、排放好,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性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已从原来发动机与电机离散结构向发动机、电机和变速器一体化结构发展,即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混合动力总成以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  相似文献   

4.
周泉 《汽车电器》2005,(3):56-59
继普瑞斯、大霸王混合动力车之后,2001年8月丰田公司开发出第3种混合动力车,即装用经济型混合动力系统(THS-M)的皇冠混合动力车,与普瑞斯、大霸王混合动力车相比,经济型混合动力车的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其次引人注意的是每升燃油可行驶13km,与装用3缸机的罗伊尔车每升  相似文献   

5.
一、汽车节能技术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绩。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  相似文献   

6.
汽车动力的混合化发展趋势与构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归纳总结了内燃机混合化、动力传动系统混合化、燃料电池系统混合化的特点和概念.针对其中的共性问题能量混合构型进行了特点综述、自由度分析和实例介绍,并为实现汽车能源技术的多能源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功能模块化和多能源平台化的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7.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2,(33):18-20
节选四: 我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差距大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不均衡、产品技术全面落后.总体来看,我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方案不断丰富.国内混合动力商用车技术发展较快,但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全面落后.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累计生产了16622辆混合动力车,其中9922辆混合动力乘用车、6700辆混合动力商用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自主品牌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基本上还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8.
《轿车情报》2011,(8):20-20
雪佛兰Volt增程型混合动力车2745辆、本田Insight混合动力车11158辆、日产Leaf纯电动车3875辆、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66520辆、福特(Fusion、Focus、Escape)等混合动力车约18000辆,合计约102298辆(本田CRZ和Fit混合动力车,及其它少量电动车如Tesla等均未统计在内),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新的方向以来,目前关于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各界已经达成共识。但关于混合所有制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谁和谁混合、混合到什么程度、汽车产业属于什么类型竞争行业等问题,理论界、政府界和产业界还存在着分歧甚至误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为推进汽车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性思考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混合动汽车的基本概念,叙述了国外、国内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状况,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混合动力轿车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 2002对某一混合动力轿车进行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工作,它包括比较混合动力轿车与纯内燃机轿车的性能、比较混合动力轿车装备锂离子电池与镍氢电池的性能、比较多种不同典型道路循环下的混合动力轿车性能和比较采用不同控制策略的混合动力轿车性能。然后分析了混合动力轿车的部分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该研究可以帮助确定整车动力系统的配置方案,为企业设计混合动力轿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一、混合动力汽车1.混合动力汽车总体结构“混合动力”这个概念有两个发展方向,其一是双燃料动力,其二是驱动混合动力,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属于后者。驱动混合动力技术是指将两种不同的动力装置组合在一起使用,且两种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将混合动力技术分类和国际专利分类法相结合制定专利检索策略,在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区域分析和技术主体两个层面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分布进行研究,明确中国混合动力技术的分布状况和混合动力技术市场的基本格局,得到中国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中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生产、相关研发生产企业、研发单位发展政策和...  相似文献   

14.
正第1节混合动力汽车是咋"混"的混合动力系统是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动力组合在一起,共同作为驱动汽车前进的动力系统,其动力形式主要有燃油发动机、燃气发动机、电机等。但通常我们所称的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燃油发动机与电机两种动力组合的汽车,简称"油电混合"。虽然都是采用发动机和电机来驱动汽车前进,但并不都是采用燃油和电两种能量供给方式。只采用燃油一种供给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我们通常称其为"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而可以采用外接电源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被称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根据电机在汽车动力系统作用的大小,可以将混合动力细分为轻混合动力和重混合动力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气泡混合轻质土作为一种新型的轻质填料,不同的掺合料对其性能产生的影响不同。该文分别对掺加粉煤灰、矿粉、高岭土、粉煤灰+砂、矿粉+砂、高岭土+砂且配合比最佳的气泡混合轻质土进行抗压强度、干缩变形、干湿循环、抗冻性及微观试验。结果表明:在未加砂的气泡混合轻质土体系中,抗压强度最大、干湿循环及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最小的是粉煤灰气泡混合轻质土,干缩变形最小的是矿粉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加砂的气泡混合轻质土体系中,粉煤灰+砂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干湿循环及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最小,矿粉+砂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抗压强度最大、干缩变形最小;此外,分析发现加砂的气泡混合轻质土微观气泡尺寸大小及分布都较均匀,各性能都较未加砂的优越。  相似文献   

16.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作为驱动源,这样既可发挥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体现电动机无污染的好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按照能量合成的形式分为三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混合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对比分析,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特性,完成了基于混合动力汽车平台的CAN网络设计,具体包括CAN网络的总线协议设计、网络管理设计、整车网络拓扑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网的电磁干扰设计,并进行了实车网络的测试验证。测试表明,该CAN网络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混合动力汽车控制单元众多、信息传输量大、干扰大的网络特性需求,同时对整车厂混合电动汽车的网络平台化设计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一汽奔腾首款自主知识产权“强混合油电混合奥运示范车”——奔腾B70HEV在北京正式亮相。这是一汽奔腾继成功占位中高级轿车市场,突破高端汽车技术壁垒和品质壁垒之后,迎来的又一次自我突破。混合动力又分强混合、轻混合、弱混合3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车载测试系统,对并联及串联混合动力客车与常规客车进行了整车排放测试,分析了不同型式的混合动力车节能环保性能。研究表明:混合动力公交车比常规公交车具有更好的节能环保性能;并联混合动力竺享车油耗高于串联混合动力公交车;对于PM、HC和CO排放而言,并联混合动力公交车高于串联混合动力公交车,对于NOX而言,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20.
TLA混合沥青性能及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强 《公路与汽运》2008,(2):99-102
通过对TLA混合沥青的试验研究和大规模的工程实践,系统地介绍了TLA混合沥青的性能,并提出了“混合沥青”的概念。同时,具体说明了TLA混合沥青掺配比例的确定方法、检验指标、混合料质量控制方法和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