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诱导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具有差异性出行特征的出行者无法接受单一的诱导方案。针对城市快速路高峰时段拥堵问题, 研究了考虑车辆出行特征差异的交通诱导对象精准识别方法, 以保障诱导方案的实施效果。利用高德路况数据提取拥堵路段, 根据拥堵路段与相邻路段交通状态的相关性提出拥堵源路段识别方法; 利用车牌识别数据提取使用快速路车辆的出行特征, 包括快速路出行强度、地面道路出行强度、快速路出发时刻离散度和快速路路径选择多样性; 采用K-means++算法对车辆出行特征进行聚类, 识别出显著影响道路交通状态的出行者, 并为出行者推荐适合其出行特征的错峰或绕行诱导方案。以苏州快速路为例, 研究发现: 针对拥堵源路段的交通诱导能有效改善拥堵路段的交通状态; 类型3车辆(高频出行且易绕行)占单月工作日早高峰所有使用快速路车辆总数的14%, 却占单日早高峰总交通量的51%, 是重点诱导对象; 通过精准识别, 可推荐诱导车辆数占总车辆数的47%。   相似文献   

2.
赵欢 《时代汽车》2014,(8):86-87
作为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和研发功底的互联网企业,高德积攒了海量的历史交通信息数据,通过算法研究和数据模型建立,多维度分析道路拥堵特征和拥堵趋势,以深挖大数据挖掘为手段,总结为每季度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市民躲避拥堵出行建议》。创新性开发了以“拥堵延时指数”为基础的数据体系,反映过去拥堵情况、预测未来拥堵趋势,为用户“绿色出行”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也为交通信息服务个性化和智能化带来了颠覆传统的价值。2014年第二季度报告不仅总结了城市拥堵排名,更详细分析了城市拥堵趋势、道路拥堵排名、重点商圈拥堵情况等数据。  相似文献   

3.
《人民公交》2023,(11):52-53
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出行品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方面具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肖艳 《汽车与配件》2010,(32):32-35
<正>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交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环境、拥堵及交通安全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不断改善个人交通出行方式。其中车联网就是未来城市交通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可以大大改善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并使未来城市生活更加高效。三大技术平台共同铸就和谐统一的城市交通生命体如今,在很多大中城市里,拥挤的交通已令人们感到疲惫不  相似文献   

5.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增加,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产量销量持续的增加,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城市私家车数量持续快速上升。此种状况下使得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不断扩大,但城市区域空间有限,城市道路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车辆通行及停驻的需求,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日益加剧。城市交通拥堵不但影响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时间,拥堵停滞增加了能源消耗,拥堵停滞的延时排放加重了空气污染,拥堵造成的事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顽疾。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存在道路交通拥堵的城市都尽力采取措施去解决或缓解拥堵状况,但收效却不明显。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造成拥堵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查找造成道路拥堵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拥堵,城市头号顽疾;出行,难以言说的痛。这一切让人们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自行车,以发展的目光重新审视看待自行车出行并身体力行已成为当下的共识与时尚——  相似文献   

7.
所有出行群体中,受拥堵收费政策影响最大的是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引入相对拥堵费作为政策变量,表征拥堵收费政策对该群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基于Nested Logit模型,建立了拥堵收费影响下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利用对南京新街口商圈区域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进行的RP和SP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女性、低收入者、IC卡持有者、短途和高频出行者在面对拥堵收费政策时,更容易放弃小汽车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利用弹性理论,分析了不同拥堵费水平下出行者对出行时间和拥堵收费政策的弹性,结果发现:①出行时间的弹性反映了出行方式的总体服务水平;②出行者在出行方式选择时对拥堵收费变得“显著”敏感的临界值为13.25元/次。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导致出行时间及经济损失、事故频发、废气排放增多,给人们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城市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如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成为热点和难题。文中分析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引入相对拥堵费作为政策变量,表征拥堵收费政策对该群体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基于 N ested Logit模型,建立了拥堵收费影响下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利用对南京新街口商圈区域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进行的 RP和 SP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女性、低收入者、IC卡持有者、短途和高频出行者在面对拥堵收费政策时,更容易放弃小汽车而转向公共交通出行。利用弹性理论,分析了不同拥堵费水平下出行者对出行时间和拥堵收费政策的弹性,结果发现:①出行时间的弹性反映了出行方式的总体服务水平;②出行者在出行方式选择时对拥堵收费变得“显著”敏感的临界值为13.25元/次。(任刚,等:拥堵收费对弹性出行的小汽车使用者出行方式选择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50年前,印度德里大约有35%以上的人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但在今天,这个数字已大幅缩减。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道路被拓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汽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随之而来的却是出行高峰时段的拥堵以及大面积的空气污染。在印度,轻便的自行车因拥有机动性强、空间占有率低等优势,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随着健康问题被人们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1.
正1中国共享出行市场仍将继续增长在现阶段中国城市的复杂交通体系中,三大出行模式构成了中国消费者的出行体系:公共出行(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私人出行(如步行、自行车/助力车、私家车等)以及共享出行(如网约车、分时租赁、汽车租赁、共享单车等)。其中共享出行作为近年来提升城市交通效率、降低城市拥堵、通过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在过去3年里交出了极为亮眼的答卷:17. 7亿单的年订单量、创造550万的就业岗位、吸引234亿美元的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2.
张启明 《交通科技》2013,(1):147-150
为抑制交通拥堵峰值到来,构建廉价、连续、高效的路网分流系统,提出城市机动车出行导向系统设计,即以智能交通监理技术对车牌尾号控制方式,实现对称双向交通运行网络,将这种交通方式组成对偶循环网络,使其交通负荷按路强力分配,负荷则是以车牌尾号为出行导向,对号上路,减少模糊出行,从而改变交通流向分布特性,缩短交叉口交通拥堵时段以及弱化拥堵峰值.研究结果表明,制定出行导向系统实则是制定对称分流达到对称疏散目的,体现区域交通宜疏不宜堵的组织效果,保障导向系统交通流处于均衡、最优、最廉价状态,显现静态交通组织与动态交通组织的最佳匹配.本设计研究适宜城市潮汐交通高峰时段,根据平峰拥堵状况也可考虑全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交通城镇化、机动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城市正面临双重压力,同时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的紧缺也使城市发展严重受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道路拥堵状况加剧。文中分析停车换乘P+R(Park and Ride)出行方式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宁波市现有P+R停车场存在的弊端,确定影响居民选择停车换乘方式出行的因素;在非集计二项Logit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收费情况下停车换乘出行选择模型,提出合理的P+R停车收费政策建议,加强P+R设施的换乘接驳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发展及车辆增加,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上下班期间通勤时间会延长,不但消耗人们大量时间,还造成交通成本升高,环境污染严重。通过研究车辆拥堵测算法来预知车辆拥堵信息,结合雷达测速技术及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信息技术,把车辆拥堵信息及时发布,让可回避拥堵车辆的出行者提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毛萍 《人民公交》2015,(10):56-58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路网规划设计和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导致城市道路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建立畅通、高效的城市公交系统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选择。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体的城市公交服务,是解决居民出行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龄儿童2006年、2011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呈现出明显的机动化需求,其中非积极方式通学出行的比例持续增长,积极方式(Active School Travel,简称AST)比例下降,就近入学政策对通学出行总体有积极的影响.结合通学出行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校车、网约车多样化接送服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园周边AST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龄儿童通学出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多Agent方法和强化学习模型,建立了城市高峰时段通勤者出行方式及出发时间选择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限行政策下通勤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再现了交通均衡的形成过程.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同公交改善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限行政策实施后,公交出行人数增加18%,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峰时段的拥堵状况,但也会导致出行者在非禁行日公交出行的概率减小,因此仅采取限行政策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小汽车限行政策下,提高公共交通发车频率,能够使公交出行人数增加17.5%,小汽车拥堵等待时间减少85%,有效地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相比之下,降低公交价格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研究中采用的多Agent方法可以直观方便地描述丰富的个体行为,同时在描述个体行为与系统的互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探索复杂交通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快速充电站     
<正>公共交通分担率简称公交分担率,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这个指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也是一种宏观概念。"公交分担率=公共交通乘坐出行总人次/出行总人次*100%"公交分担率2004年建设部38号文《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中提出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要达到30%以上,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要在20%以上。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的承载能力不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不匹配、缺乏交通文明出行意识构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五大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立晓  颉磊 《公路工程》2023,(2):171-178
为了缓解地铁运营初期城市交通拥堵,考虑常规公交和地铁的快速准时性、便捷性、舒适性等8个心理潜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乘客常规公交和地铁的出行满意度影响机理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分析各心理潜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探究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与心理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常规公交与地铁的快速准时性、便捷性、舒适性分别对乘客的常规公交出行满意度和地铁出行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乘客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有车对部分心理潜变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地铁运营初期的城市提升常规公交和地铁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供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