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SEM、EDS等手段,研究了GFNi01、GFNi02、GFNi03三种镍基自熔性合金粉末氧乙炔火焰喷焊层的组织、表面硬度及喷焊层的维氏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喷焊层中强化相质点分布较为均匀.喷焊层与基材界面的硬度呈梯度分布,GFNi03喷焊层硬度最高.喷焊层与基材界面处明显存在合金元素的扩散.  相似文献   

2.
利用火焰喷焊和手工涂敷两种方法在球墨铸铁表面预置镍基合金过渡层,后采用镍铁焊条大电流连续焊接.分析了镍基合金过渡层与母材的结合情况和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及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过渡层与母材结合良好,喷焊过渡层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基本无白口及淬硬组织,接头宏观硬度低于HB210,可满足机加工要求,喷敷镍基合金过渡层是一种可行的焊补铸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激光重熔Fe,Ni和Co基合金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kW的CO_2激光加工机重熔Fe-Ni-Cr-B-Si-Mo-C(Fe基)、Ni-Cr-B-Si-Fe-C(Ni基)和Co-Cr-B-W-C(Co基)自熔合金涂层,矾究了激光重熔层的组织、相结构、化学成分分布和耐磨性、强韧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重熔涂层,可使显徽组织明显细化,合金元素分布均匀,硬质相弥散分布,显著改善了火焰喷焊层的强韧性,提高了耐磨性,是改善火焰喷涂层或喷焊层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火焰喷焊和手工涂敷两种方法在球墨铸铁表面预置镍基合金过渡层,后采用镍铁焊条大电流连续焊接.分析了镍基合金过渡层与母材的结合情况和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及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过渡层与母材结合良好,喷焊过渡层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基本无白口及淬硬组织,接头宏观硬度低于HB210,可满足机加工要求,喷敷镍基合金过渡层是一种可行的焊补铸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纯钛TA2为基材,纯铝箔为过渡连接层,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真空扩散焊方法进行焊接,对焊接后试样界面的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和组成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钛/铝界面附近形成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显微硬度值比钛基体和铝基体的硬度值都大;550、600、650℃时各试样的断裂位置均为铝基体或者钛铝扩散层;加热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120 min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最大值为86 MPa.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FNi15A,FNiWC35自熔性合金粉末为耐磨粒磨损喷焊材料,用等离子喷焊和氧乙炔喷焊工艺制备的试样进行了锁盘式低应力和碾压高应力磨粒磨损试验。  相似文献   

7.
以304不锈钢钢板作为基材,工业纯铝板作为过渡层,用真空扩散焊接的方法制备304不锈钢/铝/304不锈钢复合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仅对界面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和组成相进行分析.通过硬度和剪切试验测定界面的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结果表明,不锈钢/铝界面发生了原子互扩散,生成了多种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在原子扩散界面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过渡组织.扩散层厚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界面显微硬度值显著增大,剪切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Al-Si合金的氩弧表面铁、镍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氩弧将高熔点的铁,镍直接熔入Al-Si合金表面,经重熔后获得组织均匀的表面合金化层,合金化层的深度约5mm,经铁镍合金化后的表面硬度提高,铁,镍含量越高,焊后和T6处理后的表面硬度越高,两组试样镍铁比相同,铁镍含量相差2.7倍,焊态(快速冷却)组织均较为细小,T6处理后含铁,镍高的出现长度约50μm的条状组织;尽管两组试样焊缝微观形态不同,但相组成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氩弧重熔工艺研究—合金焊丝直接溶入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ZL108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将高熔点的铁、镍等合金焊线直接溶入低熔点的铝合金表面的氩弧重熔工艺,通过硬度试验、微观组织观察和成分分析,证明了该工艺是成功的。研究发现重熔区为铁含量越高,焊态和热处理后的硬度较高。在高于时效温度的条件下工作时,重熔区中铁含量越高。硬度的下降率降低,文中提出将一般认为是铸造铝硅合金中的杂质的铁作为铝硅合金的热强元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乙炔亚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对高炉铜质风口套表面喷涂耐高温、耐磨材料,可以改善工件的表面性能。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显微硬度计等对喷涂层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喷涂工艺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基体与喷涂层界面结合状况良好,界面附近基体组织细化。随着合金粉末中WC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能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通过改变离心铸造的转速,获得了初晶Si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富集的Al-24wt%Si合金自生梯度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硬度和初晶si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功率CO2激光器对不同含C量的Fe-C合金进行了激光熔凝处理,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激光熔凝层的组织与性能以及激光加工工艺参数和含C量对熔池尺寸、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e-C合金经激光熔凝处理后,表层组织细化,硬度显著提高,熔化层中存在碳烧损和氧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硬度试验,显微硬度,光学显微镜以及X光衍射相分析对马氏体合金寿铁堆焊金属进行研究,确定焊条药皮配方,使堆焊金属硬度HRC大于66,高于目前同类产品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球磨过程细化WC粉体颗粒,采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高硬度的无粘结剂WC硬质合金.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球磨后WC粉体颗粒明显变细,经热压烧结后形成组织致密的硬质合金,样品的显微硬度已经达到2294 HV;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热压烧结过程中,WC没有发生氧化脱碳现象.球磨处理使原始WC粉体颗粒积聚了很高的表面能和较大的畸变能,有利于烧结过程中WC粉末颗粒间冶金结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拉伸、弯曲、冲击、硬度和金相组织分析等试验,对手工电弧焊焊接WELDOX960E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hoenix SH Ni2 K130焊条、手工电弧焊焊接WELDOX960E高强钢时,可以获得拉伸、弯曲、冲击性能良好的接头;其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的混合分布;熔合区及粗晶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白色M-A块区;正火区组织为块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珠光体;母材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WELDOX960E高强钢焊缝硬度为270 ~ 300 HV,且距离熔合线30 mm处出现软化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直接冶金结合方法,研究了铝及铝合金覆板的厚度及复合温度与时间对闭孔泡沫铝夹心三明治与覆板结合层厚度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泡沫铝夹心与覆板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并测量了结合界面的扩散层厚度和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铝熔体与纯铝和铝合金覆板复合温度越高,复合时间越长,他们之间的扩散层厚度越大;当纯铝板的预热温度为400~450℃,复合速度为53.9~74.4 mm/min时,泡沫铝夹芯与纯铝板形成良好冶金结合,复合界面的互扩散层厚度为39~44μm;当铝合金覆板的预热温度为240℃,复合速度为58.3 mm/min时,制备铝合金覆板泡沫铝三明治所需的铝合金板最小厚度应为7.9 mm.  相似文献   

17.
7075铝合金以其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载运工具各个行业中,但是,铝合金在焊接后会出现疲劳强度降低的现象,这对载运工具的安全性产能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采用局部激光表面处理法来改善7075铝合金的疲劳性能。对未处理试样和局部激光表面处理后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研究表明,局部激光表面处理能有效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提高疲劳寿命。ANSYS有限元残余应力分析及硬度试验表明,局部激光表面处理后试样上形成的残余应力场和局部软化现象是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of conventionally solidified Ni-xSi (x = 21.4%, 22%, 24%, 26%)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s of different Ni-Si alloys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O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he phase composition was indentified under the help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 analysis. The macro-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Ni-Si alloys at room temperature were also exa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closely depended on the Si content. Due to the vast formation of primary ??-Ni31Si12 phase, the hardness of Ni-26.0%Si allo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Ni-21.4%Si eutectic alloy. However, the fracture toughness was greatly weakened simultaneously. The (?? 1-Ni3Si+??-Ni31Si12) lamellar eutectoid structure formed in the primary ??-Ni31Si12 phase exhibited better ductility than single ??-Ni31Si12 phase at the cost of relatively small hardnes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9.
对新型Zn-Al合金(铝含量33%,锌含量67%)着色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5-碘基水杨酸(浓度15%)和少量硫酸(浓度为0.2%)组成的电解液能形成稳定、均匀的灰褐角镀层,解决了合金表观色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