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选用油石比微机软件和电子称量系统,对油石比工作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全部过程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油石比是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矿料级配、取样均匀性、试验误差和拌合楼计量系统对不同类型混合料油石比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减小油石比变异性措施。结果表明:0.075mm颗粒含量与油石比变异性具有负相关性,取样测试应从摊铺机熨平板后取样,试验时应加强泄露矿粉的标定工作,应保证拌合楼计量系统的稳定和精确。  相似文献   

3.
开级配透水性抗滑磨耗层材料组成设计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级配透水性抗滑磨耗层的材料组成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设计方法,本文在分析了有关国际上经验方法后,认为均有不足之处,为此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该法初选的集料组成按Ⅰ法计算,沥青油石比以集料吸入的沥青油石比和集料表面形成沥青簿膜厚度的油石比相加而得,并提出了粗、细集料组成检验的正确公式和油石比的检验方法,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可供生产参用。  相似文献   

4.
HMA和SMA最佳油石比快速确定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何种分析方法,揭示了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HMA)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的最佳油石比与合成集料毛何种相对密度Gsb、表观相对密度Gsa及沥青相对密度Gb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当集料配比组成确定,有了Gsb、Gsa、Gb后,在未做沥青混合料试验之前,即可求得最佳油石比。进而计算最大理论密度Gmm。并可分别求得有效沥青油石比,集料吸入沥青油石比。经多项工程初中检验,证明可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沥青含量检测结果受矿料级配影响的问题,采用以比表面积估算油石比的方法研究矿料级配与油石比的关系。通过模拟级配离析取样的燃烧试验,建立油石比与关键筛孔的相关关系;通过目标级配计算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与矿料2.36mm及4.75mm筛孔的通过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且通过目标级配计算的油石比与目标油石比接近。  相似文献   

6.
目前测定工地油石比的方法,一般是取样在室内用抽提仪进行抽提,或用煤油加热溶解反复进行清洗。这两种方法均比较费时,在试验时还会放出一些有害气体。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本文提出用视比重法测定工地油石比以供参考。一、基本原理视比重法测定工地油石比的基本原理是:事先配制比差为0.5%的五个油石混合料试样,其中要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设计油石比,分别测出每个油石试样的视比重  相似文献   

7.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大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Superpave混合料设计法、力学指标设计法对4种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30、SUP30、CAVF30、BLF30进行最佳油石比确定,并根据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对3种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在此基础上建议采用大马歇尔击实成型试件的力学指标设计方法来确定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在初步确定最佳油石比后再考虑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情况适当增加0~0.2%作为最终的最佳油石比。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压实功对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通过调整GTM设备的垂直压强,分别获得了0.7 MPa、0.6 MPa和0.5 MPa压实功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并与马歇尔法75击设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GTM设备垂直压强的增大,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显著提高,最佳油石比降低,在垂直压强为0.5 MPa时的体积参数和最佳油石比与马歇尔法75击的该参数相当;相较于马歇尔设计法,采用GTM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增强其路用性能,降低油石比,节约工程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9.
根据集料颗粒形状不同和大小变化分析,油石化的变化反映在颗粒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上,其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油石比反映的是一定量的沥青混凝的平均油石化,在现场对集料的级配进行了严格控制,同一级配集料的形状,大小一致,比重相同,有利于获得满意使用标准所要求的级配的沥青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黑色路面病害的产生,油石比率不当是重要因素。在沥青混合料拌和场,由于设备和操作水平的不同,混合料的油石比往往误差很大。目前,国内外检测油石比的方法分为冷、热法两类,这些方法的检测时间长、精度低,难以指导生产。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中油石比的情况,是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工程技术人员都探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高原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试验分析了油石比、温度、加载速率等对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有所不同。高温时,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随油石比的增大而波动变化,但影响较小;常温时,劈裂强度随油石比的增大呈抛物线形变化,出现峰值;低温时,劈裂强度随油石比的增大呈增大趋势。在相同的加载速率下,劈裂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劈裂强度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油石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0℃时的劈裂强度对加载速度的变化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2.
掺加矿物纤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福倍安道路专用矿物纤维对沥青混凝土最佳油石比以及最佳油石比下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物纤维的添加对最佳油石比的影响很小,并确定了最佳添加量,通过添加矿物纤维提高了混合料的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劈裂强度、劈裂比和车辙等各项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低温地区沥青混合料冻融疲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冻融及非冻融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试验结果,得出了冻融前后不同油石比沥青混合料的耗散能疲劳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冻融对混合料疲劳寿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提出了高寒地区满足抗疲劳性能的最小油石比。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4)
选用市政道路现场铣刨废旧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掺加新鲜沥青和废花生油,优化AC-25C目标级配的最佳油石比。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掺加比例为30%,油石比分别为2.1%、2.5%、2.9%和3.3%(油石比为新鲜沥青占废旧沥青混合料和新添加集料的总重量的比值),废花生油的掺加比例根据老化沥青的恢复效果确定。在最佳油石比下,通过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评价废花生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废花生油的添加能有效恢复废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旧水泥砼路面设置应力吸收层是防止和减少反射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至关重要.该文以混合料为最紧密骨架结构状态时对应的油石比为下限,以析漏拐点油石比为上限,在该范围内,兼顾高低温性能来确定最佳油石比.试验表明,按此方法设计的应力吸收层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可显著提高旧水泥砼路面加铺层的路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揭普惠路面微表处沥青混合料为原材料,考察5种含水量、5种油石比、5种级配变化对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稠度的影响,并进行3种因素的显著性分析,识别最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通过稠度曲线进行含水量及油石比实测值与预判值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油石比越大,级配越粗,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的稠度越大;相对于油石比、级配,含水量对混合料...  相似文献   

17.
我段近年来在油路施工中,对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曾使用了一种直接与标准油石比混合料样品对比检定的方法。该法无需复杂的设备,手续简便,检定结果尚为准确,方法极其快速。现介绍如下: 一、检定方法简介:事前取用备妥待用的矿料和沥青,准确地配制出包含施工设定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在内的一系列标准油石比的混合料样品,并将其分放在特制的样品箱里作为对比的标准样品。检定工作是在施工现场,对拌合场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随时  相似文献   

18.
王向阳  高宇星 《公路》2012,(1):139-142
导电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道路融雪化冰铺装材料,对沥青、集料和矿粉等原材料进行性能试验后,计算出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计算,得到基准油石比,并对导电沥青混合料的拌和顺序加以调整,完善了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而后采用四电极法测量以各导电相材料掺量及油石比制备的导电沥青混凝土试件的电阻率,分别分析碳纤维、石墨掺量及油石比对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导电相材料掺量和油石比范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轴载及胎压的增大,超载及渠化现象也日益严重,很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因抗剪强度不足而出现了各种病害。本文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对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参数的因素进行试验分析,在不同油石比、沥青类型、压实度情况下测得沥青混合料的c和φ值。试验结果表明:油石比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有较大影响,随着油石比的增大,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最佳油石比下达到最大抗剪强度;沥青的粘度越大,沥青混合料的c和φ值就越大,抗剪强度就越高;在最佳油石比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避免常规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最佳油石比范围太宽等问题,提出了考虑结构耐久性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方法,通过引入扭剪试验和低温SCB试验来精确计算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经室内析漏、分散、贯入剪切以及SCB疲劳试验验证,该法具有较好的技术优越性,研究成果可对今后同类型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