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维生素E(Vit E)的测定,探讨胎膜组织的氧化应激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用化学比色法对30例胎膜早破孕妇和30例正常孕足月妇女胎膜组织中SOD、MDA及Vit E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孕足月妇女相比,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MDA水平均升高(P<0.05),而SOD、Vit E水平均下降(P<0.05,P<0.05)。结论胎膜组织的氧化应激与胎膜早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转录因子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乳腺癌微钙化形成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骨转录因子Runx2和骨桥蛋白OPN在62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根据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片中微钙化的有无与数量多少,将62例乳腺癌分为3组,即无钙化组、少量钙化组以及大量钙化组,观察Runx2和OPN蛋白表达与不同乳腺癌微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Runx2蛋白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2.6%(45/62)。OPN蛋白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0%(49/62)。Runx2和OP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钼靶X线片中微钙化的出现和数量密切相关,随着微钙化从无到有以及由少至多,Runx2(χ2=15.686,P<0.05)和OPN(χ2=16.161,P<0.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步增高的趋势。但Runx2和OP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钼靶片中微钙化形态无关。结论 Runx2和OPN蛋白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胃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胃癌、32例胃不典型增生及20例相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p65蛋白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46.88%、74.60%,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胃癌中,NF-κBp65蛋白在低分化组、侵及浆膜层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高中分化组、未侵及浆膜层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89.66%vs.61.76%;86.49%vs.57.69%;84.62%vs.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p65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此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KLF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9例宫颈鳞癌、28例宫颈原位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LF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KLF4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原位癌中的表达均为阳性,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0.05);KLF4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不相关.结论 KLF4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与宫颈鳞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在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PA)、交界性多形性腺瘤(RPA)、恶性多形性腺瘤(MP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4例涎腺PA、9例RPA、11例MPA以及9例癌旁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 mRNA在涎腺PA、RPA、MPA中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癌旁腺体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涎腺PA中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RPA、MPA及癌旁组织(P<0.01),而RPA与MPA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在MPA中高分化者与中低分化者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urvivin基因的转录和扩增可能参与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进程,并且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达,有望成为涎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氧刺激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机制。方法将细胞分组,低氧组用20mL/L O2培养16HBE细胞,培养时间分别为6、12、24h;对照组于常规条件下培养。选择MMP-9和TGF-β_1表达较高的时间组予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抑制剂Lificiguat(YC-1)干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和TGF-β_1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IF-1α、MMP-9和TGF-β_1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低氧组MMP-9和TGF-β_1转录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G1478、YC-1可抑制低氧引起的上述改变(P<0.05);AG1478能降低在低氧诱导时高水平表达的HIF-1α。结论低氧刺激可能通过EGFR诱导HIF-1α表达,进而促进气道重塑相关因子MMP-9和TGF-β_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HBx)蛋白对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已构建好的HB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瞬时转染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及HTR-8,分别以转染空载体pcDNA3.1(+)和未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后48h,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鉴定HBx-mRNA,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HBxAg的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状态;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仪及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的表达。结果JEG-3及HTR-8转染组中均有HBx蛋白表达,而在对照组未被检测到;转染组JEG-3、HTR-8细胞早期凋亡率小于阴性对照组(P<0.05),PI3K和pAKT1的表达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然而AKT1蛋白表达水平在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HBx基因可以成功地转入JEG-3及HTR-8细胞,HBx转染后可抑制滋养细胞凋亡,这可能与HBx激活PI3K/p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eIF4E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eIF4EmRNA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的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结果 eIF4E蛋白在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7.5%,肾癌组织中eIF4E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eIF4E mRNA在肾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0.859±0.064 vs.0.705±0.072,P<0.05),且eIF4EmRNA在Ⅲ期肾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0.961±0.043)。在临床Ⅰ期与Ⅱ期、Ⅰ期与Ⅲ期及Ⅱ期与Ⅲ期肾癌组织间,eIF4E mRNA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肾癌组的eIF4E蛋白和Phospho-eIF4E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分别为:0.676±0.095vs.0.556±0.056;0.605±0.066 vs.0.466±0.045,P<0.05)。在肾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随着临床分期越高,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Ⅰ期:0.629±0.085和0.588±0.058;Ⅱ期:0.699±0.049和0.596±0.061;Ⅲ期:0.812±0.053和0.689±0.046;P<0.05)。Phospho-eIF4E/eIF4E的比值在肾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0.05)。但在不同临床分期肾癌之间,Phospho-eIF4E/eIF4E的比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IF4E和PhosphoeIF4E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为肾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活化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同期妊娠的健康妇女绒毛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NF-κB p65的核区与胞浆区比值(FN/FC)以观察其活化情况.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NF-κB表达强度低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间质细胞NF-κB表达的FN/FC(0.7602)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妇女(0.6977)(t=3.511,P<0.001).结论 NF-κB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合体滋养细胞中的低表达以及其在间质细胞中的过度活化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小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大剂量组(D组),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 min再灌注24 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CAM-1及NF-κB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CAM-1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ICAM-1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ICAM-1及NF-κB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ICAM-1与NF-κB基因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EGFR、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C 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 30例人工流产早孕妇女和 30例服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的绒毛组织EGFR、C myc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EGFR在药物流产组的表达强度较人工流产组为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C myc蛋白在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的表达强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早孕绒毛组织EGFR的表达 ,促使妊娠终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低剂量米索前列醇及蓖麻油餐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症的单胎、头位、胎膜完整的足月妊娠妇女 63例 ,随机分为A组 (2 0例 ,米索前列醇 2 5μg) ,B组 (2 0例 ,米索前列醇 50 μg)和C组 (2 3例 ,蓖麻油餐 )。2 4h阴道后穹窿置药一次。结果 A、B、C三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 85 0 %、80 0 %、86 95% ,用药后临产的时间分别为 (2 96± 1 46)min、(30 8± 2 31 )min、(2 0 6± 1 0 1 )min。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宫颈评分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B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较C组缩短 (P <0 .0 5) ,A组产时出血量较C组少 (P <0 0 5) ;宫缩过强羊水污染的发生率A组及C组较B组低。结论 低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H19印记状态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FGR孕妇(研究组)和晚期正常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脐血中IGF-2水平,同时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H19基因印记状态。结果①研究组脐血IGF-2水平为(1.52±0.2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0.21)μg/L(P<0.05)。②研究组中杂合子20例,其中9例双等位基因表达;对照组中杂合子14例,均为单等位基因表达;研究组H19基因印记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H19双等位基因表达的病例脐血IGF-2水平均明显低于H19杂合性丢失和H19单等位基因表达病例(P<0.05);H19杂合性丢失和H19单等位基因表达病例脐血IGF-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晚期IGF-2减低是导致FGR发生的原因之一;H19基因印记丢失下调IGF-2基因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as、caspase-3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神经胶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只大鼠分别于缺氧缺血后30 min、1 h、4 h、12 h、1 d、3 d、7 d、14 d及21 d处死,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细胞凋亡指数在缺氧缺血后4 h开始显著增加,3 d达到高峰(P<0.05)。对照组未检测到Fas,实验组Fas蛋白在缺氧缺血后30 min开始出现,1 h增加,12 h达高峰,并持续至3 d(P<0.05)。实验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于缺氧缺血后1 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在1 h、4 h、12 h、1 d、3 d、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时,Fas、caspase-3表达及凋亡指数显著增加,并有明显时序性,提示Fas途径激活caspase-3后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是新生大鼠脑白质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葡萄胎中Mel-CAM与滋养细胞黏附、浸润之间的关系以及Mel-CAM标记中间型滋养细胞(IT)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Mel-CAM标记IT的Ki-67表达情况。结果葡萄胎中Mel-CAM表达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标记IT出现,而正常绒毛表面则无;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较正常绒毛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胎绒毛表面有Mel-CAM表达,表现出双重分化方向,这可能与葡萄胎的发病机制有关;检测葡萄胎组织中IT的Ki-67指数对于预测葡萄胎的转归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p53、bcl-2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p5 3、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97例术前化疗 (研究组 )和同期 76例未行术前化疗 (对照组 )的乳腺癌组织p5 3、bcl 2蛋白的表达 ,并结合 5年无病生存率 (DFS)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p5 3阳性率为 2 8.9% (2 8 97) ,对照组为 38.2 % (2 9 76 ) ;研究组bcl 2阳性率为4 0 .2 % (39 97) ,对照组为 5 6 .7% (43 76 ) ;研究组 5年DFS为 74 .2 % (72 97) ,对照组为 6 0 .5 % (46 76 ) ,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调节p5 3、bcl 2的表达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未知功能基因C1转染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后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探索该基因的表达对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C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1,以表达质粒pcDNA3.1(-)-C1转染HepG2细胞,空载体pcDNA3.1(-)为平行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epG2细胞经转染C1表达质粒后,有26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2条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增生分化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C1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C1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对S180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180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性对照组)及姜黄素组。观察:①各组抑瘤率;②各组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③光镜下各组小鼠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④各组凋亡细胞积分及凋亡细胞形态。结果①姜黄素组的抑瘤率为68.32%,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70.4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抑瘤率均明显升高(P<0.01)。②姜黄素组小鼠的胸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但阳性对照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三组小鼠脾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光镜下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瘤细胞生长、浸润程度、核分裂、血管数目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坏死程度、脾小体数及巨核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④甲基绿-派洛宁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的凋亡细胞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电镜观察姜黄素组瘤细胞较其他两组异染色质增多,核膜不完整,线粒体肿胀,核染色质溶解,有的形成凋亡小体。结论体内动物实验及形态学观察表明姜黄素能有效抑制体内S180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于免疫器官胸腺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并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全X基因表达载体,探讨HBV全X基因对HEK293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比较HBV全X基因与X基因对细胞影响的差异。方法应用基因克隆的方法从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获得HBV全X及X基因,构建带有HBV全X基因与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及带有绿色荧光基团GFP的重组质粒;细胞转染技术将其分别转入HEK293细胞,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验证HBV全X基因及X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Annexin V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TRAP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带有HBV全X基因的重组质粒且目的基因能在HEK293细胞内高表达;表达的HBV全X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核,而X蛋白在胞质、胞核均有分布;转染HBV全X和X基因后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826±0.002)%和(0.805±0.013)%,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0.691±0.035)%和未转染对照组(0.681±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HBV全X和X基因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25±3.02)%及(21.34±2.16)%,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13.49±1.49)%及未转染细胞对照组(11.37±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全X及X基因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X转染组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及端粒酶活性均高于X转染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全X基因具有促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影响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其可能通过不同于HBV X基因的细胞内途径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在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的视网膜前膜 (ERM )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HGFR)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 1 5例复杂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发PV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时 ,对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HGFR的表达情况。结果 HGFR在 6例PVR C级膜标本中 ,5例HGFR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率为 83 3% ;9例PVR D级增殖膜标本中 ,有 7例HGFR阳性表达 ,阳性表达率为 77 8%。C级和D级的增殖膜HGFR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提示HGF在PVR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