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干散货码头正朝着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为实现干散货码头建设智能化发展,提高干散货码头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将数字孪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干散货码头,构建码头三维展现。通过多视角模式、巡航方式等手段,集成视频监控,多角度展示码头运作状态以及作业运行数据,有效提升码头智能化管理水平与决策水平,实现干散货码头运营过程中的全面监测和智能化调度。数字孪生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干散货码头的装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推动码头发展动能由资源要素驱动向智慧创新驱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散货港口粉尘污染严重、主要环保设备使用效率较低的现状,结合港口生产各个产尘环节的特点,立足于港口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的需要,着手解决港口环境管理信息平台的架构、模型选择与系统开发的问题。建立散货港口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港口环境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干散货码头的作业智能化水平,对干散货码头卸船自动化、装船自动化、装车自动化、码头生产管控数字化、流程全自动化等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基于作业流程全自动化的思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仿真处理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PLC控制技术、计算机软件等,以作业流程的单设备自动化为抓手,结合3D数字化码头生产管控系统,建立设备联锁控制模型,开发矿石码头作业流程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码头卸船、水平运输、堆取料、装车、混配、装船等全过程的作业自动化和集中管控。研究成果将为推动我国干散货码头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煤炭中转港口的煤炭粉尘污染问题,基于港口无组织扬尘的发生和抑制机理、港区及周边粉尘污染物溯源模型,以及环境管理与决策平台设计,对港口粉尘污染溯源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煤炭港口粉尘污染溯源及环境管理决策的实施方案。本文可为全面掌握港区大气污染物来源及空间分布情况,精准定位污染位置,甄别区域污染贡献量,提升港口大气污染物监测、控制、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煤炭港粉尘污染防治技术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概要介绍了煤炭港粉尘污染和治理的现状,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目前煤粉尘污染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归纳为抑尘和除尘两大系统。总结了主要粉尘防治技术的防治原理、系统组成及主要特点,分析了各防治技术的优缺点,提出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案治理煤粉尘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装船工艺流程绿色环保水平,通过分析码头港区自有泊位现状,配套建设董家口干散货码头装船流程,建设中采用曲线溜槽防堵、水洗抑尘、磁分器等先进技术,建成后减少散货落地、汽车搬倒的传统装卸作业模式,响应国家提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港口绿色发展体系",大幅降低港区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港口干散货码头环境、空气质量,通过对码头扬尘的起尘方式分析,确定以防治码头、堆场、港区道路扬尘污染为重点领域,在探讨相关扬尘防控技术及防控原则的基础上,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国家有关港口扬尘防控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等确定评价指标,提出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防控指标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负责"的防控体系,为企业扬尘防控工作提供自我约束,为政府部门完善行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推动港口干散货码头扬尘污染防控建设,有效保护和改善港口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马君 《水运工程》2019,(4):56-60
针对煤炭港口洒落煤尘的污染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国内煤炭港口设备现状,提出煤炭转运系统湿式电除尘器、堆料作业精确洒水、装船机臂架洒落煤改造、皮带机头部粉尘收集装置、回程皮带清洁方案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有效治理了装卸流程中的煤尘污染难点问题,将无组织的煤尘污染排放变为合理有序的收集利用,并设计煤粉尘处理车间,避免煤粉尘带来的二次污染,实现了煤粉尘科学环保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在船舶与海上设施行业,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船舶与海上设施行业的设计、制造、运营等全生命周期阶段,是提高设计效率、提升数字化运维管控水平、改善配套产业发展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7,(1):89-93
根据我国港口环评工作实践和相关文献记载,识别出散货堆场、道路和作业过程的粉尘扩散,港口机械设备和集疏运车辆的尾气为干散货码头的PM_(2.5)排放源,并将其划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总结了现有的排放量估算方法,并以排放系数法为基础,建立了与污染源对应的排放量估算体系,为干散货码头PM_(2.5)排放清单的编制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浙江飞达机电集团在引进、消化、改进电除尘器、气力输送、脱硫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多年布袋除尘器研究的经验,自主开发出我国新一代高效垃圾焚烧尾气净化处理成套设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无害化处理,随之成为环保行业的共同课题。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方法是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因为它具有投资少、占地少、见效快、无害化程度高、热能能够利用等优点,但是焚烧后尾气的净化处理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包括科研院所,都把如何有效地处理废气污染,节约能源消耗作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指导航运企业更好地进行干散货船舶投资,使用BP-DEMATEL方法对干散货船舶投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基于世界经济、全球贸易、船舶市场、航运市场、融资市场五个方面构建干散货船舶投资环境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应用BP-DEMATEL方法对干散货船舶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港口粉尘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港口粉尘污染现状、常用防治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港口粉尘防治的前沿技术——防风网、煤筒仓、煤炭防尘水分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何应杰  宫晓婞  吕靖 《中国水运》2010,334(7):10-11
<正>引言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是干散货运费率的晴雨表,其走势反映了国际干散货的市场状况,一直受到从业者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的波动性一直都是国际干散货市场研究的焦点。一方面,波动性与干散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密切相关,这对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投资和决策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世界海运》2017,(11):23-28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沿江、沿海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在船舶港口大气污染排放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分析美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的最佳实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矿箱"模式的运用改变了固有的大宗干散货物流运输模式,有效提高了港口的装卸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并且减少货物损耗。以客户、铁路、港口三方为主体发展多式联运,从而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增加港口吞吐量,实现货源"公转铁",并且有效提升铁路运营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保护海洋环境重大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改善海洋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中国既现实又紧迫的需求。全面深入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有效增强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影响的管控力度,规范船舶污染防治市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碧海蓝天净土提供了根本保证和坚实基础。但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理的设施、机制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大力推进新能源动力船舶建造和现代化港口的建设,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照港裕廊码头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木薯干接卸系统.近两年木薯干接卸量不断增长,但木薯干因其物料特性,在接卸以及场地倒运过程产生的粉尘特别多,粉尘借助风力大量散布至周边居民区,造成整个作业场地乃至港口周边生活区粉尘污染较为严重.公司在2011年实施了木薯干廊道皮带机除尘改造,流程作业产生的粉尘得到明显改善,但场地倒运作业产生的粉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港口环保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的相关部署,针对港口码头粉尘污染问题,利用智能传感、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港口粉尘在线监测管理平台。平台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监测数据处理、视频监控、环境决策分析与监测站点等五大功能模块。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平台可以动态展示监测站点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推进港口码头粉尘污染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港口粉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实施,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国内港口传统散改集作业模式存在粉尘污染、效率低下、能耗巨大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散改集发展现状,以日照港石臼港区西区散改集工艺及环保提升项目为案例剖析对象,对项目中的卸车、堆存、装箱、取送箱等环节进行分析介绍,提炼案例中关键工艺技术亮点,介绍技术应用效果。新型自动化散改集关键工艺技术的应用为国内港口散改集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对于打造绿色港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