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本文提出一个合理的塑性流动位移场,应用能量法研究了静水外压作用下环肋锥锥结合壳转折区壳板的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利用梯度法求解相应的非线性方程组。当退化到环肋锥柱结合壳时,本文结果优于文献[3]。文中给出了凸式结合壳转折区发生外凸塑性流动位移场的充分条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4.
锥-环-柱结合壳的应力和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解析法计算了受中面均布法向载荷作用的锥-环-柱结合壳中的应力值,并根据Trefftz准则计算了其失稳临界压力。计算结果说明,在总体几何尺寸与壳厚相同的情况下,锥-环-柱结合壳与锥-柱结合亮相比,过渡区的局部应力值显著减小,失稳临界压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加肋锥一环一柱结合壳是柱壳与锥壳连接的一种新型的、优越的结构形式,它能大幅降低锥、柱壳结合部的应力峰值,提高承压能力,结合部结构重量较现在采用的加强结构重量小,最大应力不出现在结合部焊缝上.文中展示系列模型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验证加肋锥一环一柱结合壳的优越性,验证课题组提出的计算加肋轴对称结合壳应力和稳定性的"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和"ARSASS"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加肋锥—环—柱组合壳强度及稳定性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进行了加肋锥-环-柱组合壳应力、稳定性模型实验,并运用分区样条等参元法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还将加肋锥-环-柱组合壳与相应加肋锥-柱组合壳应力、稳定性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肋锥-环-柱组合壳是锥壳与柱壳间一种优越的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7.
提出加肋锥-环-柱结合壳环壳块应力峰值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计算,拟合出公式中参数的计算曲线,为潜艇加肋锥-环-柱结合壳结构的初步设计提供方便快捷的计算方法。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可以在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稳定性分析的前屈曲完全理论和修正型的Hahn-Tsai非线性本构关系,利用有限元位移法,对复合材料锥柱结合壳进行了考虑材料非线性弹性性能的总体稳定性分析,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横向和剪切非线性对结构总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超大潜深的潜艇耐压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排水量表达式估算潜艇主尺度。通过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建立环肋锥柱壳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计算耐压壳的强度及稳定性。以肋骨间距、耐压壳厚度和肋骨尺寸作为离散设计变量,以结构重量、总体失稳临界压力作为优化目标,实现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环肋锥柱壳多目标优化设计。在Matlab平台上,首先用拉丁超立方体抽样,再用BP神经网络建立起样本点和目标函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神经网络代理模型,最后调用多目标优化函数gamultiobj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进行复杂模型环肋锥柱壳的多目标优化,效率较高,精度较好,达到较理想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荆腾  吴梵  张二  张宇晨 《中国舰船研究》2020,25(3):111-116, 122
  目的  为解决潜艇耐压结构中两个不同锥角的圆锥壳结合处的应力集中问题,提出一种锥-环-锥新型结构形式,并探讨该连接结构的影响、锥-环-锥结构的可行性和适用的锥角范围。  方法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系列不同锥角的加肋锥-环-锥与锥-锥结构模型,以得到上述2种不同锥角的结构过渡段的典型应力、舱段弹性稳定性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环壳过渡对不同锥角下的锥-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  结果表明,左、右锥壳锥角差值越大,通过环壳降低峰值应力的作用更大,当两侧锥角差值大小γ1-γ2 < 10°时,使用环壳过渡的作用较小;半径较大一侧锥角较小时,锥-环-锥与锥-锥结构的失稳发生在过渡段半径较小一侧的锥壳,而锥-环-锥结构的稳定性优于锥-锥结构;半径较大一侧锥角较大时,结构失稳发生在半径较大的锥壳,且锥-环-锥结构的稳定性与锥-锥结构一致。  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锥-锥连接结构的设计及物理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锥-环-柱结合壳和锥-柱结合壳应力的近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弹性基础梁地导出锥-柱结合壳和锥-环-柱结合壳的应力近似解,具有一定的精确度,便于工程设计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锥-环-柱结合壳实现圆柱壳与圆锥壳的光顺连接,能有效降低结合壳过渡区的局部应力。  相似文献   

12.
吕岩松  吴梵  张二 《船舶力学》2019,23(4):448-454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是潜艇耐压艇体柱壳与锥壳连接的一种优越的结构形式,它能大幅度降低结合部的应力峰值。该文通过两个精车模型和三个大比例钢制焊接模型的静水外压试验,研究了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模型的应力分布和组合壳的极限承载能力。通过对应力分布和模型破坏模式的分析,指出加肋凸型锥—环—柱结合壳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有限元疲劳寿命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然后建立锥柱结合壳有限元分析模型,经计算,疲劳寿命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而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的疲劳寿命误差较大.本文最后得出用有限元方法估算疲劳寿命不但可靠度高,而且可以方便地修改计算参数,进行结构优化,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运算效率,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工费用.  相似文献   

14.
凹型加肋锥-环-柱结合壳强度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考察凹型加肋锥-环-柱结合壳的力学行为,设计制作了3个凹型加肋锥-柱/锥-环-柱结合壳系列精车模型,采用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对它们进行了应力计算.分别对3个模型进行了静水外压试验,测量其应力,计算应力与实测应力吻合较好.模型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凹型加肋锥-环-柱结合壳能有效降低锥、柱壳结合部的应力峰值.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对指导凹型加肋锥-环-柱结合壳结构设计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加肋锥—环—柱结合壳加工建造过程,分析其中可能产生初始几何缺陷的环节和关键因素。同时参考现行规范,根据大量环肋薄壳结构的建造经验,分别对肋骨与壳板初始几何缺陷的形态进行分析,并与已建模型存在的初始几何缺陷测量值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建造经验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锥—环—柱结合壳初始几何缺陷主要因肋骨与壳板的角焊缝及壳板之间的环焊缝产生;具有不同半波数的肋骨初挠度以及壳板凹凸度等为典型的初始几何缺陷形态。所得结果可为后续探寻初始几何缺陷对锥—环—柱结合壳力学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肋圆柱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能量法分析了环肋圆柱壳的稳定性.基于Rayleigh-Ritz法,应用Fiigge薄壳理论,考虑相邻肋骨间壳板的变形以及环肋在两个平面内的弯曲,推导出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环肋圆柱壳的失稳特征方程.本文讨论了环肋的参数(大小、数量、布置形式)对环肋圆柱壳失稳压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总体失稳与局部失稳之间的关系.引入应变能因子分析了环肋与壳体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由层阻尼环肋柱壳在流场中的稳态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Flugge壳体理论,讨论了敷设粘弹性自由层阻尼材料的环肋柱壳在流场中受到径向周期性激励的稳态响应。用复模量形式计及基壳和粘生阻尼材料的预耗因子以及流 固耦合作用。讨论了粘弹性阻尼材料的物理参数,厚度,敷设方式和水深环肋柱壳稳态响应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结论,对潜艇结构减振降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锥柱结合壳加强形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兵  蒋培林 《船舶工程》2004,26(3):16-20
在现代潜器的耐压船体结构设计中,广泛采用了锥柱结合壳过渡结构形式。厚板削斜锥壳过渡环是一种新型的加强形式,能有效地减小锥柱结合壳处的局部高应力,并具有结构重量轻、制造工艺简便、加强效果好等特点。为满足现代潜器的发展需求,本文采用迁移矩阵法专用程序,对该种加强形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以获得最佳的结构形式和参数,为现代潜器应用厚板削斜锥壳过渡环设计提供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肋距对环肋圆柱壳壳板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环肋圆柱壳壳板稳定性的有关性质,对其失稳临界压力进行曲线绘制。在潜艇耐压船体相关参数范围内,环肋圆柱壳壳板失稳时,纵向失稳半波数m=1,周向失稳整波数n〉10。壳板失稳临界压力随肋距的缩小而增大,当仅受轴向外压力时,壳板失稳临界压力不随肋距的变化而改变。根据潜艇耐压船体相关参数范围,计算环肋圆柱壳总体失稳临界压力和壳板失稳临界压力的取值范围。在设计中,应使总体失稳临界压力等于或略大于壳板失稳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流场中的声辐射性能实验研究模型、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测量3种圆柱壳模型在流场中的声辐射性能、分析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