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于边坡加固处治的抗滑桩会因锚固长度不够、尺寸偏小、滑面确定不合理等而失效,对于隧道进出口端采用抗滑桩加固的边坡,隧道开挖扰动可能导致坡体变形,进而使抗滑桩失效。文中针对隧道施工诱发侧方边坡抗滑桩失效的典型工程案例,设计现场监控方案,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发现隧道开挖诱发坡体沿岩土交界面产生滑动;根据2次抗滑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分析7~#抗滑桩的失效原因;根据失效原因提出加固措施,先采用工字钢对7~#抗滑桩进行加固,再对坡体增设4根抗滑桩。计算结果表明,7~#抗滑桩加固后抗弯承载力相对于原始设计方案增加45%,洞口边坡整体安全系数相对于原设计方案增加36%;加固方案实施后,抗滑桩的位移速率小于0.2 mm/d,满足设计要求,隧道可继续施工。  相似文献   

2.
目前设计实践中坡面锚索框架-坡脚抗滑桩边坡支护体系未考虑变形协调,支护结构存在两种防护形式先后顺序破坏的风险。通过建立坡体变形与锚索、抗滑桩变形的关系,推导了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公式,结合锚索和抗滑桩的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形协调条件下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法。建议在下滑力无法准确确定时,应采用低刚度的锚索,并尽量设置较高的锚索预应力锁定值,保证锚索在充分发挥锚固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锚索框架-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以宝成线K95+060山体滑坡为例,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情况等综合分析滑坡形成原因,采用抗滑桩及坡面排水工程相结合的方案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抗滑桩设计过程中,采取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推力,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抗滑桩设计计算。经综合整治后,山体稳定。  相似文献   

4.
对在建某高速公路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通过对已滑部分和潜在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表明该边坡的安全贮备不高,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大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但在降雨和坡脚开挖等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再次引发滑坡。综合分析后确定在坡脚处设立抗滑桩,坡面进行喷锚处理。在坡面喷浆施工结束后进行抗滑桩施工过程中,监测发现坡体仍以一定的速率向坡外位移,已有抗滑桩尚不受力。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坡体上部进行预应力锚索加固,以确保边坡稳定。  相似文献   

5.
杨华  尹小涛 《中外公路》2023,(2):112-116
斜坡稳定性和桥桩安全相互影响,改变地形坡体安全是桥桩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该文依托花地寨2号桥3个塌孔桥桩段,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初始地形和改变地形坡体自然状态稳定性计算工况和1.35安全标准下改变地形坡体水平补偿力计算工况,利用地质、坡体稳定状态和补偿力综合分析塌孔原因和对策,所得结论如下:(1)初始地形下3个桥桩塌孔段坡体处于欠稳定到相对稳定状态;弃渣改变地形下3个桥桩塌孔段坡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安全系数为1.35时所需水平补偿力分别为K32+973(4 667 kN/m)>K33+053(1 478 kN/m)>K32+733(815 kN/m);(2)弃渣造成的碎石土层拖坡变形是桥桩塌孔的主控因素,厚层碎石土的黏结特性差、直立性差是塌孔的次要因素,塌孔的严重程度与补偿力排序为K32+973(严重)>K33+053(较严重)>K32+733(相对较轻);(3)桥桩上部近20 m扰动层不能承载,需要重新核定有效长度,竖向承载特性改变,需要采取抗滑桩加固后再施工桥桩,K32+973段墩台临坡内侧和临空外侧分别设置1排3根抗滑桩,K33+053和K32+733...  相似文献   

6.
受偏压隧道影响边坡加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隧道工程建设中切坡引起边坡及隧道的变形,其稳定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程序FLAC30分析挖方边坡和坡顶隧道联合稳定性.通过对未开挖、未加固边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水平位移和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特征,分析其潜在滑动面和隧道围岩受拉影响区,确定其加固范围.根据抗滑桩受力特点,经比选,采用单排抗滑桩加固隧道边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法能获得单排抗滑桩的合理设计和边坡坡脚及坡面受力情况,同时还能得到隧道围岩拉压应力的分布及优化覆盖层厚度,数值计算与工程监测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7.
为消除某弃土场形成的滑坡对附近天然气管线造成的安全隐患,对滑坡最不利横断面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结合该滑坡特点,研究并设计了治理方案:对滑坡体清方卸载,在天然气管道与滑坡体之间设计抗滑桩和抗滑挡墙,并对滑坡体进行截水排水的设计及坡面的防护。  相似文献   

8.
王浩然 《路基工程》2017,(3):113-116
为了研究抗滑桩加固斜坡含软弱夹层地基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机理,采用离心模型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路堤边坡的破坏面不再是一般的整体圆弧滑动破坏,而是部分土体沿着软弱夹层发生滑动破坏。抗滑桩对含软弱夹层边坡有明显的加固效果,并且抗滑桩置于坡中时的加固效果要优于抗滑桩置于坡脚。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道路工程建设领域路堑高边坡加固支护形式中,应用抗滑桩和格构梁预应力锚索能够有效提高路堑边坡的安全稳定性,为道路畅行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旨在总结分析韶州大道高边坡采用“坡脚抗滑桩+坡面格构梁预应力锚索”复合型支护结构进行处治的建设经验,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多级边坡为例,采用FLAC3D软件构建三维计算模型,分析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对多级边坡的支护效果及开挖对框架梁的受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抗滑桩对边坡进行防护后,边坡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坡面框架梁所承担的荷载随坡体开挖逐渐增加;第二级坡面框架梁较第三级、第四级坡面框架梁所受荷载大;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边坡的中下部,在开挖过程中应防范该处发生"鼓胀"破坏。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某一高速公路由于原设计右线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便道开挖引起的滑坡进行地质勘察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红岩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其变形特征,认为该滑坡系坡脚开挖致使坡体失衡,并形成开挖临空面,在降雨及地下水等的作用下,导致坡体沿软弱结构面产生滑移破坏。运用Plaxis强度折减有限单元法对红岩滑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使用滑坡监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滑坡是由于坡脚开挖和强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坡体开挖卸载及坡脚抗滑桩、坡面锚杆等支护措施设置后,边坡的安全系数达到1.256,满足工程安全的需要;滑坡治理中除施加必要的支护外,还应重视排水工程,以便有效控制坡体地下水位的抬升。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岩质高边坡运营期病害频发,为系统识别影响运营安全的风险源,研究提出风险源辨识方法。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与风险传递路径方法确定了高边坡病害风险致因,分析了病害导致运营安全的风险机理;运用逐坡普查与重点调查,了解边坡基本信息与动态信息,提出了运营期高边坡风险源检查表,确定边坡断面几何特征与水的影响两个风险源指标,边坡断面几何特征指标(A)分为坡高(A_1)、坡度(A_2)与坡顶集中荷载(A_3)3个二级指标,水的影响指标(C)以渗流流量1 m3/d阈值作为分级标准。利用工程地质类比与复核,确定边坡岩体结构(B)与破坏模式(E)两个风险源指标,边坡岩体结构指标分为基岩风化特征(B_1)、坡体结构(B_2)与结构面特征(B_3)等3个二级指标,边坡破坏模式风险源指标分为崩塌脱落(E_1)、倾倒破坏(E_2)、平面破坏(E_3)、楔体破坏(E_4)与破坏模式难以确定(E_5)等5个二级指标。通过对支挡加固设施的设计定性分析、量化监测与计算,判断原设计的适宜性,由此确定边坡支挡加固设施指标(D),该指标分为抗滑桩及桩板墙(D_1)与锚杆/锚索框架(D_2)两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根据病害损伤程度不同,划分了5%,10%,20%共3个缺陷分级量化标准。重庆某高速公路运营期高边坡风险源辨识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能够系统准确辨识运营期岩质高边坡风险源并给出具体指标分级内容,为后续风险评估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某高速公路高危滑坡的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试桩,分别在泥浆钻进速度、损耗量、护壁效果、坡体地表位移监测、地表病害情况等方面对试桩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旋挖钻孔灌注桩(抗滑桩)应用于高危滑坡治理工程可行,对抗滑桩施工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边坡的基本定义、分类、滑塌模式、监测方法和治理方案,着重说明了预应力锚杆(索)加固边坡、抗滑桩加固边坡2种常用边坡治理方案的原理和应用,辅助说明了抗滑挡墙稳坡和护坡2种边坡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对泰赣高速公路K211段高边坡现场地质调研及对设计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预应力锚索结构中锚索框架梁和土体相互作用特征,引入接触单元并编制有限元程序ContFEM,将坡体和防护结构作为整体计算得到接触面(单元)水平位移、切向应力,坡脚抗滑桩挡墙推力及墙身水平位移,结合传统坡体稳定性分析及长期监测资料,最后对该高边坡防护工程效果做出后评价。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了抗滑桩的设计内容和方法,然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普通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位移、应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最佳布置位置滑坡推力下反弯点到滑坡出口段;普通抗滑桩桩顶部位水平位移达35cm,锚索抗滑桩在桩深9m处最大位移仅为3mm;锚索抗滑桩竖向位移相当于普通抗滑桩的1/2;锚索抗滑桩在嵌固段的应力小,受力特征较普通抗滑桩合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加固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京新高速公路韩集段K51滑坡为一发生在不良地质条件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工程滑坡,是一中型牵引式顺层滑坡。以京新高速公路K51滑坡为例,对该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地梁)、坡面防护、疏排地表(下)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后,滑坡变形得到控制,保证了京新高速公路韩集段的如期通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土质路堑高边坡变形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多级边坡的水平变形S(坡体位移)与水平虚拟力P(人为控制坡体变形而产生的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含水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规律;同时也研究了在多级边坡的施工卸载过程中,下级开挖面对上级坡面的影响关系以及含水量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路堑边坡开挖卸载将产生显著的坡面变形;每级坡面的最终位移都是由自身卸载时释放的位移(约占70%)和下级坡面卸载对它的影响位移(约占30%)两部分构成。其成果对土质路堑高边坡的设计施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某公路大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平  王德富  胡敏 《公路》2012,(5):99-103
以贵州境在建杭瑞高速公路某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滑坡稳定性,提出了强支挡、削坡减载+抗滑桩及全削坡减载等3种滑坡治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选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实践表明,削坡减载+抗滑桩方案是一种治理滑坡性价比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开挖工程中较成熟的岩质边坡设计方法,一般存在两个问题:1.有考虑构造面走向与路线方向斜交的情况,根据大量路堑边坡的调查,证明构造面走向与路线方向的交角θ,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不可缺少的因素;2.没有考虑最不利情况下自然界的长期作用和人为活动后C、φ值处于最不利条件。因此,岩质边坡设计的一般步骤是:(1)调查主构造面的数量、产状、路线的方向、边坡的倾向、和构造面、路线相互分布的关系,开挖段自然山坡的坡高H′、坡率m′和坡角α′;(2)对各构造面及其交线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