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病史摘要患者,女,53岁,因头疼、头晕4个月伴呕吐1周于1986年8月4日入院。患者于1985年8月发现左锁骨上有一核桃大的肿块,无其他症状,经抗炎治疗一段时间肿块略有缩小。同年年底又出现轻微咳嗽,咳少量白痰,拍胸片发现右肺门处有一直径约3cm大小的块影,密度均匀一致。门诊按“肺门淋巴结核”给予正规抗痨治疗数月,病灶未见缩小,  相似文献   

2.
<正> 患儿李某,男,1岁4个月,住院号205696,以发热咳嗽15d 之主诉于1987年2月26日入院.住院前15d,患儿无明显原因发烧,体温39℃,无寒颤,伴咳嗽.发热第2d 突然两眼上翻,四肢抽动,持续约5min 经针刺、降温后缓解.此后发现患儿两眼发红,面部、四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当地医院怀疑麻疹,出血热等,用抗生素、中药治疗,两天后皮疹消退,但体温波动在39~40℃.第7天发现双手、足又硬又肿,小儿哭闹不安,不能站立,咳嗽加重,体温不降,后转我院治疗.病后患儿精神食欲差,大便稀,无脓血和粘液.小便正常。系第2胎2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曾患过麻疹。预防接种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 T38.6℃,发育营养欠佳.皮肤无出血点,颜面及躯干无支疹.结膜无充血。口唇干燥,发红,皲裂.口角糜烂,舌尖溃疡,舌质红,有芒剌.咽充血,颈无抵抗.右侧颈淋巴结如黄豆大小,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26岁,未婚.以“鼻塞、脓涕、咳嗽、脓痰、间断咯血20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之主诉于1986年12月6日入院.患者自6岁起常感鼻塞、流脓涕,伴咳嗽、脓痰,以左侧卧位时痰量增多,1日可达300ml.时有痰中带血丝,1981年因大咯血(量约400ml)在外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而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未再咯血,但仍咳脓痰.1个月前于受凉后发热,痰量增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入院时查体:T39℃,P108/min,  相似文献   

4.
<正> 魏某,男,46岁,农民,80年7月25日晚以左侧液气胸原因待查入院。三天前因受凉发冷,发烧,全身酸痛不适,鼻塞、流涕、轻咳、咯少量白色粘痰。上腹陈发性隐痛、恶心、不吐,无心慌气短、咯血,二便正常。过去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心肺及消化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9个月。以间断性发热、咳嗽、皮疹及面色渐苍白3月余于2004年5月28日入院。3个月多前出现无名原因发热、咳嗽、皮疹,体温在38~39℃之间,发热同时伴有全身散在性红色米粒样大小皮疹,压之褪色;咳嗽呈阵发性加重伴轻度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中小湿鸣。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给抗生素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6.
<正>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呈薄壁空洞样表现者甚少见,这种肺癌容易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5岁,已婚,干部,住院号219893,入院前三月,因受凉而发烧,咳嗽吐白包粘痰及黄痰,日200毫升左右。用青、链、土、红、氯霉素均无效,改用氨苄青霉素十卡那霉素,半月后症状减轻,体温下降在37.5℃±,停药。半月前体温又复上升,体力迅速消退,在当地治疗无效,于82年6月3日转院,嗜烟,20支/日,父死于“食道癌”。  相似文献   

7.
<正> 我科于1987年12月2日收治1例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眼、胰、肝、肾、皮肤等器管损害,全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40岁.以发冷发热4天皮疹3天主诉入院,入院时体温39.2℃,巩膜微黄染,球结膜充血,咽红,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约1cm×1cm大小之多形性环形红斑,中央点状着色较重,肝大肋下1cm,脾肋下刚及,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张某,女,34岁,以大小便困难3月,发烧1个月的主诉,于1988年10月22日入院。3个月前出现大便困难,小便不畅及尿频,1个月来症状加重,并发烧,曾用青、链霉素、呋喃旦啶及反复导尿、灌肠等治疗。查体,体温38℃,脉搏112次/min,血压12/8kPa。贫血貌,显著消瘦。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下腹稍隆起,无肌卫征,肝脾不大。耻上可扪及一深在、质软的包块,上界达脐下3cm,下界入盆腔,不活动,轻压痛。左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女性,19岁,农民,以发烧、发冷、头痛、腰痛、少尿4天之主诉于1984年11月24日入院。以往无癫痫及眼病史。查体:体温39℃,脉搏12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5.3kpa,神志清楚,颜面潮红,胸前皮肤可见散在淤点,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两肾区有叩痛,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1g/L,白细胞16×10~9/L,中性78%,淋巴22%,血小板90×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入院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发热、低血压、少尿三期重叠)。患者入院后经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强心等治疗后,于次日体温降至正常,血压稳定于  相似文献   

10.
<正> 淋巴瘤侵及睾丸者异常罕见,原发于睾丸者更为罕见,我科于1989年7月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以“乏力6个月,两侧睾丸无痛性肿大2个月,发热1个月”主诉于1989年7月入院,2个月来睾丸呈无痛性肿大,右侧更著,1月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查体:T38.5℃,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肝脾不大。阴囊明显水肿,两侧睾丸肿大,右侧约7cm×7cm×7cm,左侧约5cm×5cm×5cm,  相似文献   

11.
<正> 已往国内外义献未见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合并明显咯血病例的报导。本例病历报告如下: 患者唐××,男,27岁,农民。8天前开始发热、全身困痛、头痛、乏力、不思食,6天前咳嗽、咯痰带血,2天前高热、咳嗽加重,咯血增多、恶心、且全身发黄、口渴、尿多、似浓茶色,同时卧床不起。查体:体温40℃,脉搏10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84/50毫升汞柱。急性重症热病容,神志清楚。巩膜皮肤轻度黄染,眼结膜下可见出血斑。全身皮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女,22岁,工人,以发现肢体无搏脉2年,气急、心悸1年,加重并伴下肢浮肿1个月之主诉于1986年12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发热2个月不退而住某医院,查体发现右上肢及左下肢无脉搏,即按多发性大动脉炎用强的松治疗热退,50余日后,脉搏重现而出院。1年前开始每因活动即感气喘,进行性加重,多处就医原因不明。3个月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稀疏,肺动脉段突出。近1个月来气急加重,心悸伴浮肿而住院。既往无咳嗽、气喘、心悸史。查体:p120/min,R16/min,左侧桡动脉搏动消  相似文献   

13.
<正> 副伤寒丙可合并迁延性化脓性并发症,但合并心包炎者极为少见。我院曾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8岁,以发热、心悸、气短7天住院。一年前曾有两膝两踝关节痛,服药10余日好转。8个月前上述症状伴发热历时1月好转。半月前有心悸,7日来心悸、气短加剧,不能平卧,发热、咯白色泡沫痰。体检:  相似文献   

14.
患者介××、男性、15岁。三年前因误吸入塑料园珠笔帽,以后经常咳嗽、气短。一年后咳嗽时痰内带血丝,逐渐加重,左胸部疼痛,于1978年8月24日入院。X线片检查:左侧胸廓缩窄,气管、纵膈、及心脏左移,左肺野密度增高。右肺透光度增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本病主要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翼煽动为特征。在临床上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二季较为多见。祖国医学所记载类似肺炎的主要症状,喘咳(急),肺风痰喘,肺闭喘咳,肺热喘咳,马脾风,胸喉风,火热喘急等。其病多继发于感冒或麻疹及其他疾病的过程中,由于正气虚弱,外邪所侵,内蕴痰热,肺失宣降所致。若治疗不当,往往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6.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 患儿,女,11岁,不明原因发热半月,体温波动在39℃~40℃,伴畏寒、腹痛、咳嗽,继之出现尿黄、嗜睡、谵妄等。入院前1d出现鼻衄,伴解黑稀便数次共约200mL。查体:T39.8℃,P142次/min,R24次/min,BP90/50mmHg;重度贫血貌,嗜睡状,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四肢静脉曾经穿刺的部位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无特殊,腹平软,肝脏右肋下4cm,  相似文献   

17.
<正>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14岁。以怕冷、乏力5年、加重1年之主诉于1989年4月1日入院。5年前无意中发现颈粗,在县医院曾诊为“甲亢”,服白色药片(药名不详)4个月后颈粗消失而停药,此后,常感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身高较同龄人矮小。1年前渐感体重增加,手指脚趾增粗。既往体健。1988年8月月经初潮,行经4天,量中等,色暗红,此后至住院期间再未来月经。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8.
<正> 憩室多发生于消化道,偶见于泌尿道,但发生于气管的憩室罕见,我院CT扫描发现1例,并经气管镜进一步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47岁.因颈部不适在当地医院疑为“颈椎病”而行颈部X线拍片,发现颈根部有一低密度(?)性影。而来我院进一步检查.追问史,患者从13岁起患“支气管扩张”,常有咳嗽,间断咯少量血痰,无外伤及  相似文献   

19.
肺结核合并肺脓肿,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病变,在治疗的方法上,尚未能完满解决,谭氏等于1957年在中华结核病学杂志第二号报告8例,用药物肺内注射法治疗,但对慢性过程中的病例,效果不大显著,仍待继续设法,我们给予中药治疗一例,以抗结核药物异菸肼补助,结果疗效满意,报告如下:史××,女性,40岁,住院号9732,于1958年5月18日住院,主诉为咳嗽咯脓痰廿多天,每日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对我院6例Durie分期为ⅡA~ⅢB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APBSCT,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7.5岁(39~56岁)。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造血重建中位时间23 d(11~62 d)。移植相关并发症包括发热4例,口腔黏膜溃疡或糜烂3例,转氨酶升高3例,其中1例伴有黄疸,恶心呕吐3例,口腔黏膜血疱1例,腹泻1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6~28个月),1例患者于移植后第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有2例复发,分别在移植后第11个月和第20个月,前者于复发后第4个月死亡,后者经化疗后再次获得缓解。结论 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合并症少;前期诱导化疗阶段应用过马法兰可能是某些患者造血重建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