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ANSYS通用有限元程序为计算工具,通过APDL建立复杂的三维斜拉桥有限元模型,对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用于校验结构的安全性,对桥梁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速公路跨线桥梁抗震设计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作为分析手段,对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在工程实际中,有时为简化计算,采用线弹性模型对支座进行模拟,并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进行墩柱配筋设计。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模拟板式橡胶支座,同时考虑抗震挡块的边界作用,对抗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不同支座模拟方法对桥梁下部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表明,考虑支座非线性后,地震响应显著降低,其主要响应与弹性分析的结果相差近一倍。  相似文献   

3.
针对桥梁在地震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通过慎重选择桥位,并对结构的薄弱部位予以局部加强,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国内外多次地震经验证明,只要桥梁能满足场地有利、结构合理、整体性强、施工质量良好和措施得当,一般均能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曲线连续刚构桥为例,运用桥梁专业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探讨该桥桩-土相互作用的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对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的影响。相关结论可为桥梁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供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东 《北方交通》2011,(3):43-46
结合汶川地震桥梁损害,强调桥梁抗震设计应坚持"最强设计原则",对地震造成的上部结构、支座、下部结构、基础损害及震后次生灾害引起的桥梁损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同时将部分措施应用到山西省繁峙至大营高速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中。  相似文献   

6.
根据汶川地震既有桥梁的抗震设计和震后表现,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价了震区中、小跨径桥梁的实际抗震设防情况。结果表明,桥梁震害与建设年代相关,越早修建的桥梁,震害越重,93%按规范设计的桥梁抗震性能良好,抗震性能表现与桥梁规模密切相关;但桥梁破坏率低并不代表其抗震设计是完全适宜的,梁式桥数量多、中(小)桥数量多是震区桥梁总体抗震表现良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汶川地震的震源机理和桥梁震害的特点,在断裂带南段,桥梁结构以强度失效型破坏为主;而在北段以位移型破坏为主.对由汶川地震推动刊布实施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中国前两代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回顾了中国三代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提出了新桥梁抗震细则在抗震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及抗震措施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实际运营的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桥梁实际工作状态。因此,需要基于实测的结构响应参数来修正模型,最大限度减小有限元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运营参数之间的差异。结合统计学理论以及模型修正技术中的响应面模型修正方法,通过拟合,得到桥梁结构响应与设计参数之间的显示函数表达式,从而用响应面模型取代初始有限元模型,可在结构的响应面模型内求得最优解。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有限元计算误差显著降低,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规范要求,采用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法,针对不同类型支座分别建立4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有限元模型,计算桥梁墩柱采用各种类型支座及不同布置形式时的地震效应,通过对比得到适合40mT梁的支座形式。  相似文献   

10.
才南 《北方交通》2012,(4):90-92
介绍了桥梁震害的具体形式、桥梁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对于各类桥梁震害应采用的抗震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