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装配了侧气帘后,汽车内饰设计成为侧气帘静态展开试验的一大障碍。文章从设计实践出发,结合侧气帘试验中内饰件的破坏形式,对装配侧气帘汽车的内饰件设计给出优化顶蓬结构、立柱饰板合理选材及强化遮阳板连接结构等设计方案和数据,有效地避免了内饰件在侧气帘静态展开试验中发生破损的现象,从而确保装配了侧气帘的汽车可以顺利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2.
侧气帘(CAB)是提升车辆安全性的重要配置。该文使用Primer软件中的均压法(CV)与粒子法(CPM)两种方法,研究了侧气帘静爆展开过程。根据选择的内饰网格划分﹑侧气帘折叠﹑气囊起爆等方式,搭建了侧气帘静爆仿真模型。用该模型仿真对比了均压法和粒子法的气帘展开过程,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对导向支架的影响,并对有导向支架和无导向支架两种工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子法搭建的侧气帘模型的展开过程,比均压法的更加接近于试验真实状态;通过增加侧气帘B柱﹑C柱导向支架,可引导气帘起爆的方向,避免气帘挤入内饰与车身的缝隙中,使侧气帘能够正常顺利地展开。  相似文献   

3.
乘用车在增加侧气帘后,立柱护板和顶棚等饰件的配合结构和材料物性需要做适应性匹配设计,以满足侧气帘的爆破要求。本文通过收集典型车型的竞品信息,结合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侧气帘周边立柱护板断面设计和结构设计要点,顺利通过了侧气帘在极限高低温等试验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4.
侧气帘展开对内饰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基于粒子法对复杂侧气帘经行了仿真建模,设计了静态起爆滑块冲击试验以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重点研究了侧气帘展开过程对周边内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侧气帘及内饰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冯静 《北京汽车》2014,(3):5-9,33
侧气帘在展开时由于迅速充气膨胀会对系统中其它零件产生一定冲击,若此冲击力过大会造成周边零件失效,如顶蓬大面积撕裂甚至脱落、顶蓬扶手松脱飞出、立柱饰板局部碎裂等。失效零件会形成高速飞溅物,直接导致乘员受伤甚至死亡。为避免上述问题,做到缺陷预防,国内外各主机厂在研发过程中会进行侧气帘系统试验,让侧气帘在模拟实车环境中展开,以评价系统零件的性能和结构完整性。某轿车开发过程中,在进行侧气帘系统试验时遇到了周边零件失效问题。笔者通过对失效零件和试验视频的观察和分析,采用调整顶蓬弱化线设计、增加扶手支架挡板和优化A柱饰板结构等整改措施,最终使所有零件在高温、低温和常温的侧气帘系统试验中均保持结构完整和性能良好。文中具体描述了该轿车侧气帘系统试验中失效零件的整改研究过程,并通过试验总结出了在侧气帘系统零件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注点,对今后侧气帘系统开发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以某项目的侧气帘为实例,用4种最典型的气囊折叠方式作为变量,利用pam-crash前处理建立四种CAE有限元模型。用LS-Dyna求解器进行求解,利用均压法(UP)对侧气帘进行充气。本文介绍了CAB建模的过程,并以其中一个模型为范本进行物理试验对标。利用物理试验与模拟仿真的对比,探究CAB折叠方式对气囊展开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保压气帘能在翻滚工况中提供持续的保护效果,有效缓冲头部运动并防止乘员经由车窗甩出车外。保压性能是气帘重要性能之一。目前对气帘保压性能提出明确检测方法的规程有FMVSS226和2021版C-NCAP。其中,CNCAP提出的6s保压测试方法能得出气帘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本文详细分析了气帘的工作过程。通过收集大量典型车型的数据,整理了22款车型在侧碰AE-MDB试验中假人头部与气帘的接触时长,总结了40款保压气帘的工作压力和保压效率。使用曲线和视频结合的方法,解析保压气帘和非保压气帘压力曲线各阶段特征和产生原理,对比两种气帘压力曲线异同。从实际需求出发,优秀气帘应包含覆盖区域全面、工作压力合理和保压效率高等特征。文末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气帘保压性能改善方法供车企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8.
《汽车杂志》2010,(4):304-304
机械与车外部件 电动调节侧视镜、电热除霜后视镜、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ABS制动系统、雨量探测器、行车电脑、前雾灯、前后驻车报警装置、前座双安全气囊、前后座头部安全气囊/气帘、前后排安全侧气帘,气囊、动态稳定控制、双氙气灯、后雾灯、坡道缓降控制系统、上坡辅助控制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的气帘展开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气囊展开模拟采用均匀压力算法,为了更有效地模拟充气气体与袋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ALE)的气帘仿真模型,详细介绍了ALE模型相关组成部件、参数设置和接触定义方法,并利用LS-DYNA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将所建的气帘ALE模型初步应用到某车侧面碰撞仿真中,以考察气帘对乘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汽车杂志》2010,(1):306-306
车辆配置 6碟CD、电子记忆驾驶员座椅、真皮内饰、真皮方向盘、自动恒温空调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雨量探测器、驾驶员安全气囊、车载电话蓝牙系统、前座头部安全气囊、气帘、前排安全侧气帘、前排乘客安全气囊、动态稳定控制、后座头部安全气囊、太灯清洗器、定速巡航系统、智能胎压监测器、液晶显示器、专业导航系统、主动转向前大灯。  相似文献   

11.
目前,侧面帘式气囊在侧面碰撞和翻滚中的保护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交通事故状况入手,结合侧面柱碰撞试验,概述了侧面帘式气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侧面帘式气囊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我国侧面帘式气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是专门针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装置,在发生侧面碰撞的交通事故中能有效地减少乘员受伤害的程度.文章从2013年在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的,依据GB 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进行的侧面碰撞试验中,选取了10个车型,包括轿车和SUV,每个车型分别进行了有侧面安全气囊、气帘和没有侧面安全气囊的侧面碰撞试验,结果表明配备侧面气囊和气帘的汽车能对乘员头部和上部肋骨提供更好的保护,但对中部和下部肋骨的保护效果一般,可以看出侧面气囊和气帘能对乘员头胸部提供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CAE技术在汽车侧面帘式气囊模块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汽车侧面帘式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ADYMO软件进行了气囊折叠和动态充气的模拟.还叙述了利用CAE方法进行帘式气囊几何形状的静态与动态设计及袋体压力集中情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C-NCAP评价试验加分项是C-NCAP评价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参考2006版、2009版和2012版C-NCAP中的相关规则,总结了每个版本中的安全带提醒装置、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ISOFIX固定装置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4个加分项的实施情况.结果表明,C-NCAP的实施提高了汽车的安全带提醒装置、侧面安全气囊和气帘、ISOFⅨ固定装置和ESC的配置率,并且这些加分项的实施也使得C-NCAP的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气袋缓冲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产品的缓冲保护,其数值模拟技术是设计和验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某大容积缓冲气袋,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获得了与实际缓冲特性较为一致的气袋模型。通过对模拟结果的研究,讨论了模拟中3种主要控制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一种适合于工业应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唐波 《汽车与配件》2009,(36):23-25
本文对安全气囊匹配试验与实际交通事故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导致安全气囊“该爆却不爆、不该爆却爆”的原因,以及消费者对安全气囊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充气式高压橡胶气囊作为一种新的密封方式被应用到盾构施工中。为了解决隧道盾构进出洞施工中的盾构密封问题,从密封原理出发,进行了性能参数、装置结构特点、气囊选型设计、安装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充气式高压橡胶气囊可以实现进出洞门与盾构外壳的可靠密封,其操作性和可靠性相对传统密封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目前已在盾构进出洞密封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